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司徒雷登回忆录版本比较_司徒雷登的故事

司徒雷登回忆录版本比较_司徒雷登的故事

时间:2022-05-1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司徒雷登回忆录版本比较_司徒雷登的故事1954年10月15日,司徒雷登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由美国纽约著名的出版机构兰登书屋出版,全书正文15章。司徒雷登回忆录在出版之际,即受到台湾的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的关注。1982年4月,中国大陆版的司徒雷登回忆录中译本出版。下面,我们把司徒回忆录的纽约英文版、台北中译本、北京中译本的目录抄录,并略作比较。

司徒雷登回忆录版本比较_司徒雷登的故事

1954年10月15日,司徒雷登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Fifty Years in China)由美国纽约著名的出版机构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全书正文15章。附录包括司徒雷登为本书出版写的自序(Foreword),马歇尔的序言(Preface),胡适的导言(Introduction),以及若干文献的附录(Appendix)和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全书索引(Index),出版社关于作者的介绍等内容,并附照片10张,共346页。

司徒雷登回忆录在出版之际,即受到台湾的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的关注。英文版推出的次日,即1954年10月16日,台北的《大华晚报》即开始在报章上译载。《大华晚报》创刊于1950年2月,据说是属于蒋经国系的一份报纸,由《中央日报》从业人员李荆荪(后因所谓“叛乱组织案”判刑15年,从而成为柏杨的难友)、耿修业、钱震等创办,《大华晚报》的特点是不时地将好的艺文历史作品先在晚报上连载,后集结成册,如丁中江集二十年心血所撰的《北洋军阀史话》一书,即是先在《大华晚报》上逐日连载,待收到脍炙人口之效以后,再结集推出,前后印行了七版,一时洛阳纸贵

《在华五十年》的中译本在《大华晚报》连载了一个多月(至13章止),同年12月1日,又出版了单行本,题为《司徒雷登回忆录:旅华五十年记》,由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题签。

《大华晚报》决定同步译刊司徒雷登回忆录的最初动机,是“纯粹着眼于一种新闻价值”,因为“以一个外国人写中国近50年之事,而这50年在中国历史上却居于极重要的地位,单就这件事本身来看,便颇富新闻情趣”。当然,作为与国民党有着深厚渊源的《大华晚报》,对司徒雷登回忆录中指摘国民党的内容,也是有保留的,声称“不能为我们所苟同”。(www.guayunfan.com)译者李宜培和潘焕昆都是有较高英文造诣的新闻翻译人才,译文能做到“迅速,信实、通达、典雅”的标准。李宜培是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因此,可说是司徒雷登的学生。(李氏后来与人合译法国著名学者阿勒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e)的名著《民主在美国》,反响也很大。)潘焕昆毕业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今台湾政治大学的前身)大学部新闻系。两人都曾经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英文部工作,潘氏在1981年后还曾担任台湾的“中央通讯社”社长。

《大华晚报》的中译本除正文15章外(其中13、14、15三章及12章的一半,另由杨孔鑫、江德成两人译成),另于第一章前附胡适序、马歇尔序及司徒雷登自序,在15章后附关于译刊回忆录的说明。选用了英文原版的两张照片,但删去了英文版所有的文献附录和全书索引。

由于毛泽东那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的缘故,在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司徒雷登一直是以“美国对华文化侵略的忠实执行者”和“进行反对中国人民的各种阴谋活动”而著称。他的这部回忆录自然没有翻译出版介绍给中国大陆民众的机会,甚至连“文革”前有关部门组织编译,供批判和高级干部参阅的“灰皮书” “黄皮书”的名单中也没有份儿。

1972年2月,曾经强烈亲国民党的美国总统、共和党人尼克松应邀访问中国大陆,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中美关系在面对共同的敌人苏联的背景下得以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1982年4月,中国大陆版的司徒雷登回忆录中译本出版(题为《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程宗家译、刘雪芬校,北京出版社出版)。

北京版是司徒雷登回忆录英文版问世以后的第三个译本(1955年,香港求精出版社曾出版阎人峻翻译的题为《在中国五十年》的中译本,是为第二个译本),正文之前,译者有一篇类似导读的话,首先将本书定性为帮助读者理解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文章的注脚,并对司徒雷登其人作了定性:“司徒雷登对中国事务的种种叙述几乎都是片面的、歪曲的,因而十分反动。”所以,北京版不能公开发行,只能作为内部发行。

与台北译本相比,北京版删去了胡适的导言,马歇尔的序及“一大段吹捧蒋介石的个别章节”。当然,英文版所有的文献附录、索引以及全部照片也在删除之列。

下面,我们把司徒回忆录的纽约英文版、台北中译本、北京中译本的目录抄录,并略作比较。

一、英文版:

Preface,

Introduction,

Foreword,

1. Ancestry and Early Years,

2.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

3. Back to China,

4. Yenching University——A Dream that Came True,

5.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Yenching Days,

6. Personalities on the Chinese Scene,

7.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Island of Terror,

8. Incarceration and Release,

9. Call to Diplomacy,

10. The Dream that Did Not Come True,

11. Mounting Perplexities,

12. Behind the Bamboo Curtain,

13. To Washington and in Washington,

14. Reflections in Retirement,

15.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hat Policy Now?”

Appendix,

Index

英文版编者的可贵之处在于给研究者提供了两个很有帮助的附录Appendix和Index。

Appendix是一组文献辑录,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单元,译成中文是:

I:关于马歇尔将军在中国任务的指令:

1、杜鲁门总统致总统特使马歇尔(1945年12月15日)

2、国务卿贝尔纳斯的备忘录(1945年12月9日)

3、杜鲁门总统对华政策声明(1945年12月15日)

II: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五项决议案

1、政府组织案

2、和平建国纲领

3、军事问题案

4、国民大会

5、宪法草案

III: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声明(1947年1月7日)

IV:杜鲁门总统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6 年12月18日)

Index是全书的总索引,将回忆录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读者查到某条的页码,即可检阅其出处,十分方便。

二、台北版:

胡适序

马歇尔序

著者自序

第一章、家世与早年生活

第二章、大学与神学院

第三章、回到中国

第四章、燕京大学——梦的实现

第五章、燕京时期的个人经验

第六章、中国政界人物

第七章、日本占领与自由的孤岛

第八章、幽禁与获释

第九章、应召厕身外交

第十章、没有实现的梦

第十一章、迷乱日深

第十二章、陷身竹幕

第十三章、去华府,去华府

第十四章、退隐后杂感

第十五章、美国与中国——当前政策应如之何?

本报译刊本书附言

三、北京版:

译者的话

前言

一、祖先与早年

二、大学与神学院时代

三、回到中国

四、燕京大学——实现了的梦想

五、燕京时期的个人经历

六、中国舞台上的人物

七、日本占领与自由之岛

八、监禁与释放

九、应召搞外交

十、未曾实现的梦想

十一、日益加剧的困惑

十二、在竹幕后面

十三、返回华盛顿

十四、退休中的回顾

十五、美国和中国:“现在的政策是什么”

对照台北版和北京版两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译文大同小异。但台北版在内容上基本遵照英文原本照译,而北京版却作了许多删节,如关于司徒大段吹捧蒋介石的文字,实际上指的是司徒在第六章第九节中引用自己1937年5月15日发表在北平出版的《民主》(Democracy)杂志上的题为《蒋介石评说》的文章,与本节的主题是相符合的。译者(主要是审读者)大笔一划就删去了,且在文内未作任何说明。使未能读到英文原版和台北译版的读者如入云雾

北京版还有几处硬伤,有学者指出,在关于司徒雷登与蒋介石首次晤面的时间上,译者未能明白英文版的原意,而将两人晤面的时间误作1927年(实际上是1928年10月)。另有学者指出,北京版将太平洋战争后流亡于大后方的燕大师生在1943年在四川成都组建的燕京大学误作在重庆组建。笔者在粗粗的翻阅中,也发现北京版未能更正英文版的一个失误,即刺杀孙传芳的施剑翘是为父报仇而非为夫报仇。

上述北京版的失误,台北版均没有犯。台北版基本上是忠于原著,就连司徒雷登指责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内容也没有回避。

当然,由于台北版是应报纸连载之需而在极短时间内译就,不可能仔细校核,因此也存在着与英文原版的一少部分字句理解差误。

今天,有关司徒雷登的研究著作,如《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林孟熹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郝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司徒雷登传》(李跃森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罗义贤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等已经陆续推出,研究的思路也不断开拓,并正在向还历史本来面目作出有益的探索。

而此前在政治层面上,1991年再版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已经把1960年版中关于对毛文注解的二个定义即“他一向是美国对华文化侵略的忠实执行者”和“并进行反对中国人民的各种阴谋活动”删去。

上述信息说明,意识形态之争正在逐步淡化,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在中国大陆推出完整的全本司徒雷登回忆录,实属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