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教师的行为艺术与课堂教学成效

论教师的行为艺术与课堂教学成效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教师对教学行为艺术的恰当把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相比而言,教师的课堂行为艺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行为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增进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体现教师语言行为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从而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的行为艺术与课堂教学成效

齐丽丽

[摘要]教师对教学行为艺术的恰当把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本文着重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艺术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教师课堂行为艺术的培养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 课堂 行为艺术

引言: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的行为艺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类:从空间来说分成课堂之内的行为艺术和课堂之外的行为艺术;从类型来说又可以分成语言的行为艺术和非语言的行为艺术两个方面。相比而言,教师的课堂行为艺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行为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增进教学效果。

一、把握恰当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是教师传授学科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教学艺术美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教学行为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课堂中教师运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教学行为艺术形式。教师的语言对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它是一种专业语言,有着教学艺术的整体要求和规范,其中要求教师在语言的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

(一)课堂语言要讲究规范、精确

知识本身是精确、严密的,而课堂教学又有时间上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精确。首先,要避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之词。例如“大概是这样”“差不多”,这在讲课中或回答学生的提问时属于不准确的语言,应当避免。其次,注意把握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语言特色。例如数学课要求教师语言严谨,语文课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教师只有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体现教师语言行为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从而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二)课堂语言力求形象、生动、有趣

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眼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课堂语言形象生动,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

追求课堂语言的幽默性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又拉近了师生关系。但是幽默绝不是轻薄和滑稽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教师要恰当而适度地运用课堂幽默。

(三)随机应变的课堂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其情感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而教师的课堂语言常常是改变、修正原计划的言语,随时随境随情随心都有所变化,或引申,或变化角度,或插言,或删繁就简,或补充修正,或发挥调整。教师要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地应对各种问题,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学生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首先,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问得及时、恰到好处。做到这点需要教师提前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要围绕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因为此时学生容易产生胆怯、畏难的情绪,问题的提出必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在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而又道不出时设问。另外,问的适度、难易适中。教师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合理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还有,讲究方法,形成层次。因材施教是提问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或者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然后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既让学生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究底的良好学风。

二、注重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非语言行为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从字面意义上来说非语言行为就是不发声而通过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传递意义。在特定的场合下,无声的非语言行为对教学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语言行为所无法比拟的。与教师的课堂语言行为相比,教师的课堂非语言行为更像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教师的体态艺术

教师表现出的恰当的体态艺术,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觉。这一点,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首先是动态的非语言行为艺术,包括脸色、目光、头语、手势语和体态语以及师生距离等。教师要学会微笑,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才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拉近师生关系;教师期待的目光会激励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恰当的运用头语点评学生,在不经意中肯定学生、暗示学生、提醒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用心和尊重,在悄无声息中使学生平添一份对教师的敬意和热爱;教师的站姿应该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集中注意;教师可以通过走近或远离某些学生或某位学生,改变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以起到引起学生注意、约束课堂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最佳距离大约是手臂的长度。

其次是静态的非语言行为艺术,包括客体的非语言行为艺术和环境的非语言行为艺术。客体非语言行为艺术即教师在教学上体现出来的形象美。课堂中教师得体的着装、端庄的仪表、清新的身体气味……在这个审美需求时代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激励学生,使教师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从而崇拜教师、追随教师。环境的非语言行为艺术包括教师对课堂时间、空间的把握。从时间层面,教师准时上课或与学生晤谈,反映出老师的认真、严谨实效和诚意,可以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时感染着学生也养成严谨守时的行为习惯;上课迟到,不准时同学生晤谈,则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与冷漠,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甚至产生晕轮效应,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教师对课堂空间的把握是指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环境。根据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环境作为课堂,如选择美妙的大自然、农场、天文馆等对学生进行自然学科教育;选择历史博物馆、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都属于教师非语言行为艺术的范畴。

(二)掌握实物和多媒体的教学艺术

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直观教具来传递言语知识,这样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本内容形象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物理课教师通过对实物教具的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各种抽象的物理现象;用图片再现教学情景,不仅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而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掌握多媒体教学艺术、做好课件,对每个教师来说已是必需的教学素质。首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明确教学目标,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难点,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色、像”为一体来创造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但又不能片面追求美观、华丽,过分采用动画和音响,这样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专注,最终影响教学效果。课件的容量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大小适宜。

(三)好的板书也是一门艺术

随着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些青年教师忽视了课堂板书的重要性。课堂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优美规范的板书应该标题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字迹工整清秀,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形象地勾勒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及关键,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课堂行为艺术的培养途径

(一)注意生活中语言素材及表达能力的积累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缺乏阅读经验的人会具备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日常生活中注意对相关素材的收集,广泛阅读书籍,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内在的修养是教师语言的基本资源,否则,语言会变得苍白无力。

(二)进行交流研讨,交流经验心得

教师课堂行为艺术其实是教师对教学技巧的恰当把握。在校本培训中增加对教学行为艺术的交流研讨,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发现问题并找出症结所在,并由有经验的教师传授心得,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形成融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升和改善学生的学业和行为表现。而性格开朗的教师更加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师生情感,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课堂中给每一个学生均等的发言机会,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此外,还要积极而真诚地聆听并接纳学生的意见。教师的行动是一门艺术,只有发自内心的师爱,才能建立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

(四)经常进行实践训练,加强应变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熟能生巧”。任何能力都需要实际操作的培养。教师必须注重实际操作练习,不仅包括教师的课堂训练,还包括教师的自我培训,很多成功的教师都离不开自我的培训。假定面前坐着学生,而锤炼自己的语言。久而久之,会让自己更加熟练生动地表达思想。

四、结论

教师是在学生心灵中行走的人,教师的课堂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勤学苦练,潜心体验,并不断地探索—发现—实践—总结—反思,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柳斌.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2)

[2]谢保国.教学艺术研究,2002(11)

[3][美]Dale Scott Ridley,BillWalther.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

[4]陈联.教师非语言行为的感召力[J].中国电力教育——师资建设与管理,2010(4)

[5]宋梅,张录侠.教师非语言交际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6]陈桃香,刘中华.提高教学艺术 优化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

[7]任昌荣.教师的非语言信息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4)

(作者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