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的理财环境_图书馆管理学

图书馆的理财环境_图书馆管理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图书馆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图书馆内外的各种条件。按照图书馆财务管理环境的稳定性,可将其分为相对稳定的理财环境和显著变动的理财环境。

图书馆的理财环境_图书馆管理学

第一节 图书馆的理财环境

理财环境是图书馆财力资源管理(亦称图书馆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图书馆开展财务管理的舞台。图书馆进行财务决策、制定财务策略都离不开对理财环境的研究。

一、图书馆理财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所谓环境就是存在于研究系统之外的,对研究系统有影响的一切系统的总和。如果把图书馆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图书馆财务管理以外的、对图书馆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便构成图书馆财务管理的环境。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图书馆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图书馆内外的各种条件。

图书馆的财务活动是受理财环境制约的,图书馆内外的各种因素对图书馆财务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图书馆只有在理财环境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实现财务活动的协调平衡,才能生存和发展。(www.guayunfan.com)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图书馆的理财环境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图书馆理财环境的范围,可将其分为宏观理财环境和微观理财环境。宏观理财环境是指在宏观范围内普遍作用于各个部门、地区的各类图书馆的财务管理的各种条件,通常存在于图书馆的外部。图书馆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细胞,整个社会是图书馆赖以运行的土壤,无论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市场的变动,还是政策法律的调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都会对图书馆财务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影响。微观理财环境是指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对图书馆财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条件。这种微观环境通常与某些图书馆的内部条件直接或间接有关,从而决定着某种或某类图书馆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图书馆的财务活动状况和成果同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有着联系,离开这些内部条件的制约,要搞好图书馆财务工作是不可能的。

按照图书馆财务管理环境的稳定性,可将其分为相对稳定的理财环境和显著变动的理财环境。图书馆的理财环境总的说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有些理财环境一般变化不大,如图书馆的地理环境、根本宗旨、国家产业政策等。对这些条件一旦认清以后,如无特殊情况,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可作为已知条件或不变动因素来对待。然而,有些理财环境往往处于显著变动状态,对图书馆的财务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如文献价格、资金供求状况、国家的调资政策等。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一定要及时观察和发现其变动的苗头,分析其变动的趋向和影响,做出准确的财务预测和决策。

二、经济环境

图书馆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图书馆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这种波动大体上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这种循环叫做经济周期。图书馆的筹资、投资和资产运营等理财活动都要受这种经济波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各项建设方兴未艾。国家制定了产业政策并调整了地区经济发展布局,确定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任务,确立了沿海、内陆、沿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规划。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栖身于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必定会受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最突出地体现在图书馆的筹资等理财活动方面。

三、政法环境

图书馆财务管理的政法环境是指图书馆与其内外相关主体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图书馆在其运作过程中,往往要和国家、出版社、书店、其他企业或社会组织、图书馆职工或其他公民,以及国外的组织或个人发生经济关系。图书馆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益分配,都有可能和上述主体发生经济关系。政策和法律为图书馆理财活动规定了活动空间,也为图书馆在相应空间内自由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譬如,《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1997.6.18)、《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2002.3.28)、《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1995.2.15)、《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编报和核批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2.4)、《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1999.6.1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1997.5.28)、《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7.17)、《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2000.12.18)、《全国文化设施维修专项补助经费和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1999.11.11)、《关于宣传文化单位所得税政策的通知》(1997.2.13)、《国务院关于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批复》(1994.11.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1996.9.5)、《国家计划委员会收费管理司关于北京图书馆读者阅览卡工本费标准的复函》(1998.4.29)等政策或法律(广义)就是图书馆理财活动的准绳和尺度,它们共同构成了图书馆财务管理活动的政法环境。

四、图书馆类型

根据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对图书馆加以分类,便形成了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同一类型的图书馆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图书馆群体。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2789—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把图书馆的类型区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型。在我国,通常使用的划分图书馆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三种:第一,按图书馆的领导系统,可划分为文化部系统所属的公共图书馆,教育部系统所属的学校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系统所属的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第二,按藏书范围,可划分为综合性图书馆(包括各级公共图书馆、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和专业性图书馆(包括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专业院校图书馆以及厂矿企业的技术图书馆等)。第三,按读者对象,可划分为普通图书馆、儿童图书馆、青年图书馆、民族图书馆、盲人图书馆等。

图书馆的类型不同,其经费来源、预算方式和会计组织系统往往有别。例如,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由国家拨款(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一般实行独立核算,预算项目较全,其会计组织形式包括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和报销单位三种类型;而在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由于经费只拨给所在单位,图书馆只需向所在单位的财务部门提出购书费和设备费等预算项目,其他费用由所在单位统一划拨,无需图书馆单独提出,这类图书馆通常只有两种会计组织形式,即基层会计单位和报销单位。可见,图书馆的类型不同,图书馆的理财活动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五、图书馆运行机制

图书馆运行机制是指影响图书馆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图书馆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运行机制就是促使管理对象不断向管理目标逼近的客观作用力,是一只无形的“手”。图书馆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客观的,具有外在强制性。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在图书馆活动中的任何选择都是运行机制作用的结果。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有两种:第一,一馆一制,即一个图书馆所有的部门都按公益性事业单位运作,经济效益不是考虑的目标。第二,一馆两制,即在一个图书馆内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部门,一是提供无偿信息资源服务的事业部门,二是主要生产和营销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显然,这两种类型的运行机制对资金的投入、使用和利益的分配具有不同的要求,图书馆理财活动应针对不同的机制采取不同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