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因为选取角度、划分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进而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二是根据课程开发主体的变化,可有个别教师、教师小组、全体教师、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形式的分类本身只是为了学理上的清晰,而且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开发,而不是指校本课程整体方案的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因为选取角度、划分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进而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下面我们分别加以阐述。

一是根据课程开发主体参与程度的变化,把校本课程开发形式分为选用、改编、拓展、新编四种。二是根据课程开发主体的变化,可有个别教师、教师小组、全体教师、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三是根据课程开发范围的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四类:非定向课程的开发(如校园环境的开发)、单项课程的开发、部分课程的开发和全部课程的开发。下面主要介绍前者的几种开发形式。

一、选用

选用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它只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方案、项目中选择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的特色,适应本学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这种适宜的方式。

就这一模式来说,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学校和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二是要具有可供选择的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也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向学校推荐一个可供选择的课程科目清单,由学校从中自主选择某一科或者几科,比如每学期在教材征订时,应该有一个由国家或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目录,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的选用时,就可以从这里面选择。

二、改编

课程改编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进行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等方式,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课程改编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即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

比如说语文学科,从小学到中学,所有年级都有古诗文、对对子、名著阅读等内容,这些都零落地分散在各个学段,一个学期学一点,其中又间隔很长时间,这种教学程序,无论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乃至于升学来说,都是很不利的,而作为国家课程的行为,它又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如果以校本课程的框架,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考虑一下在哪个学段专门开设哪个科目,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这样,每周都学一点,任务不重,还保证了内容、学习的连续性,其学习效果一定很好,同时,也有效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拓展

课程拓展则是在充分考虑新的有价值的目标、新的知识技能、新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或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进行拓宽,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四、新编

课程新编主要是指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在学校教育哲学的观照下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所谓新编,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是相对个性化而言,越个性化的课程,就越能体现新编。许多学校的“特色课程”以及最具时代性的课程就属于此类。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程开发形式。因为就一所学校来说,师资水平、经济条件等毕竟是有限的,而编制课程又是一项政策性严、科学性高、知识性强的工作,编制课程内容应该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最好是一个单元、一项活动、一个项目,不能盲目求多、求全、求系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形式的分类本身只是为了学理上的清晰,而且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开发,而不是指校本课程整体方案的开发。事实上,学校和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开发活动时无需对号入座,还是要以课程产品的品质为导向,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开发形式。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对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然后对参与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让教师有机会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证明,不提供给教师课程开发的机会,教师永远不可能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因为课程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学校和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