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争取回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争取回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争取回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19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在中国百年留学潮中是非常特殊的一批。二战中,中国是同盟国中的一员;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又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一员。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手里持有的护照被没收了,各地相继出现了逮捕中国留学生的事件。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工作》一书中,专门讲述了中国留学生留美及回国事宜。

争取回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19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在中国百年留学潮中是非常特殊的一批。二战中,中国是同盟国中的一员;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又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一员。前一个因素使中美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中国出现了留美高潮,后一个因素使中美关系走向紧张,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进入敌对状态,中国留学生首当其冲经受了巨大的压力。国民政府是二战后留美高潮的主要推动者,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又明确支持和鼓励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回到中国大陆。而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也是前后矛盾的,从鼓励他们回国到限制他们回国,政策上发生了逆转。在这种复杂的关系变化中,几乎每一个中国留学生都经历了这些复杂的关系带来的跌宕起伏。

从张兴钤踏上美国的第一天起,他就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祖国发生的变化,新闻里有来自祖国的消息他从不放过,国民党军撤出大陆的时候,他在心里暗暗地高兴,因为他相信共产党的执政,会把多灾多难的祖国从战争的泥淖中拯救出来,会给人民带来和平幸福。他梦想着学成以后尽快回国,但没想到1950年10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带来了国际关系逆转,正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张兴钤意识到回国的道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了。

1948年到1949年,国内战局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由于多年受国民党政府反共宣传的影响,很多留美的中国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心存疑虑,对新中国的前途没有把握,对自己未来何去何从也感觉比较迷惘。新中国成立后,要逐步开始进行战后经济建设,急需各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这一段时期刚好也是一大批留美学子学成之时,中国政府全力争取、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参加建设。

1949年夏,中共南方局安排赴美留学的中共党员徐鸣专程回国,向周恩来汇报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情况。周恩来明确指示:“你们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在美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技术专家回来建设新中国。”于杰.海外赤子(建国初期留学生回国热潮兴起)[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同年9月,徐鸣再次赴美,把动员留美科技人员回国作为中心任务。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郑重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而此时的美国政府受到冷战观念和麦卡锡主义的影响,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充满了矛盾,摇摆不定。以美国移民局为代表的一派希望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以美国国务院为代表的一派则希望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移民局一派不希望中国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因此不允许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生活窘迫,但是当中国的内战影响了中国留学生的经济来源时,国务院一派又力争美国政府给中国留学生提供资助。然而,随着麦卡锡主义影响的日益加深,美国政府甚至下令驱逐一部分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手里持有的护照被没收了,各地相继出现了逮捕中国留学生的事件。美国国务院召集了10所大学的校长,开会问他们如何对待那些被扣下来的中国科学家,采取什么政策?因为像钱学森这样的都想回去。一般情况下,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都要回国,美国不允许他们留在美国工作。美国总统想知道,是只扣留钱学森,不让他回国,还是把其他人一起扣下来?这10所大学的校长说,绝对不能让这些人回去,尤其是学理工的王德禄,刘志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J].科学文化评论,2012,01:6887.。于是,学理、工、农、医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都不允许回国,学社会科学的随时可以走。当时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人被关起来,有人被搜查。有时候尽管找不出理由,就是不允许回国。(www.guayunfan.com)到1951年10月9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开始明确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他们开始给申请归国的学理、工、医的中国留学生出示正式的司法文书明确表示:

根据1918年5月22号通过的法律第225款和美国总统颁布的2523号通告,你离开美国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因此我们命令你,不得离开或企图离开美国。否则将处你以不超过5年监禁或不超过5000元的罚款,或两者兼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C].1999:4647.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7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的《难民解救法案》(Refugee Relief Act of 1953)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允许中国留学生合法地留在美国工作。

图 4-13张兴钤(右)等中国留美学生讨论祖国形势(1949年)

当时,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自发组织了一些学生团体,比较著名的有国内问题讨论会、北美基督教学生会(Chinese Student Christian Association, CSCA)、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留美科协)等。这些团体平时组织一些夏令营、聚会等活动,调剂生活、联络感情,经济上也可以相互帮助。

科协系列组织是世界左翼科学家的群众组织,留美中国科协也是受左翼思潮影响成立的,并接受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化工作》一书中,专门讲述了中国留学生留美及回国事宜。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形成的留美高潮中,很多左翼人士甚至中共地下党员到了美国,其中有侯祥麟、顾以健、计苏华、刘静宜、罗沛霖、丁儆等,这些人的赴美为留美科协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国内的局势发生变化以后,一些进步的同学就利用这些中国留学生团体,进行一些有关中国革命形势的宣传工作,希望通过宣传使在美的留学生对共产党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动员留美学生能够在学成后回国,为新中国的各项建设服务。

图 4-14张兴钤夫妇(左)与侯祥麟夫妇合影(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大会)

1949年 2月,张兴钤刚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结识了正在麻省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做研究的侯祥麟。由于他们课余时间常在一起参加活动,就逐渐由相识到深入交往而成为莫逆之交。波士顿地区有很多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在波士顿地区读书及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因此北美基督教学生会和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活动非常活跃。在侯祥麟的介绍下,张兴钤参加了“国内问题讨论会”。在第一次参加讨论会活动时,张兴钤还遇到了蒲寿山、陈秀煐、张钦珃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愿望使他们经常从下午三点一直谈到吃晚饭,吃完晚饭又到蒲寿山的住处谈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散。讨论会每星期一次,每次先由一人作时事报告,其后按拟定的大纲讨论,内容涉及新中国的工商业政策、土地改革政策、人民民主专政政策等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后来,张兴钤还成为讨论会的联络人,从1949年 4月到1951年夏天,他不仅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新中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了解和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1949年 6月18日,张兴钤作为波士顿区分会的代表参加“中国留美科协1949年 2月,在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芝加哥成立。”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第一次大会,50多位来自各地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张兴钤正式成为“留美科协”会员,并任波士顿区干事。1949年 8月,全美已有留美科协地区分会19个,会员410人;到1950年3月,地区分会增至32个,学术小组达20个,会员达718人冯季.神州学人[J],1987,2.

图 4-151950年代“留美科协”会员中的两院院士在院士大会期间合影(第一排左起:蒋丽金李敏华杨嘉樨侯祥麟高小霞陈茹玉王世真;第二排左起:师昌绪罗沛霖汪闻韶陈荣悌李恒德郑哲敏;第三排左起:蒋锡夔梁思礼涂光炽朱光亚黄葆同韩德馨何炳林;第四排左起:葛庭燧陈能宽林秉南颜鸣皋徐光宪周同惠;后排左起:陆元九许国志张兴钤。1996年)

1949年夏,经陈秀瑛介绍,张兴钤参加了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在美国新泽西州举办的夏令营,讨论的主题是“认识新中国”。在这次会上,张兴钤结识了一生的好友李恒德,李恒德当时在费城工作。他们两人都是1942年大学毕业,毕业后都在国内工作了一段时间,对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的状态都非常不满,同时对共产党的认识又比较一致,因此两人通过晤谈甚为相契。这一次的夏令营有100多人参与,这么多人参与的集体活动,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大型群众活动的重要性及其对组织工作细致周全的要求。

1950年夏,在葛庭燧先生倡议召开的留美金属工作者协会上,张兴钤又认识了另一位好友——留美科协耶鲁区的负责人陈能宽。为了能与留美科协的同学联系起来争取回国,他们经常在一起促膝谈心,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就是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若干年后,回想起这段友谊,陈能宽还深情地说:“我和兴钤同志相识,是在美国留学时期,我是湖南人,他是河北人,一南一北,本来互不相识。后来能在大洋彼岸相遇,风雨同舟。回国后又能共为祖国国防科技事业服务,渡过战斗友谊几十年,真是有幸和有缘!”陈能宽.《张兴钤八十华诞文集》序[C].2001.从1949年起,张兴钤一边努力学习、研究,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一边不断地联系留美的中国同学,做着回国的准备。

1950年春,侯祥麟离美回国,两人相约待张兴钤拿到博士学位证书之后在祖国相见,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朝鲜战争的爆发阻滞了张兴钤回国的脚步,这一别就是6年。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开始限制中国留学生回国,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极大反感,国内问题讨论会、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会、中国留美科协等学生组织经常召集活动商议对策。美国政府除了限制中国留学生的离境自由以外,也开始对中国留学生的团体活动施加压力,作为波士顿地区3个留学生团体负责人的张兴钤,想尽一切办法维持正常活动,但是到了1951年秋,迫于美国政府的巨大压力,3个团体还是被迫解散了,更为严重的是,美国政府正式下令,不准中国留学生离境。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兴钤的内心很复杂。第一恨自己为什么心存侥幸没有早些回国;第二担心以后在美国的情形更坏下去,甚至有可能被关进集中营。有一段时间,张兴钤很消极,在美国未下令不准中国留学生离境前,完成博士论文的劲头很足,但美国限制离境后,赶论文的劲头大大降低了,原本1952年初就可写完的稿子,直至夏天才完成。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张兴钤又振作起来,他考虑可以先经加拿大或欧洲,然后再绕道回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张兴钤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系联系到一个研究职位,就到美国移民局去申请离境,并得到了批准,满以为这样可以逃出美国牢笼了,入关时却被告知不准入境,空欢喜一场。原来美国和加拿大已联系好,加拿大以得到关于张兴钤的秘密情报为理由拒绝他入境。

1951年夏至1952年春这段时间,是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施加压力最大、迫害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移民局分区召集所有中国留学生问话,并收回护照,使之处于“非法居留”状态,以便随时找“非法留居”的借口予以扣留。在这期间,也确实有几个留学生提出回祖国大陆的要求后,以“非法留居”罪被捕,最后交保方得释放。张兴钤在《自传》中曾叙述了那时的情景:在这期间,黄葆同和杜连耀同学相继被关进了监狱里。同时,移民局严苛地逼问中国同学过去的历史和对新中国的态度。我就被移民局问了两天,移民局特别注意我和科协及北美基督教学生会的关系。同学不敢和国内的亲友通讯,也不敢和以前因科协和基督教学生会认识的朋友联络。这是一个很气闷的时期。张兴钤.我的经历,1956年。现存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档案馆。

例如:1951年10月,当李恒德买好了船票准备回国的时候,宾夕法尼亚移民局把他找去,进行审问。移民局没有抓住把柄,后来将李恒德释放出来,并没收了他的护照,禁止他离开美国。移民局还要求他每个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

1950年10月,颜鸣皋在耶鲁大学已经买好了回国的船票,开船两周前突然被捕,被关在纽约的埃利斯岛,4天后,交了2000美元保释金才被释放,之后美国将其遣送回国王德禄,刘志光.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J].科学文化评论,2012.。

1951年5月25日,黄葆同办理回国手续时,美国当局以“居留证过期”为借口将其逮捕,关押在埃利斯岛。1951年9月17日,黄葆同被关押114天后,交了2000美元保释金获释。移民局要求他每周一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C],1999,230235.。

1952年1月中旬,美国宾州传来杜连耀被逮捕的消息。杜连耀在实验室赶做博士论文时,美国移民局以“非法留居”为罪名将其从实验室抓走,把他关在宾州移民局所在地匹兹堡。3天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学帮他交了2000美元保释金。被释放出来后,杜连耀把宾州移民局上告到美国移民总局。官司打了将近半年。后来移民总局说杜连耀的情况特殊,可以回国,但必须在两个月内离开美国,否则要驱逐出境。当他去办手续时,美国政府又说中美现在处于敌对状态,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允许离开美国,也不许去美国以外的任何地方。如果去了或者企图去了,就会收到巨额罚款单。几经周折,直到1955年6月,杜连耀才得以回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C],1999,230235.。

这几个案例大部分都发生在旧金山、纽约等大城市,这些人大部分在留美科协活动中都比较活跃。从这些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冷战使美国社会充满了怀疑和不安定。

强大的压力并没有动摇张兴钤等留美同学返回祖国的坚定信念。1952年夏,国际形势有所缓和。9月,张兴钤和李恒德利用度假的名义,组织了师昌绪、梁晓天、林正仙、王志忠、张慎四、陈能宽夫妇、何国柱夫妇、孙守全夫妇等人从美国各地齐聚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的一个夏令营地,那里有湖水、树林,是个度假的好地方。大家交换了对国内情况的看法,都认为回国是正确的选择。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秋天的风将梅德福湖(Medford)的水面荡漾起无数涟漪,波光潋滟,气候舒爽,大家的心情都很愉快。聚会上唯一的小朋友——陈能宽的女儿,也在大人们的谈笑中快乐地奔跑嬉闹着。这次聚会对他们嗣后几年的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恒德后来回忆道:

图 4-161952年,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梅德福(Medford)湖畔商讨回国大计[张兴钤(左一)、李恒德(左二)、师昌绪(左四)、陈能宽(左五)]

这次聚会我和兴钤谈得最多最深,我们在一起分析形势,估计发展前景和商议对策。那可以说是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相互依赖。我相信,那时候我们都把自己看成心向祖国的热血青年,也是党早年播下的两粒种子,应该负起一种责任,不屈服于美国的禁令。李恒德.丹青难画是精神[C].张兴钤八十华诞文集,2001.

从此,李恒德、张兴钤、师昌绪他们利用一切机会联络分布在不同地域有归国意向的同学。为此,张兴钤还专门自费买了一辆二手福特汽车,用作同学相互联系之用。这期间,他们还认识了刚由中国回到美国的进步人士瓦尔特·艾斯里(Walter Esley)、比尔·伯吉斯(Bill Burgess)、艾拉·戈龙贝因(Ira Gollobin)和弗莱德·道格拉斯(Fred Douqlas),并且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他们传播的新中国的各方面情形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更鼓舞了大家争取早日回国的坚定信念。1953年至1954年期间,在美的中国留学生组织举办了上百次的小型聚会,通过多次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几个方向:要争取让中国政府早日了解到留学生们回国的意愿;要争取更多的美国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联络更多的留美同学,视时机采取集体行动。

图 4-17来自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的中国留学生共同起草给周总理的信(1953年5月3日,张兴钤、李恒德等15人在信上签名,这是递交到中国政府手里的最早的一封签名信)

一方面,在美的中国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国政府提出离美的要求,另一方面,留学生们也非常想和新中国的政府取得联系,表明大家归国的决心,以取得政府援助与支持。但是每一个人都非常谨慎,唯恐美国政府会以此作为口实和证据,用间谍罪的罪名迫害大家。从1952到1954年,李恒德、张兴钤他们几乎每周都会见面,为了设法取得和国内联系的渠道,李恒德和张兴钤还一起去了《纽约卫报》的一名记者家里,结果那位记者怕惹麻烦将他们拒之门外。还有一次,他们两人一同去印度驻美领事馆参加招待会,因为那时新中国已经和印度建交,他们企图混进招待会后再去接近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先生,可惜也因种种原因没能办成。

1952年冬,朝鲜战争停战已成大趋势。张兴钤等联络的有坚定的回国意愿的留学生也已增加到了30余人,为了进一步商谈归国的具体步骤,张兴钤、李恒德他们利用圣诞节的机会,组织大家开了3天会。最后大家决定了以公开斗争的方式争取回国,他们认为公开中国学生要求回国的态度以后,美国政府可能就不会明目张胆地迫害中国留学生了,同时必须尽快地与祖国取得联系,否则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活动可能力量太过单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图 4-18 1953年12月21日,张兴钤、师昌绪、李恒德等15人联名致周恩来的信(这封信报告在美留学生情况,表达部分留学生回国的强烈愿望,并希望政府给予协助。经多方努力,此信由张兴钤、师昌绪交给印度驻美大使馆教育参赞,再通过印度政府转交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最后到达中国外交部,成为中国政府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抗议“美当局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重要依据。该信由张兴钤起草,手稿现存李恒德处)

1953年5月3日,张兴钤、李恒德、师昌绪等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希望回国的强烈愿望,并希望政府给予协助。信写好以后,当时大家商议的是有家室的都不要签名,以防不测会连累家人,最后在这封信上签名的一共有15人。签名信写好后,如何才能转到国内呢,李恒德、师昌绪、张兴钤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委托瓦尔特和戈龙贝因以安全方式转交。后又请苏开明先生趁绕道欧洲回国的机会写了一封内容相似的信,希望能通过苏转交给周总理,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回音。1953年12月份,他们在罕布什尔州开会,再一次起草了致周恩来总理的信,那时没有复印机,信是张兴钤起草的李恒德.丹青难画是精神[C].张兴钤八十华诞文集,2001.。最后,通过曾帮助师昌绪申请工作的印度朋友的介绍,他们把信交给了印度驻美大使馆的教育参赞,由他将信转交给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再转回国内。这封信于1954年2月由袁大使转交外交部。中国外交部给中国驻印度使馆回函:袁大使,2月3日电悉,印度外交部转来我留美学生致周总理信一封。此信已转周总理,中国政府对印方转交此信表示谢意。1954年2月22日师昌绪.师昌绪自传:在人生的道路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然而,信已送达的消息张兴钤他们并不知道,于是他们决定加大同美国政府的斗争力度,具体方式是通过公开的方式向联合国控诉美国政府违反人权扣留中国学生。

图 4-191954年8月5日,张兴钤等26名中国留学生联名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公开信(信中要求美国撤销限制中国留学生离境的命令,并把此信发给总统、国会议员、群众团体和各大报社,将美国扣留中国留学生的事情公开化)

在1954年7月,张兴钤组织大家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一致同意公开向美国总统写信请愿,为了避开政治上的敏感,信的中心内容主要申明回国与家人团聚是人类的天性这个理由。他们准备将公开信发往美国各大新闻媒体,以引起有正义感的美国民众的同情。并对此事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甚至聘请了一位律师。8月5日,张兴钤等在梁晓天执笔的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公开信上签名,并与李恒德等购买了一台油印机,将公开信油印了3000多份,发给美国总统、48个州的国会议员、群众团体和各大报社。要求美国撤销限制中国留学生离境的命令,在信上还附有每一位签名者的联系方式。在美国友人的帮助下,8月5日,公开信在报纸上发表,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理扣留引起美国媒体的注意,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同情。各大报社的记者几乎访问了所有分布于各地的签名者。

图 4-20《波士顿环球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张兴钤(右)、师昌绪(左)、林正仙(中)接受记者采访的照片(1954年8月)

8月11日,《波士顿环球报》在头版刊载了张兴钤与师昌绪、林正仙的合影照片,照片下的说明是:不准出境——师昌绪、林正仙和张兴钤,三人均居住柏克拜地方马可波罗街四五七号,正在阅读政府禁止他们返回赤色中国的通知。至24日,《波士顿环球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五六家有影响力的报社记者到张兴钤等人的住处进行了采访。

图 4-211954年 8月14日,美国《华侨日报》载“中国留美学生函美总统要求准许离境返回祖国”

据师昌绪回忆:“黄华大使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抗议美政府无理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以后我们所住公寓便成为美国记者时常光顾的地方。中国向美国提出了释放中国留美学生的合理要求,而美国却提出以释放被扣留在中国的11名飞行员作为交换条件。一时美国媒体大肆宣扬,除广播电台连篇累牍地进行宣传以外,报纸记者也不甘示弱,首先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到公寓采访了我们三人。采访后以通栏大标题写出‘海湾区的五名美国培养的中国留学生要回到红色中国’,并刊登了我们三人(张兴钤、师昌绪、林正仙)的照片。照片下面注明我们同意和11名飞行员交换。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我们驳斥了以留学生换飞行员的说法,‘我们是来美国求学的,理应放我们回国,而美国飞行员是战争俘虏,性质完全不同,不能等同’。可是美国记者却执意按照他们意志刊登出来,可见美国记者的虚伪和不讲道理,也可看出新闻是为他们的政治服务的。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报上都刊登过。”李恒德.丹青难画是精神[C].张兴钤八十华诞文集,2001.

随后,大家又于11月起草公布了致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控诉信,声讨美国政府的非人道行为。美国人民知道真相以后,也在不断地问政府,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自诩为民主、自由的国家要扣留那些渴望和家人团聚的中国学生呢?就这样,在国内的一片反对声中,再加上中国政府义正词严与美方长达月余的谈判,终于解除了不准中国留美学生回国的禁令。在美中国留学生采取的一系列争取回国的斗争举措,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 4-22陈能宽(左一)、师昌绪(左二)、李恒德(右二)、张兴钤在抗争回国过程中结下深厚友谊(2002年,在李恒德所住小区)

1955年4月4日,美国政府终于发布中国留学生“可以离开美国”的通知,张兴钤在第三批的名单上,而钱学森却还在被关押中。当导师格兰特知道他要回国的消息后,找到张兴钤,劝他不要放弃麻省理工学院优越的科研环境,并且劝他就在美国找一个中国人做妻子,把家安下来,在这里有更好的条件发展他已经颇有建树的学术研究领域,科学探索的道路无止境,为什么不选一个起点比较高的地方进行研究呢?但强烈的回国的愿望使张兴钤婉拒了导师的挽留。

在准备出发的日子里,他把自己的小汽车卖掉了,并把在美的大部分积蓄都用来购买了各种专业书和工具书,装了整整两大箱。1955年6月,张兴钤和师昌绪、林正仙、童诗白(郑敏)夫妇、钱宁、焦瑞身、杜连耀、周同慧、刘铸晋等20多位中国留学生一道,登上从旧金山起锚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