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及亚健康

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及亚健康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10项标准有利于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全面理解和按其要求追求健康,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影响健康的因素是评价人们健康水平、计划和措施和依据。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都与行为有关。

第三节 健康概述

健康和体育是密不可分的。健康是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其重要性人人皆知。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行程性的理念。如同体育一样,由于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生存条件和时代经济的发展的不同,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古代“健康”一词主要是指人身体的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疾病的折磨,能自由地进行各项日常活动。当时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可以认为是健康的。20世纪80代年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这一定义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重新定义说明,人是社会的人,我们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生理的情况,还要考虑到社会、心理、精神、情绪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个体身健康、个体心理健康、个体社会健康和个体道德健康这几个方面来逐步理解健康的含义。

(一)个体身体健康

个体身体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健康,是指躯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它包括无病和体能。后者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

诸多学者通过研究,对生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根据以下15项来评定生理健康:

1.不应该有幻视、幻听、多疑、妄想;

2.不应该长期失眠、噩梦、耳鸣、眩晕;

3.不应该突然视力减退、偏盲、复视或眼前有异物感;

4.不应该发烧、发冷、寒战、多汗;

5.不应该有持续进行性体重减轻、疲劳无力;

6.不应该长期咳嗽、咳痰、喘息;

7.不应该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心慌气短;

8.不应该在吞咽食物时食道中有异物感;

9.不应该有明显食欲减退、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多吃、多喝、多尿;

10.不应该在任何部位出现违反客观规律的出血,如咳血、吐血、便血、牙龈或皮下出血,还有女性经期过长、经血过多等;

11.不应该有任何部位的异常感觉,如病痛、麻木、灼烧或寒冷感;

12.不应该有任何部位的触痛或指压性浮肿;

13.不应该摸到任何部位的异常肿块;

14.不应该出现皮肤红肿、青紫、黄染及各种斑丘疹;

15.不应该过早大量脱发。

(二)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比较复杂。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对它进行了研究。日本学者松田岩易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问题,心理都不会失调,都能以社会上认可的行为加以克服,凡是有这种耐性的状态,就可以说是心理的健康状态”。

(三)个体社会健康

社会健康也称社会适应性,是指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现实社会角色的能力。有此能力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有自信心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心情舒畅,并知道如何交朋友和维持友谊,能以负责的态度行事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社会健康也有自己的评价系统,但是不像生理健康那样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它的一些评价大多是主观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一个人的社会健康状况作出评价:

1.能接受与他人的差异;

2.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3.有一到两个亲密的朋友;

4.共同工作时,能接受他人的思想和建议;

5.能与同性、异性交朋友;

6.当自己的意见与多数人的意见不同时,能保留意见,继续工作;

7.主动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8.交往中客观评价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个体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由思想品德和人格自我完善两部分组成。通常认为,思想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邪恶等概念来评价人的各种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论语·述而》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说法。有学者将道德健康总结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且有高尚品德的人,总是心胸宽广和坦荡。有人会因为不良的心态而产生恐惧和紧张,就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从而导致食不甘,夜不寐,最终也就无健康可言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健康的10项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强;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

7.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这10项标准有利于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全面理解和按其要求追求健康,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美国学者劳森提出了“健康五要素”,即身体、精神、智力、情绪和社会都处于健康与完美状态,才能称为真正的健康,简称“健康五要素”。

事实上,影响健康的因素是评价人们健康水平、计划和措施和依据。由于年龄、性别、地域、民族等客观原因,健康的自我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

(一)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反映,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人类的行为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即它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在适应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环境时所作出的反应。由于人同时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所以人类的行为有本能的和社会的两大类。个体的社会行为是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定的。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都与行为有关。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

(二)环境因素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又在不断改造着环境,从而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另外,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又会把大量的废弃物带给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三)人体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后代形成和亲代相似的多种特征称为遗传特征。遗传不仅使后代在形态、体质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亲代相似,还把亲代的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遗传给了后代。

2.心理因素。我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怒伤肝”、“悲伤脾”、“恐伤肾”。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和心理因素有关,如心血管病、血压、肿瘤等。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明,消极的情绪(如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能引起各种器官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尿急、月经失调等症状。在我国进行的癌症普查中还发现,心理因素与食道癌、子宫颈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体育运动因素

由于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缺乏运动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科学运动的健康价值日益显现,体育在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体育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也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体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加之以智力活动,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技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从这一含义可以看出,体育具有个体生物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明确指出:体育是一种人权,确认了体育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体育能培养人类的价值观念,这说明,体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人类发展史上,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伴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对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体育运动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人类健康始终起着独特的支持作用,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最有效、最有益的办法。

三、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的广泛存在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严重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依靠遗传因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而另外的60%则靠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

(一)亚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均正常的“理想健康”,而疾病则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结构、功能、代谢发生异常改变的生命活动过程,主要表现为躯体或心理上的异常,但疾病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健康→疾病→死亡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因此,疾病和健康的中间阶段即是亚健康状态,这时的机体既非“理想健康”,又非严格意义上的患病,机体既有可能向疾病转变,也有可能恢复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症状,其特征是: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情绪不稳定,抵抗力差等,但在医院进行全面系统检查时往往又找不到肯定的病因所在。

(二)亚健康产生的原因

导致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动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更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用脑过度,身心长时期处于超负荷紧张状态,造成身心疲劳,主要表现为疲劳、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不佳、肩背腰酸楚疼痛等。长期下去,必然因内脏功能过度损耗、机能下降而出现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大约有70%的人程度不同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越是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就越多。

2.人的自然衰老。人体成熟以后,大约从30岁就开始衰老。到了一定程度,人的机体器官开始老化,出现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现象。譬如,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症,生理功能紊乱,精神和情绪低落;男子虽然更年期综合征不明显,但也会产生性机能减退、心情烦噪、精力下降等综合症状。

3.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谷时间。即使一个健康的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也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的体力、精力、情绪都有一定的生物节律,有高潮也有低潮,脑力和体力都有很大的反差,在低潮时期就会表现出亚健康状态。

4.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自然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要增进健康,就必须改善自然环境,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向人们阐明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把有害健康的环境因素及防范规律传授给人们,使每个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让人人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对亚健康的调节

对亚健康的调节方法很多,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通过多种方法,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人不正确的认知活动和情绪障碍,解决人心理上的矛盾,进而达到治疗心理亚健康的目的。

另外,生理的调节也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加以注意: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从而减少或避免来自外界的恶性刺激。

2.保持体内生物钟的稳定,做到劳逸结合、作息规律,防止重新加重身心疲惫。

3.适度增加体内活动的强度和体育锻炼的时间,给躯体增加“负荷”,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使人产生愉悦之感。

4.加强营养,定时进餐,尤其要重视早餐,注意提高早餐的质量。

5.通过旅游活动,如春踏青、夏赏花、秋登山、冬赏雪等,经受大自然的洗礼,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6.通过自我心理调试,逐渐提高对外来刺激的承受能力,增强心理抗病力,以心理健康带动躯体健康。

7.广交朋友,尽量将自己置于“朋友快乐世界”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调查表明,有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就是被朋友的友谊之手拉回到健康者行列中的。

8.症状严重时,请医生帮忙,必要时可进行一些对症治疗。

如果我们从以上八个方面加以调节,并和心理调节同时进行,那么,我们将可以重新回到健康人的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