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校友基金工作发展的条件

高等学校校友基金工作发展的条件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为教育捐赠和校友捐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所以各级政府的政策倾斜是高校校友基金建立的政策基础。在高校投资主体社会化的改革进程中,校友成为学校筹资办学、建立校友基金的重要力量。所以,校友捐赠学校的实力许可和对学校回报的感情需求结合起来,使高校校友基金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可能。

一、高等学校校友基金工作发展的条件

随着高校校友工作的推进和高教事业的发展,高校校友基金建立和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将逐渐成熟,其主要条件是:

(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其发展的经济基础

世界上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发展,校友基金建立是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校友自身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并且还有开展其他经济活动的盈余时,校友捐赠才能产生,校友基金才能建立。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2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雄厚,跨入了世界强国之列,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私人储蓄存款已超过10万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第三产业,高科技企业如日中天,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内中产阶层、富裕阶层开始形成,而这些人往往是受过良好高等教育、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水平已达到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已经具备了捐资助学,回报母校的经济实力,所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高校校友基金建立的经济基础。

(二)各级政府的政策倾斜为其发展搭建了政策平台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捐赠和校友捐赠已经成为一项广为称道的公益行为,社会各界竭诚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着力量。各级政府为支持教育捐赠和校友捐赠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平台,如我国《教育法》第六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境内、境外社会组织和私人捐资助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十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指出:“鼓励和提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根据自愿、量力原则捐资助学、集资办学,不计征税。”并在其“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对教育事业的捐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应纳税的所得中予以扣除。”川委发[2005]第16号文件规定:“鼓励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高等学校进行捐赠,捐赠额可按国家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所有这些都为教育捐赠和校友捐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所以各级政府的政策倾斜是高校校友基金建立的政策基础。

(三)国际捐赠事业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大学的运作经费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集资,社会捐资以及捐助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校友捐助往往占社会集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比如美国,校友捐助占美国高校接受的全部社会捐助的33%,并且这些社会捐赠已经完全规范化、制度化和组织化。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地方,比如:校友在学校筹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校友工作与筹款工作息息相关的理念;要通过正规培训,学习公共关系学、筹款学、慈善学、法律等课程;开设筹款专业;筹款必须有“筹款证书”;在学校建立较为规范、完善的募捐机制等等。国外这些社会捐赠以及校友捐赠的机制、制度、方法和理念,为正在兴起的我国高校校友基金工作从各方面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帮助,为我国高校尽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校友募捐机制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四)高等教育改革促使其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教育办学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前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变为现在政府和高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模式。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社会捐赠、高科技企业收入、学费收入、有偿培训服务、从国家争取来的科研经费、企业委托的科技开发费用等方面,国家财政拨款仍是办学的主渠道,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第六十条明文规定的:“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而当前国家正在发展时期,经济并不富裕,并且高校众多,政府对高校投入经费数目十分有限,高校单纯依靠政府拨款办学是远远不行的,高校要想维持正常工作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一流大学,必须积极主动地向社会自筹办学资金,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这是解决高校经费不足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高校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于它有高质量、高素质、实力雄厚的校友队伍,建立校友基金是高校自筹办学资金的一条重要来源渠道,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必然趋势。

(五)校友的实力许可和感情需求使其发展成为可能

学校的建设发展和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都离不开校友的支持和帮助,校友是学校与社会建立联系和发展各项事业的桥梁和纽带。在高校投资主体社会化的改革进程中,校友成为学校筹资办学、建立校友基金的重要力量。广大校友在学校学习、工作多年,对学校的师资、科研水平、办学特色和校园环境十分熟悉,对学校的一切都怀有深厚的感情,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期待着自己有能力之时能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并且一些校友在各自领域的发展中经过艰苦打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强的经济实力,有能力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出力。因此,校友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为学校筹资拓展渠道牵线搭桥,成为学校筹资的重要中介。部分有实力的校友将可能直接成为学校投资主体的组成部分,直接通过捐赠、投资、合作建设等方式对学校给以支持。所以,校友捐赠学校的实力许可和对学校回报的感情需求结合起来,使高校校友基金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可能。

(六)悠久的捐赠办学历史为其发展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我国高校的捐赠办学历史悠久,清末中国的高等学府或学堂都是依靠社会力量形成和发展的,比如:燕京大学除国民政府拨款外,就有中国各界的捐款和燕京大学的创建人之一——校务长司徒雷登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募捐;至民国初期,私立高校的创办也集中了大量社会捐赠资金的支持,如复旦公学的创立,主要是得到了地方官员和乡绅的大力资助才得以发展;南开大学主要是校友们捐资助学,尤其是校长张伯苓通过向私人、团体、社会募捐,做了大量工作,捐资收入在南开自筹经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1931~1934年南开大学的总收入来看,社会捐助占29.8%,当时的一些商界名流和官僚政客都乐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心力,在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高校悠久的捐赠办学历史和传统的慈善文化提升了整个民族的素质,为高校校友基金的建立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七)社会捐赠活动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饮水思源,回馈社会”这是现代很多实业家、慈善家的情怀和胸怀,他们的捐赠活动、慈善行为对社会有着极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例如:“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实业家李嘉诚自2000年以来向香港教育捐出约20亿港元,仅2005年5月一次性捐款10亿港元予香港大学医学院,是香港历年最大笔的教育捐赠,2006年8月24日他又向社会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即500亿港元)捐作公益慈善之用;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8亿港元,作跨学科实验研究之用;现任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鸿燊捐赠5亿港元予香港大学成立“校友挑战基金”;香港南太集团公司创始人,素有“电子大王”之称的顾明均,捐1亿港元予浸会大学,用于学校发展;香港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2005年8月捐出5千万港元予香港中文大学,用以成立奖助学金,同年7月捐赠3300万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烟草有限公司创办人何英杰的儿子何关根,2004年捐赠1亿港元予香港大学,成立“何金梅英奖学基金”;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于1973在香港设立私人慈善机构——邵逸夫基金会,其宗旨是协助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从1985年至今,他们已累计捐赠了32亿港元于中国教育事业。在实业家和慈善家们的推动下,现代社会的捐赠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高校的校友基金从思想观念上、管理制度上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对高校校友基金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