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回到祖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回到祖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回到祖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筹回国留学生接待、介绍工作、学习,以及对在外留学生的调查、宣传、接济等工作,高教部专门在北京西单的旧刑部街10号设立了归国留学生招待所,作为归国留学生安排工作过渡期间的专用招待所。7月10日,经过罗湖口岸,张兴钤一行抵达深圳,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回到祖国_关于彭司勋的故事

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筹回国留学生接待、介绍工作、学习,以及对在外留学生的调查、宣传、接济等工作,高教部专门在北京西单的旧刑部街10号设立了归国留学生招待所,作为归国留学生安排工作过渡期间的专用招待所。并先后在上海、广州、武汉、沈阳等地设立了归国留学生招待所。

1955年 7月初,“克利夫兰总统号”终于抵达香港。尽管还在英国的统治下的香港海关人员态度十分恶劣,但这里毕竟距离祖国只有咫尺之遥了,张兴钤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兴奋之情溢于眉宇之间。7月10日,经过罗湖口岸,张兴钤一行抵达深圳,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在经历重重阻碍之后,抬头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深吸一口阔别八年的祖国的空气,他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人在最愉快的时候眼泪也是可以夺眶而出的。海关人员的热情接待让在香港受到冷遇的张兴钤等人感到特别温暖。在广州的留学生招待所,他们见到了广东省教育厅长,他向归国的留学生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形势。张兴钤和师昌绪看到祖国的变化,特别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感受到这个新兴的祖国与八年前离开的祖国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充满着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

会议间隙,张兴钤迫不及待地向广东省教育厅的这位负责人提出自己的党籍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你放心,回到祖国了,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的,我可以帮你写一封信去查询一下。”听到这个回答,张兴钤激动极了,尽管离开祖国八年,与党失去联系也有很多年了,但在张兴钤的内心深处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接待第一站的广东省教育厅转达了国家的意思,归国的学生们要到北京去报到,可以结合自己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提一些工作意向,国家在正式分配工作之前,会充分考虑个人的专长和意愿。在广州期间,张兴钤天天都看《人民日报》,走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大街上,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激动的脉搏欢快跳动的声音,他热切地希望尽快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大业之中。

从美国回来之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位相识的教授,已经早于张兴钤几年回到国内,他的岳父岳母则留在美国定居了,留在美国的老人家听说张兴钤要回国,就托他给在长沙的女儿女婿带些东西。离家八年,与老父亲张佩玺基本没能通上音讯,这一回来还不知将会到哪里工作,所以去北京前是一定要回家省亲的。于是张兴钤确定了自己的行程路线,先去长沙完成朋友的托请,再去上海与父亲团圆,然后去北京报到。在与师昌绪、林正仙等朋友依依惜别之后,这些一同奋斗多年又一同乘船回国的好友就此挥别,踏上各自的工作历程。(www.guayunfan.com)在长沙,张兴钤见到了那位老同事,朋友说这里的学校正需要冶金学方面的教授,张兴钤这才知道,原来母校武汉大学自己就读的矿冶系因全国院系调整,已经整体并入位于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了,有很多武汉大学时期的老师和同学也都来到这里,老朋友们盛情邀请他将来回到学校工作。在长沙短暂停留了两天,张兴钤再次踏上旅程,终于回到阔别八年之久的家。与八年前相比,张佩玺的话还是一样的少,但见到儿子后,老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当年出国时,因为自己经济拮据,儿子把国家给的一部分置装费都留给了家里,只给自己置办了一套新的衣服,回想起这些,老人就觉得对不住儿子。此次相见,父子俩相谈甚欢,谈得最多的仍是张兴钤的婚事。张佩玺只有2个儿子,大儿子张兴铠英年早逝,只留下3个女儿,小儿子又迟迟未见结婚生子,老人就不断地劝说儿子要尽快成家。而张兴钤这一次回家,看见父亲身体还很硬朗,养母与父亲相处融洽,妹妹又活泼可爱、懂事能干,觉得十分欣慰。在上海,张兴钤巧遇了上海中学时期的老同学,老友相见,分外亲切。两人深入地畅谈了分别以后各自的经历,对国家的变化也作了深入的交流。上海的同学劝他说,上海目前是国内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再加上家又在这里,不如就留在上海工作吧。

从7月初踏上祖国的土地到8月15日北京报到,张兴钤在国内走了一个多月,看到工作人员办理出入境手续细致快捷,火车上列车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许多旧日的朋友言谈中对于新中国建设的信心满满,方方面面接触的人和事都让他对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有了直观的感受,他深怀信念要以自己的学识加入新中国建设之列。

8月19日,在北京西单旧刑部街10号的归国留学生招待所,张兴钤慎重地在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制的《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工作志愿。他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但是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不错,可能更适宜于做具体的研究工作,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他向组织表示愿意去科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继续从事金属合金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

其实,很多单位知道他已经回到祖国以后,都表示希望他去工作,就像若干年后他自己回忆的一样:

有好多在美国就认识的人,后来回到国内,(我们也聊过)。教育部也帮着了解情况,他希望我做什么,谈了谈。我说了我了解的情况,我说回到国内,我们这个行当也有些熟人,有些是同学,主要还是在国外遇到的,他们是不同时期回来的,有些早都回来的。比方说上海一个我们行当的,上海冶金所的一个老同志,我们在国外就认识,我们一起学习,他说(让我)到上海去,这是一个。再有就是清华的,比我早回来的,让我到清华去。还有北航的,说让我到北航去,(他们那里)都有这个系吧。还有钢院,再是金属所。后来遇到柯俊,柯俊就是我们这个行当的,比我还大几岁,现在身体还可以。他说我们是不是一起办个金属物理专业?这个是现在国家正需要的,因为国外已经露出了比较明显的苗头。我考虑考虑,也很好嘛,北京也很方便,所以就到了钢铁学院。张兴钤访谈,2012年11月30日,北京。资料现存于馆藏基地。

后来国家给了他两个可以选择的单位,从本意上说,张兴钤是倾向于到中科院金属所继续从事他最熟悉也最喜爱的金属合金领域的研究。但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柯俊教授听到他回国的消息以后,就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向他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说是国家建设正在用人之际,需要尽快培养大批的专业人才,希望张兴钤能来授人所长同时也可以在学校里继续做研究。张兴钤一想,这也很有道理,于是就正式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报到,并把从美国带回来的两大箱图书资料中的绝大部分捐给了刚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图书馆。

1956年2月20日晚,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解放后和近期从欧美日等国家归国的700多名留学生。张兴钤参加了这次宴会,这时他已在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工作半年了,领导同志们的讲话深深感动了他,他觉得服从祖国的需要是一件十分正确也十分幸福的事,他心里暗暗决定要更加投入地开展工作,与柯俊等一起尽快把金属物理专业办起来。

图 5-1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设宴招待归国留学生(195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