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鞍钢接收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鞍钢接收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鞍钢接收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1946年8月,张兴钤接到资源委员会调令,命他到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任职。这些丰富的矿产共同组成了生产钢铁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而对鞍山铁矿资源的勘查,则被满铁认为是重大“功劳”之一。邵逸周亲自负责筹划鞍钢接收事宜,并于1946年4月15日正式接收昭和制钢所。旋即,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周出任总经理,委任靳树梁为炼铁厂协理即副总经理。

鞍钢接收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1946年8月,张兴钤接到资源委员会调令,命他到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任职。

图 3-420世纪40年代鞍钢一角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亦是国民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敌占区接收的重要厂矿企业之一。鞍山因其南郊的山形如同马鞍得名,位于辽宁省南部,北距沈阳89.3公里,在历史上是东北南部重要的交通要冲,尚有“鞍山驿堡”遗址,是明朝万历年设立的交通驿站城镇。鞍山的可贵与著名,源于其部分山上有大型铁矿,其南面有大石菱镁矿、大连石灰石矿、黏土矿,北面有烟台黏土矿,东北面还有本溪与抚顺的煤矿,西面是锦西的锰矿。此外鞍山西北部的辽河支流太子河和海河,为工业和民用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这些丰富的矿产共同组成了生产钢铁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这些丰富的矿藏资源,很早就被当地人民开发,冶铁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溯源自战国时期,到了秦汉时代,冶铁技术又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鞍山一带使用的铁器已实现了全部由当地生产。冶铁业的历史一直兴盛到了明代,直至清朝时,因辽东是清朝统治者的发源地,清朝统治者怕破了所谓“龙脉”,就严令禁止在此开矿,其次,统治者还持有“以开矿为末业,视矿工为寇仇”的观点,致使辽东的冶铁业完全衰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贫弱的、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命脉的中国成为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对象。1890年,沙皇俄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根据这项密约,俄国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开始修筑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横贯东北全境的中东铁路,并与俄西伯利亚铁路接轨。1898年,又开始修筑铁路支线。俄国修筑铁路,除了军事目的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铁路沿线攫取煤矿、森林等资源。1905年,随着日俄战争俄国的战败,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末,日本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东三省事宜条约》。这两个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开始称霸“南满”,俄国退踞“北满”,在中国的东北形成日、俄南北对峙的局面。(www.guayunfan.com)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新建立两个殖民机构:一是关东都督府,它是对我国东北实行军事、政治侵略的中枢;二是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它和关东都督府相配合,是对我国东北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大本营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强烈的战争物资需求,使它对占领国的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性掠夺。满铁把夺取鞍山铁矿和经营鞍山制铁所作为重要事业之一,1909年即开始向鞍山一带的矿山伸手。几年工夫,就非法勘查了“南满”的矿山。而对鞍山铁矿资源的勘查,则被满铁认为是重大“功劳”之一。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提出了“二十一条”,其狠毒程度,足以“使中国亡国而有余”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妄图从政治、经济、财政、警务、文化等各方面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时任满铁总裁的中村雄次郎,听闻此消息,立即向日本外务大臣和农商大臣提出呈文,声称:“敝社拟乘此机会,坚决单独经营该铁矿,以实现多年宿愿。”解学诗,张克良.鞍钢史(1909—1948)[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二十一条”所附《关于南满洲开矿事项之换文》把鞍山站一带的铁矿列为应由日本人经营的矿山之一,满铁乘机申请矿权,以勾结汉奸、用重金收买官僚等手段,达到取得矿权、收买土地、扩大矿区的目的,还以《事业计划意见书》的形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投资2000万元在鞍山建立大型制铁所的申请并获得批准。他们将立山附近的立山工厂改为鞍山制铁所,并于1917年开始了为期3年的第一期建设,厂址选定在鞍山铁东区一带,水源地选在辽阳之南、鞍山之北的花山堡,并开始大量收买工厂用地。历经数年的经营,从1926年起,达到了生产生铁20万吨的规模。经过一系列整顿措施的实施和扩建计划的执行,使得鞍山钢铁所无论是在生产能力上,还是在实际产量上,都仅次于日本本土最大的钢铁企业八幡制铁所,居第二位,达到日本1928年至1931年日本国内生产量的四分之一。到1941年前后,形成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峰值,生铁产量为170万吨,钢锭钢坯达116万吨,钢材钢轨53万吨。“九一八”事变后,又扩建为“昭和制钢所”,他们购买德国设备,请来美国专家,强迫中国工人当苦工,大量生产钢铁。在日本经营鞍山期间,总共生产生铁1186.7余万吨,钢锭近548.3万吨,钢材327.8余万吨,这些钢铁大部分通过南满铁路,经大连转运到日本解学诗,张克良.鞍钢史(1909—1948)[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但从1944年起,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各个战场的失利,盘踞在东北经营多年的日本钢铁生产步入困难时期,陷入严重危机。在日本投降前夕,更是将能拆卸运走的物资全部运回了日本本岛。

1945年8月,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为同共产党抢占东北,抢先接收日伪时期留下的资产,加紧抽调人员派往各地,特别是东北这个被日本人盘踞了14年之久的富饶之地。1946年春,国民政府经济部在沈阳设立了负责接收日伪时期工矿企业,恢复生产、维持经营的东北特派员办公处,特派员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副委员长孙越琦。孙越琦并不在东北现场办公,一直委派东特处处长邵逸周代理其工作。邵逸周亲自负责筹划鞍钢接收事宜,并于1946年4月15日正式接收昭和制钢所。旋即,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周出任总经理,委任靳树梁为炼铁厂协理即副总经理。,李松棠为轧钢厂协理,杨树棠为铸造厂协理,毛鹤年为机修厂协理。同时调任綦江电化冶炼厂总经理邵象华主持恢复炼钢厂的生产。

当时国内战争如火如荼,张兴钤办好交接手续后,选择了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先从綦江北上陕西,沿陇海路到河南,再南下到南京、上海。在经过上海的时候,张兴钤听说暂缓出国人员同学会稽汝运、庄文彬、张长生等人仍在积极活动,经过争取,外汇有着落了,让张兴钤又看到了出国的希望。但是美国领事馆要求必须要有美国厂矿准许实习的证明信才允许到美国去,有的人托在美国的朋友、同学找到实习的厂矿。由于张兴钤一时没办法弄到美国厂矿准许实习的证明信,出国的希望再一次落空。

10月,张兴钤由上海坐船到秦皇岛,再坐火车经沈阳到了鞍山钢铁有限公司,被分配到邵象华主持工作的铸钢厂。

到厂后,他看到的是满目凄凉的场景:十里厂区一片混乱景象,没有一台完好的机器,没有一个冒烟的烟囱,更没有一个可以恢复生产的车间。原厂的日本职员大部分逃离,中国职员和工人也有部分离开,即使没有离开的也都不知何去何从,整日在家闭门不出,偌大的厂区里只有5名打杂的中国工人。工厂周围的煤和原矿石,都被夺走了,厂房的大棚木板,也被拆掉当柴烧。日本人将能运走的物资全部运走,加上苏联人的二次洗劫,给中国的接收人员留下的鞍钢是一个极为破败的烂摊子。用于生产的矿山设备、选矿设备、磷铁设备、炼铁设备、炼焦设备、洗煤设备、化工设备、炼钢设备、铁合金设备、轧钢设备、动力设备、机床、制造和加工设备等被抢拆卸运殆尽,炼钢炉里甚至还有因日本人匆匆撤退来不及带走而留在炉内的钢冻。正如邵象华回忆的:

当时我的任务是让第一炼钢厂复工。第一炼钢厂在日本人投降后,整个钢厂停工没人管,炼钢炉子里的钢水也凝在炉中……第一炼钢厂原本有6座炼钢炉,当时,根据情况只对一只炉子进行复工处理,首先要把炉子里面凝住的钢块想办法弄出来。一炉钢有100多吨,没法整块融化掉,平炉钢比较浅,用氧气切割钢块就容易拿出来。也可以采用爆炸方法把炉顶掀开……当时,日本人的发生炉还在,但是炼钢、炼焦煤气系统都被破坏了。邵象华院士文集:庆祝邵象华院士九十六华诞[C].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接收人员到厂后,迅速将原厂的中国工人与滞留的日本技术人员、日本工人召回。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有很多日本农民被政府骗来垦荒、工作,很多孩子出生在中国。当日军撤离时,还有很多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人来不及撤走,昭和制钢所也有一部分这样的人员。日本战败撤离后,他们一方面不敢随便走出厂区,另一方面又需要养家糊口,所以当中国人准备恢复生产后,经过动员他们还是回到厂里帮助恢复生产。当然,没过多久,这些日本人也陆续离开了。

日本人不愿意培养中国的技术人员,只愿意把中国人当做苦力,所以在昭和制钢所时代,厂里几乎没有中国的技术人员。张兴钤他们的到来,给恢复生产增加了一些有生的技术力量。邵象华作为鞍钢公司炼钢厂的协理,分管生产技术工作,主持制订了恢复生产计划。考虑到当时的鞍山钢铁公司已在战争中惨遭破坏,所剩设备无一完整,且技术力量极端缺乏,他们确定了以大型预备精炼炉和平炉为中心的设备修复及投产工作。邵象华亲自制订了炼钢工艺和操作技术,亲临现场,与操作人员一起解决了开工初期不断发生的煤气爆炸、炉料冻结、炉顶烧化和倒塌、炉底出坑和穿漏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和事故,终于掌握了一套大型平炉的操作运行经验。

张兴钤工作任务就是参与修复鞍钢炼钢厂。这个厂有两座20吨平炉,在日本占领时期,这个厂主要是生产火车用的钢铸件。一片混乱中要恢复生产谈何容易,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必须把冻在炉内的钢水取出来,日本人匆匆撤退,生产遽然而停,凝在炉内的钢水是一个整体,如何取出,张兴钤他们考虑再三,决定拆掉炉顶,用吊车将冻钢吊出来,但是吊车负荷有限,必须先深入炉内对冻钢进行切割,张兴钤等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虽然这是一段很短的工作时间,但是这个工作却给了他一个和产业工人直接接触的机会,他感受到了工人阶级性格的可爱、坦诚与豪迈,他与工人们建立了相当深厚的友谊张兴钤.我的自述[C].张兴钤八十华诞文集,2001.。以至于工人们在要求增加工资组织全厂罢工前,还将消息告诉了他,表明了对他的极大信任。

1947年4月底,铸钢厂经过一年时间已基本恢复生产,全厂1座混铁炉、6座大型平炉、3座预备精炼炉及附属设备全部得以修复并投产邵象华院士文集:庆祝邵象华院士九十六华诞[C].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此时,张兴钤接到了暂缓出国同学会庄文彬同学寄来的信,说出国的一切手续都帮他办好了。

庄文彬回忆道:“1946年末,(经济部)才陆续批准一批一二十至二三十人出国,到1947年上半年,张兴钤和我们这一批才获准出国。当时我正在南京资源委员会钢铁事业管理会工作,张兴钤到了鞍钢工作,其他暂缓出国同学则散布到了全国各地。因为我在南京,原经办联系的同学稽汝运去英国(他在1946年另外考上中英庚款留英考试)后,就由我做联系人,给各地暂缓出国同学代办向伪经济部的联系和交涉。经济部批准后,就只有检查身体,办出国护照,向经济部领款等手续。张兴钤的护照是我代办的。”庄文彬.关于张兴钤同志出国情况的材料。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档案馆张兴钤档案第五类。

5月初,张兴钤在得到总经理邵逸周的批准并办好离职手续后,离开工作了8个月的鞍山钢铁公司,经营口坐船到上海,再到南京检查身体,领取护照、外汇、工厂实习证明信,并托上海的同学代订了去美国的船票。

从1938年到1947年,张兴钤在战火纷飞中独自离家,在武汉大学求学4年,在工厂踏实工作5年,辞别父亲已是整整9年。这9年,随着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理解,张兴钤对于自己一别父亲多年杳无音讯实则心怀愧疚,也慢慢的消泯了少年时对父亲的些许怨恨。父亲张佩玺经历了种种艰辛,已经在上海安定了下来,织布的营生也还过得去。因继母李氏不能生育,夫妻俩抱养了同一个弄堂里丹阳籍人家的女婴,取名张兴铃,一直过着安定淡然、自食其力的生活。

儿子的成才给父亲带来莫大的欣慰,也看到了荣宗耀祖的希望。父子俩虽然都是话语不多的人,但明白相聚时光短暂,都抓紧时间叙天伦、聊家常,还一起去照相馆合影留念。由于长子张兴铠参加八路军积劳成疾,最后死于胃穿孔,只留下3个女儿,年过半百的父亲提出一个愿望,想让张兴钤这个唯一的儿子能够尽快成家,好为他这一系续上香火。张兴钤却无法给与应诺,只是恳请父亲好好保重自己与家人。

1947年 6月底,张兴钤辞别父亲,登上了从上海驶往美国纽约的邮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