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几种课堂教学艺术的分析介绍

几种课堂教学艺术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仪表语汇的优雅美教师的仪表语汇是指教师的外表、穿着等所传达的信息。教师的外表、穿着的美学要求是“优雅”。“优雅”指的是教师外表要落落大方,衣着要美观而不妖不俗,要简朴、自然、整洁。

6.2.3 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本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教学领域上的结晶。教学艺术具有高效果功能,即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充分发展其认识能力;教学艺术还具有高激励功能,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艺术还具有审美功能,它能引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德能力。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课堂教学艺术。

1.课堂教学的风格

课堂教学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质朴”的风格,另一种是“表演”的风格。前者主张教学要深沉含蓄、自然不做作,多以简练、明白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取胜;后者则主张热情奔放,善于表演,多以主动活泼和俏丽清新的形象赢得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这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全无表演或全是表演的教学风格事实上是不存在的,绝大部分情况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或有所侧重,各依距离“质朴”、“表演”这两个端点的远近,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一般而言,对于年龄大的教师、高年级的学生、理科的教学内容来说,以选用质朴式为主的风格为宜,而对于年龄较轻、活泼外向的教师、低年级的学生、文科特别是艺术学科的内容,则应以选用表演式为主的风格为宜。

2.课堂教学的节奏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连续不断的交替,在时间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形式。这些可比成分主要有教学的密度、速度、难度、重点度、强度和激情度等。

课堂教学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教学任务的程度。这里的质指的是有效信息,其衡量的客观依据是知识的新旧。一般而言,一节课传授的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

课堂教学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既包括新知识的传授,又包括旧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课堂教学的难度,是指教授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难易程度。

课堂教学的重点度是指课堂内重要的或主要的教学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例的大小的程度。

课堂教学的强度,是指教师、学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

课堂教学的激情度,是指教师、学主双方共同沉浸在教学美感中,溶于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双方情感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

教学节奏的取得,可通过重复,高低、强弱的规律变化,穿插等手段。但节凑的选择根本无机械公式可套,教师可灵活掌握,创造性地去运用。如高强度与高激情度,高激情度与高重点度皆可重叠进行。而高密度与高速度、高难度与高速度、高密度与高难度则不宜并行,而应穿插而行,即密度大、难度高,速度宜慢,难度大时密度宜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课的开端和结尾一般不宜安排高难度、高密度、高速度的内容。高激情度的内容视教学需要,可以安排在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用得好,常能收到扣人心弦和余音绕梁之效;高重点度、高强度的内容在课的开头应慎用。

3. 教师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播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素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开发,因此,研究教学语言艺术,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艺术角度,对教师语言有以下要求:

①音高适当、音强适中;②通俗易懂、清晰悦耳;③简练准确、条理清楚;④形象生动、绘声绘色;⑤抑扬顿挫、节奏鲜明;⑥流利畅达、富于启迪;⑦幽默恢诣、妙趣横生。

如何才能掌握好教学语言艺术呢?下面通过对教学语言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来说明。构成教学语言的因素主要有:语言的语调、节奏和个性气质特点。

(1)教学语言的语调

教学语言的语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强弱,语气轻重缓急的统一配置。教学语言的语调要求是:语音的高低适度、强弱适中、轻重得当、缓急协调。总之,语调要和谐,要能与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要富于变化。这样的语调,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语音高低要适度,一般以坐在后排的同学能听清为准。语音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不适感、师生的疲劳感。语音过低,需要学生一直高度维持有意注意,容易疲劳。教师一直用过低的语音讲课,不但后排的学生听不清,而且会造成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影响教学气氛,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教学语言的语气轻重也要因人、因时而异。课堂秩序井然,语气不宜大重;课堂秩序哗然,语气不宜太轻;表扬、鼓励时语气宜轻,批评时语气宜重;一般讲述时宜轻,讲到重点、难点时应加重语气。

(2)教学语言的节奏

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抑扬的有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节奏,使教学语言的鲜明性、形象性等特点大大加强,同时也增强了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教学语言节奏的基本要求是:强弱交替、长短相同,抑扬顿挫。一般而言,课的开头应短而有疑,短而有趣;课的结尾宜短而有情,短而有味,结尾要求有力的,可优先考虑风声(短音)字结尾。结尾要求有余味的,可优先考虑平声(长音)字结尾。

(3)教学语言的个性气质特点

教学语言的个性气质特点,是指个人不同的气质特点给语言染上的独特的心理色彩。它会影响到语言的节奏、响度和速度等,尤其能渲染、改变语言的情感色彩,从而影响到语言的实际效果。

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在塑造自己“理想的教师性格语言”上下功夫,自觉地学习运用幽默、铺垫、夸张、喧染、比喻等技法,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幽默多趣。

4.教师仪容、动姿语汇艺术

仪容、动姿语汇艺术是教学人员借助于仪表、表情、举止、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言语通讯手段。这种语汇也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它的基本特征是:可意会而不用言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仪表语汇的优雅美

教师的仪表语汇是指教师的外表、穿着等所传达的信息。

教师的外表、穿着的美学要求是“优雅”。“优雅”指的是教师外表要落落大方,衣着要美观而不妖不俗,要简朴、自然、整洁。

有修养的教师常能使自己的外表、穿着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社会角色相和谐,使外表美与性格美交相辉映。

(2)表情语汇的自然美

表情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师生交流信息时专门呈现的动态表现,相对仪表而言,教师的表情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是师生心理接触交流的重要的“外显点”。教师亲切自然的表情,常会帮助教学取得较大的成功。因为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的产生,又有助于兴趣的增加、注意力的维持、记忆的增强、理解的加深,从而收到较好的整体效果。

(3)眼神语汇的神韵美

教师的表情语汇除表现为面部肌肉发生变化外,还集中反映在眼神上。通过眼神,师生之间有效地交流大量的情感信息。

教师不仅要研究自身的眼神,还要读懂学生的眼神语汇,以便及时取得有效的反馈,调整教学进程。一般来说,教师应善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自己,也就是说,教师应成为全班的视觉中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产生最适宜的兴奋灶,而且可使教师诊断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以及教学中的各种反应。优秀的教师能从学生的眼神语汇中了解到很多真实的东西,从而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4)举止语汇的从容美

教师的举止,主要指教师的举动和动态的身体姿势,如手势、头姿、步态等。举止是一系列动作的总和。这些动作用来传达教师一定的心理状态和要交流的信息内容。

教师举止主要要求是从容。教师举止的审美标准是从容大度,因为从容大度既是一种美,又蕴含了一定的教育价值。从容大度是指教师的举止要从容、安详、轻柔、大方。教师举止从容,学生感到踏实、安全;教师举止安祥,学生感到充满信心;教师举止轻柔,学生感到亲切;教师举止大方,学生感到舒适自然。反之,教师举止忙乱、笨拙、粗鲁或妞妮作态,学生就会感到忧虑、慌乱、怀疑、不安。对教师而言,手势又是最重要的语汇之一。

5. 教师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的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用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协调、控制法的职业本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艺术:

(1)组织课堂开端的艺术

上课开好头,是一节成功课的良好开端。课的开头有多种,或以情入,或以理入,或以“操作”入。

①以情开讲

教师应精神振奋,感情饱满地走上讲台,由于师生间存在双向交流的情感活动,由于情绪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同时也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效法的楷模,所以教师富有生气的乐观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学生也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②以静导入

教师经常会遇到刚上课时教室比较混乱,当班上群情激动,一片哗然时,教师此时应采用“以静导入”的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

③以知导入

可以以旧知入和以新知入。当教师以旧知入时,直接联系本课要讲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激起对探索新知的渴求,并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若教师以新知入,此时教师可开门见山,一开讲就点明该课主题,提示重点、难点,以引起学生注意,也可以从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2)课中组织教学的艺术

①“应激”的艺术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偶发事件”。例如,好端端的课堂,一学生突发怪声;正在演示CAI课件事,教室突然停电;回答问题时,一学生戏作鬼脸……这些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都可能会引起一片混乱,严重干扰教学。当偶然事件发生时,教师应凭足够的教育机智,冷静镇定地进入“应激”状态,巧妙地处理这些偶发事件。

在遇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具体处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三类。

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冷静的方式,是指教师面对偶发事件,见怪不怪,泰然处之,这一方式一般用于学生的恶作剧上,表现为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用一种宽容的教育态度,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换元、转向的教育机智。所谓发散,就是教师要善于将全班视线的焦点从闹恶作剧的学生“发散”开,避免使这一学生再成为注意的“热点”;而换元,就是教师巧妙地将学生恶作剧的形式,变为一种教育的形式;转向,即教师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中心引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所谓温处理,就是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如课件中有错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学生哄笑、骚动等现象,应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的轨道。

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乘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如正在上课时,窗外一阵狂笑声传来,室内也被诱发出哄堂大笑,教师即可借机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再趁机巧妙转人正题。再如个别学生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或屡教不改,此时应予以严肃批评,但应注意不应为此花费太多的时间,还要注意避免“顶牛”现象的发生。

②处理“问题行为”的艺术

处理“问题行为”有多种方式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具体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

给予暗示:学生上课交头接耳,教师可用目光频频递送信号;学生偷看课外书,教师可轻轻从他身边走过,这些都是给予暗示的具体作法。

正面教育:当暗示不灵时,教师也可采用反话正说的方式,坚持正面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更加自觉地遵守纪律。

提问同桌:当有的学生看课外书籍时,如果教师直接提问该生,一方面可能使该生惊惶失措,增加焦虑,另一方面可能会使该生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从而引来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可请该生的同桌或紧邻的同学口答问题,以示警醒。

使角幽默:当课堂气氛不热烈,学生发言不踊跃时,教师可用一两句幽默得体的话语,可使课堂气氛转向活跃。

严肃批评:教师在使用上述各种方式都无效时,教师可重申纪律,晓以利害。教师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直接、严肃地批评违反纪律的人,以教育大家。但课后一定要找该生个别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导之以行。这样,一方面可使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心悦诚服,避免了不必要的对立情绪。

(3)组织课结束的艺术

课的结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为了实现好的课的结束,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束方式:

精心小结:课临结束时,教师可就本课内容作一精辟简洁的小结。这样做,能收到画龙点睛,统摄全课的作用。

问题结尾:课的结尾除讲究精美外,更要注意富有教育性。教师可提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也可让学生就课本中的一些提法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方式提出质疑,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巧作辅垫:教师在结束一节课时,应巧设伏笔,注意为后行课作准备。教师可重点强调后行课所要用到的知识,为搭好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而早作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