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教学语言艺术早为我国古代教育家所重视。没有成功的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科学技术虽然飞速发展,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仍会以独特的光芒闪耀在教学舞台上。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主要是靠语言来完成,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的含义与功能

1.教学语言的含义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先辈们都曾对教学语言作过精辟的论述。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学记》也有专门的论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就是说,教学语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却能表达深奥的义理。可见教学语言艺术早为我国古代教育家所重视。

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见解是十分深刻的,他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他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国外教育家也是非常重视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

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优越和发达,教学离开语言将不会存在。教学语言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手段和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语言。可以说,语言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代表了教师的形象,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没有成功的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熟练地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教师就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强自身语言的修养。

2.教学语言的功能

教学语言修养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课堂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学语言是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和工具。现代化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仍以其独特的地位活跃在课堂中,成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整个教学活动也融合在语言环境中。据课堂研究的“互动分析”统计,多数课堂中,平均有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一般来说,教育学包含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讲授、解释、讨论、提问、回答、复述、概述、修正或纠正等。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思想、观点、知识只有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才能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只有对教师所表达的语言进行理解和吸收,才能将外在的东西向内部转化。一位表达方法正确、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能够较快地通过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一位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表达能力弱的教师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学习,不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科学技术虽然飞速发展,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仍会以独特的光芒闪耀在教学舞台上。

第二,教学语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语言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没有语言,传递知识便无从说起。

影响教学效果的语言因素主要是:

(1)清晰度。清晰的教学语言能够明确地表达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展现教师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清晰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明确教师的意图,使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指导心领神会。

(2)严密度。课堂上,严谨的教学语言可以增强教师的讲解力和说服力,教师循循善诱却没有让学生觉得废话连篇。如果教师语言表达虽滔滔不绝,却缺少逻辑顺序,层次混乱,不但不能使学生领会教师所要表达的意图,还会使学生陷入理解的误区。

(3)动听度。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能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真情表达中也渐渐地对教师“敞开心扉”,逐步理解和接纳教师的“言传身教”。众多教学实践表明:一个注重教学语言艺术表达的教师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因此,教师教学的课堂语言艺术能够最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不容忽视。

第三,教学语言影响师生的思维能力:

(1)对教师思维能力的影响。优美的教学语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如利用恰到好处的语速、抑扬顿挫的声调、优美动听的旋律、严密有序的逻辑等等,都会使语言产生美感。艺术性的语言是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教师在准备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语言的流畅和优美,首先应具有创造能力。

(2)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得到提高,教师的语言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能和教师共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实践表明,在优美语言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性格开朗活泼,思维敏捷灵活,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都很强。

第四,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师语言表达的美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主要是靠语言来完成,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优美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有条理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展现给学生;不仅开启学生的心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翱翔。另外,语言艺术也是训练学生审美水平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优美的语言艺术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影响,使学生在对教师语言表达的欣赏之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教师的优美语言是提高学生语言审美感的前提,教师在对学生的影响前提下,自己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案例1:

在一次考察活动中,笔者听了一节《走进大师》的观摩课。教师为了介绍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在背景音乐《伏尔加船夫曲》的伴奏声中,教师满腔悲愤地朗诵着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边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

婉转悲切的语调立刻把学生们带入到那遥远的19世纪沙皇统治之下的俄罗斯——伏尔加河畔。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纤夫,顶着烈日,迈着沉重的脚步,擦着地皮艰难地行进着。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同学们眼前,他们心潮澎湃,怒目圆睁……同学们的小手都攥得紧紧的,满腔悲愤,他们为纤夫们的命运表示不公,他们对沙皇的统治表示痛恨!当《伏尔加船夫曲》再次响起,“哎嗨哟,嗬……”沉重的歌声中同学们模仿着纤夫的形象仿佛拿起了身边的绳索,勒在肩背上,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歌声忧郁,深沉,浑厚,有力!画面赤黄的色调弥漫着一种焦躁,凄凉而悲壮!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纤夫的生活是多么艰难,他们忍辱负重,坚忍不拔,踏平这世界的不平之路!这种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给学生创造了鲜活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含义。

(二)教学语言的特征

1.感染性和亲切性。教学语言的感染性,指教学语言应发自教师的内心。教师能够运用深情的语言来传递知识,从而优化师生情感,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发展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的,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对接、思想交流,从而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和全面发展的促进。因此,教学语言还应该具有亲切性,这种亲切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教育中。

案例2:

在一次课堂会诊中,一位青年教师讲完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听懂了。”老师又问:“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一名学生的手悄悄伸了一下很快就缩了回去,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她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孩子怯生生地站了起来,低声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学生大声点,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终于听清楚了,然后耐心地给这名同学又讲了一遍。教师的亲切语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通过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感染了学生,使老师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2.讲解性和口语性。教学语言的讲解性指教师所讲的课程内容能够让学生理解、消化、掌握。当学生面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教师通过语言对疑难问题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点茅塞顿开。当教师在进行一堂新的教学内容时,虽不能面面俱到,却可以通过某些内容的强调来突出课堂重点。口语性指教学语言是通过教师将教学资料转化为学生可以接纳的有声语言,在这种语言的指导之下,学生从教师那里汲取知识,丰富内心世界。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接纳,除了应注意表达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外,教师的语言应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之内。

3.整体性和局部性。教师语言所要传递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应具有整体性,使所有的学生能够接受。每个班级整体面貌不同,学生整体特点不同,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做到“对症下药”。此外,整体中还包括若干个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差别,教师除了做到顾全大局之外,还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4.趣味性和审美性。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质量及效率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趣味性的讲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许多教师建议将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课堂的开始阶段,首先要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正如一部精彩的小说,只有在开始的时候很有趣,才能够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同样,教师在讲课初始阶段也要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妙趣横生,而且这种做法要贯穿始终。教学语言的审美性指教学语言应具有美感,表达巧妙,教师在表达时多利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学生心弦往往被优美的教学语言拨动,在教学中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往往再现了教材描写的情境;或是联系了学生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或是利用学生联想、想象,把他们带入向往的境界;或是引导学生对美的实质理解、对教材语言美的鉴赏,连同对教材表现的“美”与“丑”的评判。也就是说,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

(三)教学语言的使用技巧

1.语音技巧

教师讲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有别于普通的谈话或者讲演,它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讲授将知识予以吸收,而不正确的发音会影响教学效果。语音学家认为,人的语音是由肺、声带、共鸣腔三个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说话的底气来源于肺部的作用,正确的肺部运动能够产生足够的发音动力。有的教师不注重发音轻重、高低的控制,因此在讲课时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要么扯着嗓子喊,一堂课下来筋疲力尽,嗓音沙哑。另外,教师要教书育人,语音上必须力求规范,符合语言逻辑、语法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别,更要注意不读错字。

案例3:

有的教师把琴弦xián读成琴xuán,把实施shíshī读成sísī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发音,久而久之就会贻误学生。有的教师发音吐字不够清晰,囫囵吞枣,虎头蛇尾,这些都会让学生难以忍受。所罗门等人1964年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显著的关联。希勒等人1971年的研究也指出,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关。教师平时应该经常进行一些口头练习,逐字逐句地练习,刻意地注意每一个发音细节。教师还应该注意模仿电视台或广播中的一些播音员的发音,分析著名演说家的语言范例,扩大词汇量,持之以恒,就同样会字正腔圆。

2.节奏技巧

教学语言的节奏指教学语言运动的轻重缓急。教学语言也应当追求旋律美和节奏美,有许多年轻教师讲课时说话节奏过快,这主要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学生面前过于紧张,还不能够挥洒自如。教师讲话的节奏如果过快,学生接受信息的速率过频,就会使教师所讲的内容变得像听“天书”一般。如果讲话的速度过慢,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分散精神。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来决定教学语言的节奏,使教学语言速度符合优化的教学目标。当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年龄较小时,教师应放慢语言的速度,在重点、难点处增加停顿,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若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较为成熟,教师就应该适当加快速度,但教师在讲授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时仍须放慢速度。总之,教师语言节奏的掌握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下界定,不可一概而论。教师必须积累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才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3.语调技巧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不同,除了注意讲话的速度外,还应注意声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合理地掌握声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令人心潮澎湃的抒情文本,还是千篇一律地使用平淡语调来讲述,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精力分散。通常来说,教师讲到关键之处时,应该提高声调,放慢语速;在进行一般难度的讲解时,教师语调可以平稳缓慢;若发现学生呈疲惫状态时,教师又可以峰回路转,重新提高声调,激起学生大脑皮层对新鲜刺激的反应,将大脑从抑制状态中解脱出来。

4.语义表达技巧

教学中,词义表达应该精确简练,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词义表达的准确性是由知识本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教师必须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相反,教师的语言如果含糊不清,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望文生义,对概念的解释不仔细推敲。“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法人就是负有责任的人”等等,这类解释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对传授的知识也不能信口开河,今天这么说,明天那么说,让学生无所适从。即使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应该如实地告诉学生。

5.语言亲和力技巧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亲和力,首先,教师应该敬业乐业,喜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其次,教师应该热爱关心学生。具有亲和力的教师会用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从心底间喜欢和教师接触,尊重教师。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抓紧时机通过褒扬鼓励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表扬的艺术,不失时机极有分寸地表扬学生,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