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艺术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陕西省第二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课堂实例,从教学策略角度综合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方式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研读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在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时,教师可提出一定的思考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艺术

李志强

(乾县黉学门小学,陕西 乾县 713300)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陕西省第二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课堂实例,从教学策略角度综合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 艺术

今年四月份笔者有幸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省教科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王峰、魏泽英、齐管社等主要领导所作的《陕西省小语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报告》,以及20位参赛教师的精彩授课和各市区教研室老师细致、精确的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仔细品味,感受颇深,酌撰拙文以习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词汇、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读”能使文章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通和外化,诱使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活动随之活跃,使课文的声韵节奏与学生心理感知结构相一致,激发起学生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用。这是“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所在!它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摄取语文“营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方式,现整理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范读:就是示范读。范读可以是授课教师亲自为学生范读文本,也可以是专家的视频朗读资料。范读不仅浓缩着教师对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音韵的魅力,课文中那些深邃的哲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会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产生共鸣。所以,教学中我们都要会用音韵很美的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词汇,身体力行地指导学生读。

如西安市大雁塔小学程旭光老师讲授的人教版《七律·长征》这节课,在要求学生读通诗句,理解诗意,读出七律诗的韵味和节奏时,就采用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了一段著名播音主持的朗读资料,学生顷刻之间就能捕获到七律诗的朗读特点和规律,掌握七律诗的声韵节奏。体会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会场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吟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有感情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和品位。它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如陕师大附小王亚利老师讲授的《太阳》这节课中,就有这么一段文字:“在蔚蓝的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太阳又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草原上的草儿绿油油的,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山村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的。早晨,太阳升起来,金色的光芒照着大地,照着你,照着我,照着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作者把自己的童心、童趣、童乐、童话和自己的心愿、希冀融入太阳和大地之间,化于天真无瑕的童谣韵语之中,真可谓一语七情。景与文、文与人浑然一体,把一个色彩斑斓、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处处涌动起生命旋律的自然界写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扣人心弦。这些都是学生吟诵最好的教材啊!

诵读:就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大声朗诵。

如宝鸡市石油小学张敏玉老师讲授的《七子之歌》这节课,她就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反复诵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在理清思路集体诵读的基础上,激荡起了所有师生的爱国情怀。这声音久久在会场上空回荡、徘徊……

研读:就是一边读一边仔细深入地分析文章、研究文章、理解文章。所以,要想指导学生读,教师首先要反复认真地研读教材,理解课文、弄清楚文章“脉搏”的来龙去脉,设身处地领悟其内容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直至找到“胸有成竹”的感觉方可。研读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

如汉中市勉县九冶小学王文娟老师讲授的人教版《清平乐·村居》这节课,在师生研读的基础上,课文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渐展开。使学生感悟到江南水乡的清新秀丽、人民生活安宁祥和之美,感悟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句中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希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忧国忧民情怀。

导读:就是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本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

当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先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断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接着通过想象或者其他媒介把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可视画面品味文本语言。在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时,教师可提出一定的思考问题。教师提供思考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避免盲目性。在深入学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提示、点拨、指导。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内含、细化知识目标。

美读:美读是有感情朗读的升华,是读者的心灵与文章发生碰撞,擦出火花,忍不住欣喜地将文章细细品味,慢慢享受。所以,美读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一种享受。美读能帮助学生咬文嚼字,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美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美读还能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从而更好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美读指导,应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展开想象,使课文描述的人、事、景、物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产生真切的感受,进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诗词或抒情的文章,放手让学生美美地读,体验出文中的韵味和美感。

在多数情况下,美读侧重于学生心理感知结构的满足和需求。

表演读:表演读实际上是在读的基础上辅以体态语言和神态语言,它们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可以用来丰富有声语言的内容和表现力。表演读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受到感染和熏陶,又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亦能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在读时,让学生恰当地、合理地配上神态和动作,既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文中的“意蕴”和“情态”,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因素,让他们想象美、实践美,进一步达到创造美。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节课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在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过程中,明白了人不能故步自封、以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学生在边演边说中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表演读读通了文本,读出了快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醒悟。小学语文课文类型不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西安市灞桥区实验小学杜萌萌老师讲授的人教版《出塞》这节课,她就成功地运用配乐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到诗歌彰显出的雄壮、豪迈的特质。激发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堂上悠扬的乐曲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里,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诱发美感,而且也陶冶了在场所有人的高尚情操。

想象朗读:联想是想象的翅膀,创设情境是联想的源泉。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启迪学生想象朗读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

默读:就是学生不出声,默默地在心里自读课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拓展,而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课堂教学气氛相对很静。

如汉中市汉滨区培新小学李静老师讲授的《秋天的雨》这节课,她在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美的时候,就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体会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静读:顾名思义就是静下心来安安静静、不出声、屏声静气地阅读文本。静读是一种极佳的学习状态和境界,只有学生静下心来心无杂念、聚精会神,专注力才能达到比默读更高一级的学习情景之中。静读为学生创造一个非常安静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思维活动的发展。静读是本次研讨会上一个非常显著的亮点,受到省教科所小语会王峰、魏泽英老师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指名读:就是授课教师指名某位同学或者少数几名同学朗读课文,这是教师了解学生个体朗读水准的唯一方法。教师利用指名读的方法修正学生的朗读错误,从而提升全班同学的整体朗读水准。

齐读:就是全体同学步调一致、齐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声音洪亮能凝聚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情感和自信心。

如宝鸡市石油小学张敏玉老师《七子之歌》这节课,学生齐声朗读的声音散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人那种悲愤不已渴盼澳门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爱国情意,时时撞击着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扉。这种强大的震撼力是一种无形的教材啊!

学生自读:就是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依照授课教师要求自主阅读课文的方式。自主读,读出个性,这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反复读:就是反反复复的咀嚼文本、品读课文。使文章的脉络、思想感情一层一层呈现出来,让学生由表及里一次一次深入理解课文。

如西安师范附小李澎老师讲授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节课,在反复阅读“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这段课文时,从事件本身到人物精神,从文字内容到表达方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阅读,从而体会出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徐霞客“奇人”秘密之所在,领悟到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具体含义。

领读:就是一人在前范读文本,其余学生紧随其后跟着他(她)朗读文本。这种方式简练、便捷,在“一领一跟”中反复强化识记,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也使得课堂教学显的活泼、生动富有节奏和情趣。

如杨凌区高新小学李娜老师讲授的《掌声》这节课,她就采用一人领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很快地认识了13个生字、词语等。

分男、女生读:就是分男生、女生两个声部读课文。这种特有的性别差异,会很明显地帮助学生进入各自的角色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读:就是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和人物变化将朗读者分为不同的角色来读课文。这种方法因朗读者角色的不同,情感、音色的显著差异而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之中,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人物心里活动变化的目的。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分小组读: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轮流交替、交叉着朗读课文。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上课阅读时的专注力和凝聚力,产生此起彼伏的朗读艺术效果。同时,也渗透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品读:就是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有选择的精读文本。在读中细细品味,细细揣摩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和深刻内涵,体会作者和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方法思路、修辞手法等。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

如榆林市第三小学王莹老师讲授的《十五从军征》这节课,她就采用品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再到“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再到“出门向东看,泪落沾我衣。”体会感悟老兵回乡时的情景和凄惨景象,体会老人生活之苦,精神之痛和无言之情。激发起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的情感,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感悟——“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熟读:就是读熟文本,非常流利,没有生僻不理解的地方。这里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字正腔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是熟读文本的基本要求。

轻读:就是学生小声地读课文,声音不大、很轻很柔。重点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如商洛市商州城关小学李雨婷老师的《花瓣飘香》这节课,在指导学生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这段课文时,她就要求学生轻声读,从而感悟到小女孩纯洁、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体会她的“懂事”之处。

赛读:就是甲乙双方相互比赛着读文本。赛读是一种有效激励学生朗读兴趣的好方法,课堂上赛读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生生之间进行。

如《太阳》这节课,王亚利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在森林里,鸟儿的声音可好听了!早晨,它一唱,太阳公公在美妙的歌声伴奏中做起了运动。”时就成功运用了师生、生生交叉赛读的方式进行,使一年级小同学在相互比较、相互聆听、相互模仿和校正中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升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比较读:就是对比着读文本。学生只有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通过对比读出来。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环境所内含的情感、态度、意味、指向。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融入其境、置身其中,对语言文字本体的领悟才能让他们茅塞顿开。自觉地去积累和运用。

有感情的读:就是“读者”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将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融入课文当中来,和“主人翁”合为一体。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声色俱佳地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学生朗读《七律·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震撼学生的心灵,会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表象,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这种崇高的革命大无畏主义精神情感就是学生理解课文深邃思想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学生必须有情感的朗读,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朗读时表情、手势、语气语调的正确把握和发挥,使朗读体现出对文章的体味与理解。

略读:就是粗略地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侧重于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是粗知文本大意的一种读书方法。

浏览:就是泛泛地快速阅读。浏览是侧重从阅读材料中查找所需要的内容或关键信息。它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自觉思维的作用。

和声读:就是两声部一呼一应、相互配合着读。可以是师生呼应,也可以是生生呼应。这种朗读方式可以起到带动、协调、增强、强化学生朗读的艺术效果,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