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质疑――培育杰出人才的关键_杨福家院士事迹

质疑――培育杰出人才的关键_杨福家院士事迹

时间:2022-07-3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质疑——培育杰出人才的关键_杨福家院士事迹一流大学是在质疑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杰出人才只能在不断提问、不断思考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住宿学院、个性化教育为质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老师对学生质疑的宽容和赞赏,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质疑并不针对个人,而是针对科学问题。只有敢于质疑的人,才能使科学不断创新。”他们把育人作为第一职责。三一学院的首席导师的任命必须获大多数导师推荐,并得到英国首相的认可。

质疑——培育杰出人才的关键_杨福家院士事迹

一流大学是在质疑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杰出人才只能在不断提问、不断思考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在一流大学,这种环境与氛围的重要载体是住宿学院。住宿学院、个性化教育为质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期望,参与质疑的人越来越多、质疑的面越来越广。

一流大学是在质疑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杰出人才只能在不断提问、不断思考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我们期望,参与质疑的人越来越多、质疑的面越来越广。

对学生的质疑理当宽容和赞赏

李政道教授特别欣赏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前后两句话中的第二个字:“学”和“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www.guayunfan.com)钱学森(中)与他的导师冯·卡门(右)

钱学森与他的导师冯·卡门(Theodore von Karman)曾争得面红耳赤,把导师气得关门而出;但第二天,他的导师进了钱学森的办公室就一鞠躬,说:“你是对的。”钱学森不管导师多么权威,自信地坚持己见,正体现了雅典学派中心人物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耶鲁大学旁的一所小学,有位8岁男孩举手对正在讲课的老师说,你在黑板上写的字拼错了。老师说:“真的吗?让我查一下字典。”学生立刻说:“不必查,我保证你错了!”后来,这位老师在全校家长会上表扬了这名同学的自信。老师对学生质疑的宽容和赞赏,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性人才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成长的。

习惯质疑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

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7年来,贯彻了“宽容和赞赏学生质疑”的精神,使不习惯质疑的中国学生在入校后观念与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校长刘彭芝在参观宁波诺丁汉大学后,认为这所学校学生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两个字:自信。

所以,最近对于可能要建上海诺丁汉新校区,学生中有些不同意见,甚至出现激烈争论,毫不奇怪。一位同学开始时给校长写了一封措辞尖锐的信:“我过去崇拜您,现在对您极度失望。”但过了10天,在学校领导连续召开两场面向所有学生的公开解答会后,这位同学又连写两封信,第一封写道:“不得不说,对这件事我表现得很不理性……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接受了这件事,大家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事情。当然,激烈反对派也还不少。”第二封:“听您的讲座,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您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我从一个片面的角度去纠结一个细节,没有全面地分析问题,忽视了大环境。”

还有同学说:“英国校区与马来西亚校区的同学有胸襟,能在7年前支持我们办宁波校区,我觉得我们今天应该更有胸襟。”有位同学问校长:为何面对粗鲁的提问,您能平淡相对?她不了解,这位校长深受哥本哈根精神的影响:物理大师玻尔可以与两位学生海森伯、泡利整天争论不休,泡利更以粗鲁生硬的态度闻名,但没人计较他的“粗鲁”,而是深入思考他所提问题的本质。这两位学生与他们的老师——1922年诺贝尔奖得主一样,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海森伯,1932年;泡利,1945年)。

导师柏拉图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源于神灵的启示;学生亚里士多德右手手掌向下,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尽管师生争论面红耳赤,但亚里士多德仍坚持“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因为两者并不相悖(取自拉斐尔名作《雅典学派》之局部)

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的可爱,在于热爱自己的学校,并且敢于质疑,又善于在求真的过程中趋向一致。就这次“可能的新校区”的争论来看,不足之处在于参与质疑的还只是全校学生中的一部分。我们期望,参与质疑的人越来越多、质疑的面越来越广。数月前,耶鲁大学校长在就耶鲁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建人文学院一事做出决定前,与记者对话,并于9月12日发表公开信,引起的争论相当激烈,意见非常广泛。这就是一流大学的成熟标志。“质疑并不针对个人,而是针对科学问题。只有敢于质疑的人,才能使科学不断创新。”[2]

一流大学是在质疑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一流大学是在质疑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杰出人才只能在不断提问、不断思考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在一流大学,这种环境、氛围的重要载体是住宿学院。现在,国内谈论住宿学院的大学越来越多,汕头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已在为之付诸实施而努力。住宿学院与我国高校中的学生宿舍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住宿学院最早出现在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1928年开始引入美国,哈佛与耶鲁相继各建了12所住宿学院。它与我们的学生宿舍有什么不同?其最大不同在于有一批资深教授被聘为学生的导师,其中一部分导师(包括首席导师)与家人一起住在宿舍里。他们把育人作为第一职责。对此,早期在牛津留学、后曾任教于浙江大学的著名学者费巩曾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

导师“与二三学子相聚一堂,或坐斗室相对论学,或集诸多学子茶点小饮于导师之家,剖析疑难,并指示学子之修养之法,解答学子个人问题。导师视门人如子弟,门人视导师如良师益友,从学之期虽暂,而缔交辄终身,受其潜移默化,不觉品德与学问俱进也”。[3]

世界上最有名的住宿学院之一,是英国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建于1546年。牛顿、培根、达尔文、麦克斯韦、卢瑟福、尼赫鲁(印度第一任总理)均出于该校。至今已从此学院走出了32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菲尔兹奖得主 (世界上共有52位菲尔兹奖得主;美国24位,法国12位,其他国家共享16位)。最近,笔者参加了三一学院首席导师(Master)期末宴请全体导师(Fellow)的晚会。现任首席导师是勋爵、宇宙物理学家Martin Rees院士,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其地位绝不亚于剑桥大学校长。三一学院的首席导师的任命必须获大多数导师推荐,并得到英国首相的认可。这样,“育人为本”才能在制度上得到保证,与谁做校长没有关系。住宿学院、个性化教育为质疑创造着良好的环境。

陪同笔者前往的是勋爵、应用数学物理学家Julian Hunt院士,他也是三一学院的导师(全英国有爵士2000余位,勋爵只有200位。既是皇家学会院士、又是勋爵的就更凤毛麟角了)。在宴会厅的两旁,挂有历届首席导师的油画像,其中有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三一学院有600多位本科大学生,导师却有160余位,而且都负有盛名。这就是剑桥,这就是温家宝总理在将近两年前在剑桥大学所说的“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把培育人放在第一位的大学。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由国王亨利八世建于1546年)

校园内有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塑像

下面是耶鲁大学布兰福特(Brandford)住宿学院的几幅照片。

在大学新生的宿舍院子里,竖有美国民族英雄、耶鲁校友内森·黑尔(Nathan Hale,1755—1776)的雕像。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被英军以间谍罪绞死,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在雕像底部有他写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Nathan Hale,an American hero and Yale alumnus.“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

左面一位是首席导师、勋爵、宇宙物理学家马丁·瑞斯院士,2010年12月11日,他宴请全体导师

位于三一学院大门旁的苹果树。这棵树是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那棵树(在英国林肯郡,牛顿的故居,近诺丁汉)接株过来。据说,天津大学、汕头大学都接株过,南京大学为庆祝校庆,也准备接株

杨福家与阿马蒂亚·森(2011年3月22日摄于华盛顿)

英国林肯郡的牛顿故居花园内,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那棵苹果树前有块公证牌

在宴会厅两壁上,挂有历届首席导师的油画像。右面一幅像中的主人公是阿马蒂亚·森(Amartya Kumar Sen),199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8—2004年任首席导师。现在是哈佛大学教授,近年来与笔者都是国际防核威胁组织(NTIA)理事会成员

阅览室

餐厅

住宿学院导师詹姆斯·E.罗斯曼(James E.Rothman)居住的房屋,他曾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林海帆教授也是该院导师

进入宿舍见到的格局犹如“四合院”。左面是首席导师住宿,其底层主要供学生来访作客用。右面是学生宿舍,也有导师住宿

工艺室

健身房

后记一 2011年3月15日:我国“两会”才结束,《中国青年报》有一文描述今年“两会”的进步:“捶桌子的,吵架的,哽咽的,愤怒的,流汗的,正是这些丰富的表情,让‘两会’充满议政的味道。议政,就应该像这样有点儿冲突和火药味。参政议政,说到底就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们到议政厅博弈来了,各自把利益声音表达出来,争取将本群体的声音融入立法和决策中。既然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必然就有不同声音,有反对声,有不满声,有炮轰声。‘两会’制度,创造了一个让大家‘和平吵架’的制度平台,让大家在这个制度渠道中把不同观点表达出来……这些在‘两会’上鲜活生动的冲突场景和论争剪影,见证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内森·黑尔(Nathan Hale,1755—1776)的雕像

后记二 诗人徐志摩于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曾游学剑桥大学,这一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即剑桥大学所在地)

后记三 200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邀请耶鲁大学合办相对独立的、基于住宿学院的人文学院,前两年实行博雅教育。耶鲁大学校长Levin随即组织三个委员会研究,2010年9月10日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校长Levin于2010年9月12日向全体教员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3月31日,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的条件成熟,Levin校长与常务副校长Salovey向全体教员发公开信。信中说明,新建的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学院将于2013年招生,最终规模为1000名学生,分住三个住宿学院,将向全球招聘100名教员,师生比为1:10。住在住宿学院内的导师将超过耶鲁,每一学院内设首席导师(院长)与首席副导师(副院长)。希望在亚洲建立基于住宿学院的人文学院的一种新模式。所有经费由新加坡政府负担。

【注释】

[1]本文发表于2010年12月28日《文汇报》;部分内容发表于2010年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和2011 年第一期《国是咨询》。发表后又作了一些修改。

[2]美国《科学》主编Bruce Albers,2010年10月11日。

[3]参见笔者刊于1993年6月7日《光明日报》头版的《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之引文——由费巩撰稿的刊载于1939年1月《浙江大学师范学院院刊》第一集第一册《施行导师制之商榷》。该文还收录于《费巩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