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故居重游_司徒雷登的故事

故居重游_司徒雷登的故事

时间:2022-05-1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故居重游_司徒雷登的故事司徒雷登故居位于杭州耶稣堂弄基督教天水堂侧,自1874年以后,一直是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传教士的住所,建有传教士的住宅三幢。2001年,在杭州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司徒雷登故居进行修复。2003年10月,司徒雷登故居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05年6月6日,杭州司徒雷登故居以纪念馆的形式正式对外开放。10月19日10时许,司徒雷登跨进了天水堂院内。

故居重游_司徒雷登的故事

司徒雷登故居位于杭州耶稣堂弄基督教天水堂侧,自1874年以后,一直是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传教士的住所,建有传教士的住宅三幢。鲍金美在《杭州,我的家》中描述了住宅的外在环境:

大院的场地,很吸引人。前院的园子里,花繁叶茂。近旁的粉红色锦带花盛开。空气中传来一股橙香。阳光透过四下遍布的含羞草和高大的美洲核桃树,在草地上形成一块块的亮斑和阴影。院子那边,与麦克姆兰家相邻的隔壁园子里长势茂密的观赏竹轻软、优雅地越过隔离墙,有几棵还带着好奇和防卫似的姿态向这边伸过来。

司徒雷登及其三个弟弟就出生在其中的一幢住宅里,住宅的主人是约翰·斯图尔特和玛丽·霍顿夫妇。

司徒雷登的父亲在1913年去世以后,他的母亲随儿子去了北京。这里继续住着南长老会的传教士家庭。据史料记载,有麦克姆兰和威尔逊夫妇及他们的孩子们。(www.guayunfan.com)1946年10月19日早上,司徒雷登来到了他出生的故居。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式的二层楼房,楼上前面有走马廊。楼下大门围墙内栽种了棕榈、银杏等树,其中一株绿叶满枝的桃树正是当年司徒雷登所植。屋前是一块绿色的草地,中间有一株合抱数围的大樟树。当年,司徒一家就是在这树下纳凉、进餐。

在故居,司徒雷登受到了附近的小学生及市民的热烈欢迎,他们举着“欢迎和平使者”“欢迎和平大使”的小旗,面带笑容地欢迎故居的“主人”回家。

来到故居,司徒雷登的记忆匣打开了。他来到出生的房屋,凝神思索。他与欢迎他的故居现居住者、他的高足、杭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王揆生夫妇用中文谈起了儿时的情景,教会人士为他唱起了赞美诗。

1949年以后,这里仅有住宅一幢。住宅先后由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和杭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管理,成为这两家单位的职工宿舍。岁月如流,住宅周边已为新建楼房所包围,原来的周边环境及布局早已不存。

2000年3月,司徒雷登故居不幸被产权单位杭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拆除,仅剩断墙残垣,梁柱、楼板等原装木料亦不翼而飞。

2001年,在杭州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司徒雷登故居进行修复。修复后的住宅为二层,占地面积236平方米,建筑面积473平方米。通面阔17.78米,通进深13.30米,中间为通道。一、二层布局大致相同。外立面以六根檐柱将立面划为五间,南立面一、二层设宽2.03米的檐廊。外墙装饰拱券门窗,上镶玻璃并以菱形格子纹装饰。顶为人字屋架,四面坡屋顶,上覆小青瓦。

2002年4月,修复后的故居产权移交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并交由杭州名人纪念馆管理。

2003年10月,司徒雷登故居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2004年,司徒雷登故居进入室内陈设阶段,陈列方案由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和杭州名人纪念馆共同策划。陈列方案在参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集中反映了司徒雷登作为一位西方基督教的传教士、一位燕京大学的创办人和管理人、一位热爱中国及中华文化的美国人的生平,突出了他对中国现代教育和中美文化交流的贡献。策展人员为此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文献资料,比如有关司徒雷登一家早年在中国杭州的老照片,燕京大学内中西合璧式建筑的照片,未名湖的“湖光塔影”风光,燕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名录,司徒雷登与蒋介石、宋美龄、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共领袖人物的合影,司徒雷登与其私人秘书和顾问傅泾波夫妇及子女的照片,以及展陈必需的实物,等等。

司徒雷登故居分上下两层,共有正房八间,楼下四间恢复为起居室、办公室兼书房、餐厅、卧室,在室内装饰上,力图再现19世纪美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的生活特点,同时考虑到司徒一家浓厚的中华情结,又在细节上放上了中国传统的器具。这种主体西方、细节东方的陈列构思,与故居中西合璧的外形和主人公的传教士身份是吻合的。

由于时间紧迫及认知方面的原因,故居室内场景复原上也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缺憾。比如在起居室内给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司徒牧师之家布置了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油画《西斯庭圣母》及其他众多的天主教家庭特有的偶像崇拜之物。而众所周知,基督教新教反对教皇的绝对权威,不同意尊玛利亚为圣母,不赞成塑造圣像加以崇拜。

策展期间,策展人员北上北京,请燕京大学校友、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经理、外交部部长黄华题写了匾牌。为配合司徒雷登故居开放,其他在北京的燕京大学杰出校友雷洁琼、费孝通、吴阶平、周南等也为之题字。

2005年6月6日,杭州司徒雷登故居以纪念馆的形式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它是杭州市唯一的外国人出生宅屋的纪念馆,又是杭州市九处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之一。

出了故居,司徒雷登信步来到天水堂。这所教堂是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于1874年所建的。次年,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约翰成了教堂的主管。短短的时间里,司徒约翰夫妇在此开办了育婴堂、医局、女子学校、天足会等场所,还在教堂周围栽培了许多银杏和榉树。岁月如流,这些树木依然存在,早已长成大树了。

天水堂坐北朝南,进入堂内,壁上有一块杭州培德女校敬赠的“幸有耶稣”匾额,下面是写着“信徒司徒氏”摘自《马太福音》第12章第30—31节的“基督宝训”八条:

虚心者福矣,以天国乃其国也。

哀恸者福矣,以其将受慰也。

温柔者福矣,以其将得土地也。

饥渴慕义者福矣,以其将受慰也。

怜恤者福矣,以其将见于恤也。

清心者福矣,以其将见神也。

施和平者福矣,以其将称为神之子也。

为义而遭迫害者福矣,以其将称为神之子也。

两边还有一副对联:

尔当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尔之神此首戒也,

其比亦如之即当爱邻如己戒未有大于斯之者。

1913年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约翰逝世后,天水堂牧师开始由中国人担任,先后任牧师者有桑坚堂、刘德胜、周汗章、郑勉余等。

天水堂在杭州沦陷后,曾遭封闭,堂内珍贵文献皆被搜去,上述陈设是战后教友依原貌恢复的。

10月19日10时许,司徒雷登跨进了天水堂院内。面对这熟悉的教堂和陈设,他在想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作为基督徒,作为热爱中国的美国人,此时此刻,祈祷和平应是他的第一愿望吧。

1949年以后,中国基督教会朝着“三自爱国”的既定方向发展。在冷战的态势下,1951年4月,杭州市基督教反美爱国工作委员会成立;5月,控诉美帝指导委员会成立。从此,割断了中国基督教会与美国差会的一切联系。1956年4月,召开了杭州市基督教代表会议,宣布成立杭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鲍哲庆,副主席钮志芳、蔡文浩等),设办公处于思澄堂。1958年3月,召开杭州市基督教第二次代表会议,按照既定的指示,实行教会联合。全市仅保留五所教堂,天水堂消失了,房屋出租给了工厂。

26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1984年,杭州市基督教会收回天水堂部分房屋,经简单修理后,恢复了宗教活动。

由于年久失修,1990年1月,天水堂被杭州市房屋鉴定站宣布为“危房”。

2005年夏,中共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一份关于天水堂危房做礼拜的情况反映材料上作了批示,最终天水堂原址修建纳入了杭州市基本建设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