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及图书馆的管理对策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及图书馆的管理对策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者马学良和富平运用SWOT分析法对网络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25]。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

9.5.1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

9.5.1.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状分析

图书馆是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机构之一,从其诞生发展至今,图书馆在人类信息传播和知识文化传承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现代化手段,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者马学良和富平运用SWOT分析法对网络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25]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SWOT是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组合,S和W分别指组织内部资源和能力的优势与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O和T指来自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1)图书馆的内部优势

①丰富有序的信息资源。长期以来,图书馆作为最核心的文献信息中心,收藏了大量的传统文献,并通过采访、编目、整理、加工等各项工作,将这些海量的文献组织成为有序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又有着持续收藏、补藏各类型文献的优良传统,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公司只加工生产某种类型的数字文献迥然不同。图书馆已经典藏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甚至是弥足珍贵的古籍。这些资源不但丰富、全面,而且系统性很强,成为满足读者需求的基本保障。

②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相对于其他社会信息机构而言,图书馆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而其他信息机构的服务也并未达到完善的程度,与其相比较而言,图书馆还有着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这一点,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国内还是国际,都基本如此。因此,这些社会信息机构在给图书馆服务带来危机和压力的同时,也同样给图书馆保留了改进与发展的空间。

(2)图书馆的内部劣势

①服务方式、手段落后。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图书馆的服务手段还是相对落后的,新技术、新媒体没有在图书馆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偏远地区,仍然是全手工检索,这使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②服务被动。与社会其他信息机构相比,图书馆服务被动因素明显,基本上以等待读者到馆服务为主。而网络时代,无论是知识的生产还是传播,都大大加速了被动服务,但不能满足读者对动态发展的知识的需求,甚至连自身已拥有的信息资源也被读者忽略掉,从而造成图书馆被读者所遗弃的结果。

(3)图书馆的外部机会

①人才环境改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快速发展并成熟起来,高层次人才培养逐渐形成规模。专业人才培养,为图书馆解决人才匮乏提供了条件。同时,越来越多高学历、高素质人员愿意到图书馆从事信息服务工作,从而使图书馆改善人员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具备了人才优势。

②信息服务需求增大。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上升时期,众多企事业单位之间都存在竞争与发展的现实形势,这些竞争主体希望图书馆能为之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服务。同时,社会经济主体的竞争也给每一个个体的人带来竞争压力,加上知识更新加速,终身学习成为必然,个人对信息需求也较以前大大增加,并且,这种需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而日益加强。

(4)图书馆的外部威胁

①社会信息机构抢占图书馆服务空间。在信息匮乏的时代,读书是最好的补充信息的方式,但网络时代的来临,读者把更多需求表达出来却在图书馆的网站或者数据库中得不到解答时,就会转而把目光转向更为快捷、全面、准确的信息获取渠道。事实上,这也正在成为图书馆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这就是更多的用户习惯于使用通用型搜索引擎,图书馆服务不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一些信息机构凭借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图书馆甚至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英国第二大工会组织Unison宣称,在近几年里,已经有一些图书馆关门歇业,预算资金受到削弱,其他图书馆则面临着私营化的前景。Unison的秘书长Dave Prentis说,“在多年的资金削减、人员精简和近期的项目外包的威胁之后,图书馆服务濒临危机。尽管在去年有更多的人选择去当地的图书馆,而不是去看电影或者观看足球赛,但去图书馆的人数依旧在下降,因此我们也需要集中精力,吸引新的读者”。

②新媒体与图书馆争抢读者。在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内容服务等企业的参与下,手机应用也在发生转变。作为最为方便快捷的终端,手机具有阅读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手机或其他终端阅读器进行阅读。

另外,读者不愿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或者排队等候获取文献,他们需要触手可及的文献信息服务,这使得图书馆到馆读者量急剧下降,传统图书馆服务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9.5.1.2 图书馆的管理对策

根据对于图书馆现状的分析,网络时代的图书馆要想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采取的管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合理的数字发展战略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应加强数字资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比如,充分利用已有的馆藏文献,加强馆藏文献数字化工作;根据本馆服务范围与对象,有计划地采集既能符合本馆承受能力,又能满足本馆读者需求的电子出版物、数据库资源;有重点的采集与整合网络资源,收集保存公共网络信息资源等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2)积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

目前,不少图书馆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在网络资源服务方面,图书馆需要积极整合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资源,向读者提供统一的集成检索门户,以提高读者查询效率,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3)开展与新媒体的合作

面对网络时代影响广泛的媒体形态变革,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交流方式改进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与新媒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读者身边,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

在以往观点看来,搜索引擎是图书馆的强大竞争对手,但二者在各自特色和服务重点上的差异又可能使他们成为合作的最佳对象。例如,图书馆将自己加工整理的馆藏数据和馆藏文献信息嵌入网络搜索引擎中,使读者更加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另外,图书馆还可以与移动运营商联合开展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读者通过手机可以实现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甚至数据库资源查询等功能。这些与新型媒体的合作尝试正逐渐打开局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此得到更深的拓展[26]

(4)公益性定位下可适当开展有偿服务

作为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代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是以公益性为主要模式,向社会公众提供无偿服务。随着网络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不仅具有可传递性,而且具有增值性,知识作为财富可为社会带来价值,通过知识发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而生产的知识产品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前面9.3.2节中,我们也提到,公益性信息机构在坚持其非营利性定位的基础上,可具有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在提供免费信息服务为主的同时,对高端和增值的信息商品和服务可以实行收费。因此,图书馆在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可适当开展多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使其由原来的单纯的公益性事业管理转型成为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5)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传统图书馆管理是以文献为中心、收藏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评价图书馆优势是以收藏文献的多少作为标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一切从方便读者用户出发,为读者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改变图书馆被动服务的状态。在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方面,从原先单一的文献信息线索的提供,转为信息内容的提供,再进而深化为知识及解决方案的提供。

9.5.1.3 信息共享空间: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从早期的物理场所到现在及今后的网络虚拟场所,图书馆的形态将会逐步发生过渡。1996年英国图书馆学家苏坦(S.Sutton)提出,从传统图书馆迈向数字图书馆将经历四种类型: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二元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的形式是有固定馆藏和具体信息,并受到地理限制;自动化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并集成在一起;二元图书馆是印刷与数字化信息平衡的图书馆,传统与数字馆藏并存,并可查询本馆馆藏以及借助网络而不受地理限制利用远程数字资源,也被称为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馆藏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可以利用电脑访问的图书馆,数字化的内容可以被存在本地并通过电脑网络由远程访问[27]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层出不穷。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理论的提出,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又呈现出新的趋势。信息共享空间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以培养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创新服务模式。作为一个概念上的教育空间实体,IC涉及从印刷型到数字型信息环境组织的重新调整,以及技术和服务功能的整合。而图书馆正是一种有着综合型服务设施和协作式学习环境的场所。

IC的概念模型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和“因需而变”的动态模型,可用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三个层次来描述,如图9-2所示。

img223

图9-2 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

实体层是用户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物理场所。由实体空间、硬件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人力资源等部分构成。实体空间包括开放获取区、交流区、灵活可变的电子教室、促进小组研究的讨论室、指导用户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指导室、帮助用户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体验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实验室、网络咖啡吧和休闲区等;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无线上网等外围设施;服务设施包括参考咨询台、电脑技术支持台、残障辅助设施等;人力资源主要有参考咨询馆员、IT工程师、指导教授、学生助理等。实体层侧重于优美环境的设计与布局,着重于交流、协作和“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发挥。在建构上,实体层遵循“因需而变”的原则,内部构件元素依据用户需求和实现目标而变化。

虚拟层是用户学习、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门户和虚拟社区。由虚拟空间、信息资源、社会网络和网络软件设施等部分组成。虚拟空间不仅包括各种社会网络空间、学习社区、兴趣社区、虚拟实践社区等虚拟环境资源,也包括信息资源,即数字图书馆资源、知识社区、知识导航、网络培训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其他各种资源等,还包括网络软件及设施,即各种网络软件、信息获取与共享软件、网络教学软件、网络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等。其功能主要是基于IC环境下,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和社会网络的组织,在馆员与馆员之间、馆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工作、服务和自制的虚拟组织,最终达到IC虚拟学习社区共享、合作与交互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实现。随着互联网和Web2.0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以即时通信、博客、维基、社会网络、知识库、信息聚类、社会书签、知识共享等为代表的软件工具,为用户实现开放获取、交流互动、知识共享以及与本地或远程新老用户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支持层是系统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动力层,由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三大核心驱动力构成,通过三者的有机融合和共同作用来支撑和驱动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信息技术是驱动系统运行的先进手段和重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变革,都为系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组织与管理是IC运行的制度保障,包括IC机构的组织与管理制度,IC管理模式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服务组织及其服务规范、运行制度,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与培训机制,服务评价体系等部分。文化与精神是构成系统各个环节全体人员所认同、遵守的社会价值观念、服务准则工作作风、职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28]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适应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变化的新的发展趋势。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了印本资源、电子资源、设备资源和服务人员的集成,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学习、研究和创作的一站式集成环境。对于图书馆来说,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是对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改造和整合,更需要服务理念的根本转变[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