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江三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九江三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在一些课程改革先行地区,校本课程已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出现。专家们预言,校本课程开发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热点和焦点。2.加强学科类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是落实校本课程的根本。3.配置校本课程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育设施是落实校本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4.加强开展对校本课程的科学研究。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

九江三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曹荣星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转向课程,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的构想。早在1999年6月1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目前,在一些课程改革先行地区,校本课程已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出现。专家们预言,校本课程开发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热点和焦点。

2008年我省开始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方案将20%~25﹪的课程自主权交给地方和学校,这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较大的空间。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关系新课程方案的执行,关系到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声誉的提高,关系到我校办学特色的充分体现,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掌握课程开发的主动权。

一、校本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到适应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必须充分考虑到“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的体现。

校本课程体系目标的确立应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为指针,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以下校本课程的框架:

img33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赖于学校领导、教师统一的认识。如要求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抓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的一致性;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创新意识为最终目标的;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时代进步、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全校师生必须参与的大事。

1.抓实特色类校本课程。基于对我校历史和现状的考察,我们把人文素养类、体育类、艺术类和信息技术类课程作为我校主要的特色类校本课程。因为我校有这方面的优势与基本条件,关键在于如何抓住时机,将这一优势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我校实施特色类校本课程,应注意在保证共同的教育质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特长生的培养。

2.加强学科类校本课程。学科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尖子生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重大意义。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各科的竞赛辅导,既可较大提高学生各科成绩,又可作为今后保送生的必要条件,成绩的取得还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另外,学校还加强了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如在各年级以各种形式进行培优和补差。

3.落实研究性校本课程。2000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它主要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加以实施。所谓研究性课程,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学生每学年一般要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我们以班为单位落实了相应的研究性小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等。

4.搞活专题类校本课程。专题类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地方需要、学校特色、教师特点、学生个性开发的各种可供学生选择的专题课程。大致可分为:

(1)常规性德育课程,包括:班会、校会、人口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训练等。

(2)社会实践活动课,旨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增强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规定,学校需要承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专题类校本课程结合在学校多个活动中,是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其课时主要安排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5.尝试技能类校本课程。技能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较大意义。它可分为:

(1)人文素养类。

(2)生活职业技能类。

(3)实验技能类。开设技能类课程对教师、设施要求较高,我们可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三、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建好队伍。加强领导是顺利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课程实施组织机构,从资源、设施、经费和人员等方面保证课程的顺利实现。另外,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落实校本课程目标的关键,应通过政策倾斜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学历较高、年轻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要特别强调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由单一的知识结构向一专多能方向转变,以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2.抓紧开发校本课程教材。教材开发是落实校本课程的根本。可通过多种形式引进教材“借鸡下蛋”,也可收集资料自编教材。不仅要重视有形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开发,还要重视开发社会实践教材。

3.配置校本课程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育设施是落实校本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配置相应的图书资料、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等,以满足实施校本课程对教育设备及相关环境条件的要求。

4.加强开展对校本课程的科学研究。认真搞好教育科学研究是落实校本课程目标的保证。必须加大对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利用此契机,大兴科研之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对在课程开发中取得的优秀成果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5.建立校本课程规章制度。课程开发应制度化,应制订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细则》、《校本课程评价细则》等,建立健全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形成校本课程的决策程序和课程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不流于形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实践和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九江三中校本课程体系必将越来越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