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的过程艺术

课堂教学的过程艺术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引入了新课的学习。老师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质量,延伸教学内涵。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整个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旋律性变化。

五、课堂教学的过程艺术

(一)教学导课艺术

导课的功能,就是我们在第三章第二节中提出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做好了导课,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意,为后面的学习开辟动力源泉。导课操作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从教学实际考虑,导课应当针对两个方面:①针对教学内容。例如:教高中物理第二册“电磁振荡”时,先将充好电的电容器用一根导线短路放电,“叭”!突然发出一声强烈的放电声,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同时看到了少量的烟雾,教师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后提出:如果在短路线中串入一只电感线圈,情况将会怎样呢?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引入了新课的学习。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点入手等等。

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使人疲劳,而且更加反应灵敏,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位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一开始教师问:“你们听说过用手去抓飞行的子弹这样的事吗?”对学生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教室内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开始思考了,一会儿,课堂沸腾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子弹飞得那么快,能用手抓住吗?”“我就听说过!”教师肯定地回答,接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教师接着说:“出现这种现象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运动和静止’就要探讨这个问题。”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有新颖性。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一连三天都卖不出去,于是他的夫人接着去卖,不到一天卖完了。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诸多猜想,但多数不得要领,教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了衬托的道理。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性的导课,有时会引起学生的哈哈大笑。但是,笑声之后,得到的是学生对趣味导课所引起的相关思考,便于展开新课或新知识的学习。

5.导课要有简洁性。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二)教学高潮艺术

课堂中的高潮部分是整堂课最精彩的段落,是提升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感情反应最好的时刻。这时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突出学生主体,提高教师主导能力。①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被激活的思维和教师的顺势利导显得水乳交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诠释,再和同学讨论协商,互通有无,共同提炼探究,为高潮的到来埋下了伏笔。②提高教师主导能力,教师不但要会教,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能导能演,在设计上要动脑子,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要在时间上把握,给高潮到来留有一定的余地。

第二,通过一些具体办法把握课堂教学高潮。从艺术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像一部影片,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等过程,酝酿高潮就必须从导课开始,好的导课就像文章或影片的开始,看能不能抓住观众(学生)的心,抓住了观众的心,才会精力集中,劲往一处使。通过各种形式的导课创设问题的主题,再展开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在快要到达高潮时设置悬念,通过情绪的感染,循循善诱的启发,紧张活跃的竞赛,出奇制胜的应变以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演等手段,从而达到高潮。当然,一堂课可能有多重高潮,高潮迭起就是一堂课的效率价值。

第三,从教学评价上去把握课堂教学高潮。教学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面,而且这种评价不是点状的而是网状的,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教学评价也是衡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通过自评,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则体现学生共同劳动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在讲述时常有创造性表现,给整个课堂带来惊喜而形成无数个小高潮,学生互评则体现同学之间的包容、团结协作。老师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质量,延伸教学内涵。此时的师生整个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的状态,富于创造性激情,成功的体验溢于言表。这样,教学高潮便达到了。

(三)教学结课艺术

好的结课,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结课和导课的形式及方法大同小异,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画龙点睛,回味无穷;

②首尾呼应,相对完整;

③干净利索,适可而止。

(四)教学节奏艺术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旋律性变化。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没有波澜,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显得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低沉。教师讲课的声调语速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言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太慢了,又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瞌睡:这些都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艺术节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慢得宜

这里所谓“快”和“慢”,是就教学过程的速度而言,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既包括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更强调教学过程中时间消耗速率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内容安排得错落有致,时间分配大体适当。重点可反复强调;难点可缓慢消化;一般内容可简明交代;新课引入宜快,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疑难问题则要重锤敲打;两个小步骤之间的过渡可以快些,而两个大步骤之间的过渡可适当放慢。

怎样才算教学艺术节奏快慢得宜呢?(1)使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进度,不致使中差生出现掉队现象;(2)使用慢节奏时,仍能保证学生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不致使他们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3)课堂教学中快、慢节奏交替出现,“柔性”转换,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2.动静相生

这里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在运动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高明的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优秀教师的教学也很重视动静的合理搭配与巧妙转换。如在学生答问、讨论之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课堂气氛由闹转为静,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得到能力上的训练,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小学低年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可以加些课中操、唱歌、游戏、休息等活动,来调节学生大脑活动,减少疲劳,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3.疏密相间

这里所谓“疏”和“密”是就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而言的,一节课,学生接受信息的量度,最终还是要看他可以记忆贮存多少新的知识。疏密相间,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密而不疏,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情绪则会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注意把握学情,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关资料上介绍:四岁的小孩学钢琴,每个星期只能学一个曲子,但上课时间不宜超过六分钟;六岁的小孩,可学两个曲子,时间可上半个小时,但中间要休息一次。

4.起伏有致

这里所谓“起”和“伏”,是就教学过程的态势而言的。潮有涨落,山有峰谷,事物运动的过程往往呈现波浪式状态,教学过程也贵在曲折起伏,跌宕有致,才能富于变化,引人入胜;如果一味地平铺直叙,那就枯燥乏味了。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有序原理”指出的涨落现象已经告诉我们,教学过程要有起有伏,形成节奏,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抑扬顿挫

这里所谓“抑”和“扬”是就教师教学的语言特点而言的,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等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有规律地变化。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可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正如古人所讲:“唱曲之妙全在顿挫,顿挫得款,则其中神理自出”。

6.整体和谐

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每一细节,都应缜密思考,精心设计,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犹如一首乐曲不可乱弹。教师在讲台上,犹如乐队指挥,要用心调动每一位演奏者,演奏出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永无止境,例如教学启发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板书艺术、教学提问艺术、教学幽默艺术等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只要我们热爱教育事业,追求教学艺术,每一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成为教育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