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课程领导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课程领导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之下,校本课程开发更需要课程领导,而学校的许多行政工作更需要行政管理方式。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校长的导向,需要校长动员教师和相关人员接受课程改革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总而言之,校本课程开发地位的确定,改变了以前学校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的角色,同时使校长对课程开发活动的支持和领导成为可能。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课程领导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每个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学生、教师、环境和资源的差异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所以校长课程领导的方式、职责、内容等都不尽相同,但是其内涵和宗旨是一致的。

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要强调:

(一)倡导革新的教育与课程理念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表面上的组织目标、经济与效率的考核,而是学生是否获得真正意义的学习。传统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可以经由标准化测量比较学习结果的学科学习,顺从学校纪律和权威的自我和成为遵守社会规范的团队成员。而学校层面或学校中的成员,包含教师、家长与社区成员,很少被接受为课程的制订者。而课程领导提倡学习多样化,提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大学教授、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彼此共同合作,一起探究、慎思、判断。

(二)创建共同远景

传统的课程管理,是由国家制订统一的课程目标,指导全国范围的课程实施,统一性是其基本特征。学校和教师外在于这个统一的、既定的远景和目标。在课程领导之下,课程领导者是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灵活性的校本课程开发,将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进行有机统整,结合本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引导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知识、智慧和远见,创建共同的发展远景,学校和教师对其远景的创建及结果承担责任,付出努力。远景的创建在机构空间和个人空间达成了相对平衡,使得教师对课程开发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识,在与实践情景的互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从而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

(三)塑造合作的学校文化

一个自由、宽松、开放的学校文化,是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身教育哲学的产物,是一个全员参与、民主开放的过程,是全校人员通力合作的一种活动,这样就必然要求学校有一种自由而安全的文化氛围。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在实践中对实践的反思以及在行动中的探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且教师在存在着合作的规范的学校文化氛围中更可能得到的规范和氛围的创建中承担着主要的责任。

一个成功或理想的课程领导者,必须要有民主开放的意识,需要彻底摆脱以往的行政指挥和监督的领导方式,敞开校门与课程相关人士合作,通过民主的合作的团队领导方式,鼓励和支持学校同仁能够以多元创新的思考,汇集多方的力量,共同解决课程与教学的问题,同时能够经常进行反省批判课程与教学的专业讨论和对话。没有民主参与的学校决策模式,就不能营造良好的课程领导情境。

(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前提,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保障。校长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校长应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培养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意识,发展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最后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校长的课程领导,绝非是一个有权力的人带领没权力的人,而是校长要去觉醒每个教师、每个相关人士的教育观和课程观,让他们具有这样的意识,并且为他们增权赋能,共同加入承担课程领导的责任。

行政管理与课程领导有本质的不同。行政管理校长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上级交给的任务,要根据要求来完成,校长靠政府赋予的地位和权威把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布置给教学主任,教学主任再向教师下命令,教师根本不分享权力,只是承担任务和职责,目标的达成与否是衡量教师绩效的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教师的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以致于许多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负担,怨声载道,消极应付,结果许多被认为是设计得很好的新课程往往不能有效地付诸实施,要么被排斥,要么流于形式,或者是在实施过程中完全走了样。

但是,课程领导并不完全排斥行政管理,课程领导和行政管理是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条件等。相比之下,校本课程开发更需要课程领导,而学校的许多行政工作更需要行政管理方式。但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学校本位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经营的核心工作。校长课程领导不仅包含行政事务和管理技术的运用,同时它也在促成学校课程永续发展的组织和制度建立。

当然,校长成为课程领导者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校长应该结合行政方式来支持与协助学校课程的发展,并逐步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化。

二、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校长的课程领导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级的人员在权责、利益、习性、互动方式及价值观等方面做一系列的调整。但是谁能承担这些任务,是教务主任、教师、学生还是家长?我们不难想到,只有校长才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校长既是学校教育的领导者,又是教育的实践者,是学校管理的责任主体,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负有直接引导、调节的作用。

虽然许多研究对课程领导的角色强调了副校长、教务主任、教师的课程领导角色,但是课程领导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整体的运作体系。由于副校长、教务主任以及教师,无论从职责、地位、权利、代表性等方面都无法超越校长,校长是学校的龙头,他把握着学校的整体布局。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校长的导向,需要校长动员教师和相关人员接受课程改革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加强了对校长的课程领导的需求以及其导向作用和影响作用。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表达了复杂的课程改革对课程领导的强烈需求的意义。

总而言之,校本课程开发地位的确定,改变了以前学校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的角色,同时使校长对课程开发活动的支持和领导成为可能。从另一方面看,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和真正实现,同样需要校长的课程领导。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水平是决定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整个课程过程中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正因为如此,课程实施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较多,只有把这些因素组织、协调起来,才有可能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换言之,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课程实施成功的保证。

在理想课程走向现实课程的过程中,实施是关键的一环。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元,学校层面上的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校之长对新课程的理解、认同和积极倡导。校长身为一校之长,其本身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学校整体发展,所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由此可看出校长角色的重要性。

在重建课程中,校长要扮演学习的指导者、分享的课程领导者和课程领导的龙头。与其他人相比较之下,校长决定了课程的性质。虽然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但是如果没有校长的支持,教师就很难成功地实施课程。除了校长外,没有任何人有如此之权利,可对整个学校的课程施加影响。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决定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三)校长的课程领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特别强调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谋求更加满意的改革效果。研究认为,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教师内在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不但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必要在各种专业活动中得以展现。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被一致认为是教师专业自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之一。

传统的课程管理状况决定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程度,呆板、机械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必定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他们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我国中小学教师没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传统,缺乏必要的专业自主权,这是造成他们专业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够最大限度地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为教师专业自主提供一系列内外部的资源和保障,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从而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增强了专业自信心,同时提高了专业化水平。

三、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职责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首先要求转变观念,改变行为。那么首先要转变的是谁的观念,目前有许多人认为,课程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于教师,其实要真正转变观念、吃透课程改革精神的,首先是承担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和教育科学研究者。从学校这个层面来说,校长是关键。如果校长以及学校的行政管理者心系招生,心系考试,那么教师怎么能够全身心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组织教学。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校长的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校长要想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能力,就需明晰自己在课程领导中的职责。

校长在课程领导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校长工作是一个综合性行为。

傅建明认为,校长的职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确定学校发展的重点,保证学校特色的形成,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开发的学校课程与学校教育理念一致,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实施校本教师培训,让教师在学校内获得专业成长,提供各种机会让有关教师参加必要的校外学术活动及相关的学习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协调工作的环境,引导教师从事教育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创设一个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领导之间自由对话的空间,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支持,争取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支持,争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获得共享校内教育资源的机会与权利、课程资源管理。

Wiles及Bondi指出课程领导任务为发展操作的理论、发展机构和一个工作环境、制定标准、利用权力去建立一个组织气氛、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规划和起始行动、维持沟通渠道开发和有效运作、评估成绩。

陈伯璋指出,校长课程领导的五项任务:学校任务与愿景的建立、学校组织运作的沟通与执行、支援系统的统筹与运用、课程管理与发展的策进、学校优质文化的塑造。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校长课程领导职责的分析和概括,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是提升课程和教学品质。根据上面的概述,我们把校长课程领导职责总结为下列七项:

(一)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机构

课程的复杂性需要制度和机制的保障,校长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课程决策机构,并使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以及他们在学校的角色地位,同时课程决策机构的建立,可以为教师之间的交流、课程培训、教研组长与教师的联络提供一个方便的场所。

(二)主持课程小组会议及运作协调工作

课程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审议和论证的职能,培训和指导的职能。

校长要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小组活动,及时收集和整理有关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以及信息资料,为及时总结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要定期为教师提供理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程小组会议中,校长应持有民主和协商的态度,在共享价值理念、信仰和目标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平等地参与讨论,平等地进行表决,共同承担责任,共享决定的生成,共享课程的所有权。

(三)带领讨论并制定课程目标

校长课程领导应扣紧学校的课程目标和发展远景。就前者而言,应充分展现学校教育的特色。就后者而言,从发展学校远景中凝聚共识及努力目标,并落实于课程与教学实践中。

(四)发展课程结构和设计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有其程序性,从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教材编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个过程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革新课程设计中,学校课程设计的发言权是属于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大家共同对于真正学习的内涵,以及值得学习的条件加以探讨、评论,并且依据这些学习结果的评价途径,描绘出整体课程的愿景,同时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精神,不断反省批判。因此校长要依靠课程小组,在统整行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课程结构,确定优先发展的计划,定时间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启动计划的策略、成功的标准、评价的标准等,提出具体可行的课程方案,并加以明确的分工,各自依据本身职责设计、发展、落实和评价学校课程。

(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课程管理中教师不具有对课程决策和开发权利,教师的专业水平对课程发展无关紧要,但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其专业水平对课程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校长有责任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角色,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应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发展课程开发的能力,最后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

教师是否能依据创新、关键、批判、缜密和合作等,所谓五的架构,在教学整体过程中不断作反思与修正,是传统教学与革新教学最大不同之处,而教师反思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正是课程领导的重点之一。

(六)善用资源,为教师创造空间

充足的资源是成功推行课程改革的必要保障。校长要带领教师善于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并努力寻求社会、社区资源等等。诸如建立社区人力资源库,动员家长参与学生主题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指导,以弥补校内指导力量的不足。与社会有关团体建立联系,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和体验的基地。需指出,没有额外的资源也不是一事无成的。有外来资源的投入固然令人兴奋,但善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对学校的发展来说,或许更为重要。能否善用资源,是对课程领导者的智能之考验,因为它不仅关系学校资源的调配,更可能会令一个良性的循环在提升教师教学能量和给教师创造空间之间产生成为可能。

(七)建立起教师间良好互动与对外的沟通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就是说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广泛的参与,因此各种人员之间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地说,校长必须考虑给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给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的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要非常审慎地考虑和计划沟通的内容,让参与者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等等。总之,要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让参与人员都能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