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就业趋势

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就业趋势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发展局面,就业问题也将会更加复杂化,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与过去相比也将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如何实现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之间的有效匹配成为“十二五”时期就业的主要矛盾。因此,如何保证农村劳动力顺利稳定地向城镇地区转移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发展局面,就业问题也将会更加复杂化,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与过去相比也将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十二五”期间有两个重要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就业产生深刻影响[4]:一个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这一时期达到最高峰,之后增长将会停止并逐渐进入负增长阶段;另一个是我国城镇人口将会在这一时期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将会大幅度提高。

第一个转变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劳动力市场需要应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5]

我国历史上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一直是需要解决的最大就业难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增长最快的时候每年新增超过2 00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造出足够数量的就业岗位吸纳这些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我国必须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会停止增长,这会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市场供给压力的来源,如果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继续保持和过去一样的增长速度,每年新创造的就业数量与过去相比并不会减少,劳动供求的总量矛盾必然会得到缓解。

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当前面临的“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就是上述劳动力市场变化新特点的具体反映。我国从劳动力近似无限供给到“民工荒”的演变既体现了劳动供求关系总量矛盾的变化,又体现为一种结构性的矛盾:一方面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工仍然难以找到工作;而大学生就业难则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大学生数量太多,而是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之间难以有效匹配。因此,如何实现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之间的有效匹配成为“十二五”时期就业的主要矛盾。

第二个转变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方式将会发生改变。[6]

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增长停止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否满足城镇不断增加的劳动需求就成为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城镇就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城镇化就会受到影响,发展的步伐将会减缓,中国陷入“中等收入水平陷阱”的危险将会加大。我国日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过去近20年来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这样的城镇化速度有效地保证了城镇部门不断增加的劳动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随着“十二五”时期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7],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否还能保持过去的速度和模式就成了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城镇化,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尚未完全消除,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仍然被排斥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之外,使得这些农村人口不得不选择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无法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对于农民来说就至关重要。然而,从经济上来看,随着城镇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如果收入水平不能快速增长,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将会变得比过去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制度上放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各种限制,农民进城的愿望也将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导致这样一种糟糕情况的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无法在农村实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进入城镇后收入水平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将会减缓或者可能出现停滞,中国将出现劳动力剩余状况下的“劳动力短缺”,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因此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如何保证农村劳动力顺利稳定地向城镇地区转移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