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现状与对策

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现状与对策陈鹏摘要:国内访问学者制度是借鉴国外访问学者制度,根据我国国情设立的一种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以开展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职后继续教育形式。

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现状与对策

陈 鹏

摘 要:国内访问学者制度是借鉴国外访问学者制度,根据我国国情设立的一种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以开展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职后继续教育形式。由于国内访问学者身份的多重性、个人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和管理模式的相对松散,国内访问学者存在着如何科学、有效、人文管理的问题。本文提出四点建议和对策:第一,完善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第二,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全程监控;第三,根据访问学者类型,进行分层次管理;第四,加强政策保障,将访问学者项目纳入教师队伍建设长期发展规划。

关键词:国内访问学者 过程管理 分层次管理 人文管理 教师培训

国内访问学者制度是借鉴国外访问学者制度,根据我国国情设立的一种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以开展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职后继续教育形式。针对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教师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紧缺的现状,原国家教委于1986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试行办法》,并且在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无论从当前急需,还是从长远发展看,国内访问学者制度均有利于充分发挥条件较好的高校优势培养大批新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利于促进校际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有利于逐步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本立足国内这一战略目标。”2004年10月教育部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是在原有国内访问学者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选派条件和接受标准更为严格、资助经费力度更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既是原有国内访问学者制度的升华,也是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共有百余所重点高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形成了由教育部人事司宏观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统筹协调、各接受高校具体组织实施的格局。接受高校的管理部门包括人事处(部)、教务处(部)、研究生院、师资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部)、科技处(部)、教育培训管理处(部)等,虽然归口不一,但是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培养人才、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目的。在具体工作中,不少高校积极探索国内访问学者的培养和管理模式,注重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使访问学者工作有章可循。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不少高校制定了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或暂行办法,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中严格要求、精心培养。但是,由于国内访问学者身份的多重性、个人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和管理模式的相对松散性,国内访问学者存在着如何科学、有效和人文管理的问题。

(一)访问学者身份具有多重性

国内访问学者具有多重身份,在原单位是高校教师,有的还担任了一定的管理岗位职务;但自进入研修高校起,他即成为一名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必须访各家大师,问天下学问。其任务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参加科研为主,并协助指导研究生、参与课程讲授、辅导或其他教学工作。同时,访问学者还面临着访问学习和本职工作之间的冲突。这就给访问学者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过于刚性的管理会抹杀访问学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过于柔性的管理又会漫无目的、缺乏组织和纪律。

(二)个人发展需求存在差异性

国内访问学者存在个体差异,处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职业需求,因此访问研修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大部分访问学者迫切需要掌握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有部分访问学者主要学习教学模块设计与课程建设的方法,为回校后开设新课程做准备,还有访问学者希望能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暂时解脱、放松和调剂,也有少数访问学者将之视为职业流动的契机。访问学者学习目标及需求的差异性,对培养和管理也提出了要求。是否用科研成果作为标准“一刀切”,对科研基础各异的访问学者进行评价,需要我们深思。

(三)访问学者管理模式相对松散

国内访问学者的管理模式与较为常见的研修班的模式不同。研修班一般周期很短,管理部门以集中授课培训的方式,从招生、培训、结业、考核进行统一管理;而访问学者的学习周期一般为一年,接受学校职能部门对访问学者的日常工作实行一级管理,科研和学习上则由院系实行二级管理。访问学者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院系对导师指导情况进行监督。但大部分导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本身已经带有相当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可以说不堪重负。这样的管理模式相对松散,管理部门与院系之间存在部分“真空”,很容易流于形式,成为“放羊式管理”。培养效果取决于访问学者是否自觉自律、导师是否认真负责。

二、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工作机制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同时,它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必须强调培养质量和效益,需要建立更具活力、更有成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在运作上实行申报认证、项目管理、质量评估和滚动发展,在创新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机制上起了个好头。因此,在充分发挥好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同时,需要深入探究,建立、优化、完善在政府协调引导下更具活力的访问学者项目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访问学者项目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完全交由接受学校职能部门进行一级管理,必然要下放至院系和导师进行二级管理。接受学校职能部门应将管理重心适当下调,转型为政策的制定者、出台者,以及访问学者的管理者和协调者。

(二)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全程监控

过程管理是访问学者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考核评估是对培养效果的检验,也是衡量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参与访问学者项目实施的各方主体需积极探索,加强培养过程管理,确保全程监控。

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作为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日常管理机构,对全国访问学者事业应统筹协调,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教人厅2004[8]号文)的框架之下,制定国内访问学者实施细则,规范访问学者选派、接受、培养、管理、考核和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此外,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应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开展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更清晰地找到访问学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准确地采取相关对策,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工作,从而为教育部出台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文件政策做好决策参考工作。

选派学校作为访问学者的推荐单位,师资管理部门应在访问学者研修期间加强过程管理:第一,通过电话、信件、邮件等方式和访问学者联系,定期了解其工作进展、成绩、思想和生活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第二,与接受学校管理部门沟通,及时了解访问学者的情况;第三,院系联络人或学科负责人与指导教师沟通,了解访问学者的研修情况;第四,如遇职称评定或关系外派教师切实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及时通知访问学者;第五,在访问学者返校后,所在院系应要求他们将访学期间的收获与同行交流,将访学成果和同行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成绩突出、成果丰富的访学人员,派出学校应该追踪培养,为其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创造有利条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西安工业大学的做法值得推荐,该校人事处在每位教师派出前,都留有联系方式,并每月和他们通信一次,并坚持学校重大信息提醒制度。人事处或基层单位领导出差,尽可能都去看望学习的教师,使教师感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励教师认真学习,取得成果;西北政法大学要求访问学者返校后要向学校递交学习总结,并由所在院系安排座谈或讲座,增强访问学习效果的辐射作用,还对访问学者进行了硬性规定,要求访问学者返校半年内应发表研究论文,或者结合访学内容开展科研立项,或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加入访学内容等。

接受学校作为访问学者培养、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尤其应规范管理、精心培养、严格考核。接受学校应为访问学者提供、创造良好的不低于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掌握、了解访问学者的科研、学习和生活情况,督促其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接受学校应建立院系联络员制度,定期检查、了解访问学者学习情况和院系管理情况;接受学校还应该建立访问学者奖惩制度,对获得优异成绩、取得重要成果、做出重大发明、参加创新团队或对教学科研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访问学者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或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应终止培训、拒发结业证书。

(三)根据访问学者类型,进行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是人文管理的一种体现,实质上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它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不同类型的访问学者,要有不同层次的接受、培养和管理标准,以缓解访问学者对重点大学的申请需求过大与接受学校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以及少数学科和实验室需要访问学者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与部分访问学者基础薄弱、无法在短期内进入科研状态之间的矛盾。

选派单位可对派出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基础和科研潜力预先进行考察评估,建议学历和职称级别较低、科研基础较差的教师侧重于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科研能力的初步培养;高学历、高职称、科研基础较好的教师可向国内一流高校的优势学科申请作为访问学者,这样指导教师和访问学者之间才能在本学科领域进行顺畅的学术交流与沟通。

接受学校对于不同专业、学科和学习特点的访问学者同样要进行分层次管理。一般的学科专业,多以和导师协作开展科研项目的方式进行;艺术类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如中央美术学院要求设计、造型专业的访问学者必须至少有一次的创作展览,中央音乐学院则要求访问学者举办音乐汇报会;对于不同科研基础的访问学者同样要分层次管理,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针对来自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部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稍显欠缺的访问学者,主要通过学术讲座、博士学位课程、导师学术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并没有硬性安排科研任务,而是着重培养和提高访问学者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政策保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建议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在评估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高校和学科的时候,应将是否接受过国内访问学者作为考核和检验的条件和依据,以此督促高校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能,引导和鼓励重点院校,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为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工作多作贡献;第二,建议在修订《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时,希望能明确规定高校教师更高一级职称的评聘必须以不同时期的职后培训,如国内访问学者为前提;第三,建议将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纳入全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将访问学者项目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抓手,充分实现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在高层次教师培训工作上的充分和有效配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选派学校同样要将访问学者项目纳入本省和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切实把项目作为实施人才强省、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与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的重要契机。只有通过教育部的政策保障,访问学者项目才能增加含金量,才能增强生命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徐平.高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进修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朱晨,魏英,周先意.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工作的开展与思考.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3).

[3]庞维荣,刘升贤,董博玲.高等学校访问学者制度成效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3(4).

[4]廖艳姣,周锴.充分发挥访问学者作用的探讨.成人教育,2007(7).

[5]王晓华,赵春娟,周燕.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问题与对策——“国内访问学者”模式调查报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8).

[6]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试行办法.http://www.ccf.edu.cn/zcfg/show.php?itemid=3.

[7]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工作研讨会纪要.http://www.ccf.edu.cn/zcfg/show.php?itemid=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