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状况调查研究报告雷起宏王曦阳杨裕利研究生作为我国高校培养的最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质在较大程度上将影响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表7哪一种组织者举办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效果最好2.问题与困境通过对“您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最大难处”的调查发现,影响研究生参

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雷起宏 王曦阳 杨裕利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校培养的最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质在较大程度上将影响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研究生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努力为国家创新体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学术科技活动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核心,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范围及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端正研究生的学术态度,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形成研究生培养的新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坚持定期的学术科技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武汉大学20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包括了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工作者。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表525份,实际有效468份,其中导师问卷100份、研究生工作者问卷19份、硕士研究生问卷257份、博士研究生问卷92份。问卷来自20个学院,其中人文学部学院5个、社科学部学院3个、工学学部学院3个、理学学部学院3个、信息学部学院5个、医学部1个。在被调查者中,硕士研究生257人,占总数的73.6%,博士研究生92人,占总数的26.4%;在专业类别上,人文社科类学生占35.5%,理工农医类学生占64.5%。

本调查全部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PSS作为通行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目前在社会研究和市场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本报告主要进行的是频数统计分析(Frequencies)和统计描述分析(Descriptive)。频数统计分析(Frequencies)的主要功能是产生频数表,同时按要求给出某百分位点的数值;统计描述分析(Descriptive)一般用来计算一系列相关的统计指标,显示数据的离散和集中趋势。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参与情况

1.总体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具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参加,学术科技氛围十分浓厚(见表1)。有67.1%的研究生表示,和文体活动相比,会优先选择学术科技活动。有87.1%的导师认为举办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而在对研究生导师“是否愿意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调查中,选择“非常愿意”、“看情况”、“不便表态”、“反对”的分别为41.3%、53.3%、5.4%和0。在调查是否支持所带研究生参与活动时,有47.2%的导师选择“经常督促”,52.3%的导师选择了“顺其自然”,这说明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得到了大多数导师的理解和支持。

表1    是否经常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

img29

调查同时发现,院际交流、专业内部交流和校内交流活动比较频繁,这三者占到了65%,参加国际交流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人数同样有16%。这反映出研究生对国内外交流活动的关注度很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

2.个体表现

(1)兴趣与目的

我们将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按照活动形式划分为六种,讲授型学术科技活动得到了研究生比较集中的认同,占到了39.0%,实践型学术科技活动有21.7%的认同率,排在第二,这两者是当前研究生最有兴趣的学术科技活动表现形式。

讲授型学术科技活动类似于传统的课堂传授,和交流型的学术科技活动相比,教育者/报告人和被教育者/听报告人在活动中身份识别非常清楚,往往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能够成为教授者,而这种角色往往就是研究生导师。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最喜欢参与哪种形式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中,有58.1%的导师选择了“交流型”,只有18.2%的导师选择了“讲授型”。这表明导师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中更倾向于和学生的平等交流而不是权威宣导(见表2)。

表2    您最喜欢参与哪种形式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

img30

“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最主要目的”调查结果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这个现状。68.3%的研究生导师认为自己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服务学生,教学相宜”,只有13.1%的人倾向于“宣扬自己的学术理念,扩大学术影响力”。在研究生当中,56.3%的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追赶学术前沿,40.1%的学生是为了提升综合素质。在共同选择项“结交朋友,寻求志同道合者”上,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分别是2.6%和15.0%(见表3)。

表3    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最主要目的

img31

(2)实践情况

表3表明,讲授型学术科技活动是目前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因为有不同的参与目的,导师和研究生对类型相似的活动自身定位不一样,出现了学生普遍认为在“受教育”,而导师则倾向于认为是和学生进行交流(见表4)。因为存在着这些因素,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参与者表示参加学术科技活动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了失望,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见表5)。

表4    参加最多的是哪类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

img32

表5    您认为是否能从您所参加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中达到目的

img33

(二)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情况

1.组织概况

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一般在院校相关职能部门,例如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院系研究生办公室的指导下,由研究会从事主要组织工作。在组织层次上,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层次具有多元性,为研究生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见表6)。

表6    组织过的最高级别/层次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

img34

在组织频率上,有81.1%的院系每学年举办过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有63%的院系表示每学期会举办多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在“哪一种组织者举办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效果最好”的选择中,来自研究生的认识和来自研究生事务工作者的认识基本一致,就是由研究生会组织比较合适,而学校机构也处于重要位置(见表7)。调查表明,68.4%的研究生关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主办者是谁,这说明一个学生信任的主办者举办的活动更受欢迎。

表7    哪一种组织者举办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效果最好

img35

2.问题与困境

通过对“您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最大难处”的调查发现,影响研究生参与的最主要因素是“讲座、研讨的内容不属于研究方向,没有兴趣”,影响导师参与的最主要因素是“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两个群体中各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课程、项目时间紧,抽不出时间”(见表8)。

表8    您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最大难处在于

img36

调查显示,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举办次数已经达到了基本需求,但存在着“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奖励机制”等诸多问题,其中“形式比较单调,水平和层次有限”为研究生和导师所关注,而“参与度不够”成为研究生事务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见表9)。

表9    您认为现在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存在哪些不足或问题

img37

对可能的解决办法设置了多元的选择。通过统计分析,“相关领导机构应给予足够重视”、“设置激励奖励制度,如设置相应的学分”和“广泛宣传,调动研究生的参与热情”成为普遍共识,出现的频率均在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见表10)。

表10    建议或对策

img38

三、对  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研究生学术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如何解决好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办好研究生学术活动,提高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实效性,还需要认真研究与探索。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和实践,针对问题提出开展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几点对策。

(一)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要建立交流平台,推进项目化、品牌化建设

目前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的活动具有自主性和松散性的特点,在活动的选题、参与、运作程序以及方式上都没有硬性的要求,活动的形式、内容、开展时间和组织实施方案等都没有明确详细的计划,由此导致了学术科技活动的无组织性和盲目性。所以高校应建立校院两级的研究生学术科技平台,统筹管理各个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实现学术交流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全过程控制机制,实现学术交流上档次、出成效。研究生学术科技平台主要包括博士论坛、学术沙龙、学术科技节、博导论坛和暑期学校等,同时在校院两级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可以实现网上学术交流。

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要积极推进项目化、品牌化建设,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的“项目管理”理论,将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作为项目,通过“宣传发动→发布信息→项目计划→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运行→项目总结评价”一套完整体系鼓励研究生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科研所需竞争立项,由研究生自行组织和策划活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项目通过招标立项,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性,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设计、策划学术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激发了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品牌化一般源于学术科技项目长期形成的美誉度,具有品牌的活动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的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学术科技活动,并且将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品牌化有利于得到研究生的认可,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比如武汉大学校级研究生品牌活动有“学术科技节”、“弘毅讲堂”、“博士生文化节”、“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评选”等,院级有“聚焦工作室”、“法学新视野”、“数学星光论坛”、“寻理论坛”、“思源论坛”、“乐群论坛”、“宏禹论坛”等。

(二)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要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推进国际化建设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术科技活动都开展起来了,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学术科技氛围。但是活动基本上在本校范围内或者是少数几个经常合作交流的高校和单位进行,且大多数都是靠研究生自己发起、自行组织和设计来开展,因此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交流的范围难以扩大,从而导致了学术交流的面较窄,不能了解国内外其他同行和研究者的最新学术思想和看法。通过调查也发现大多数学术科技活动仅仅在校内范围开展,校际间或国内的合作活动较少,国际间的学术活动则少之又少。因此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要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学术交流国际化建设,把国内高水平的研究生学术会议“请进来”共同研讨,使研究生“走出去”,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访学交流、拓展视域,同时让研究生投入实践基地和生产一线中,锻炼科技实践能力。

研究生公派出国以及研究生到境外高校访问应该作为研究生学术科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重视此项工作,提供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机会,并拿出一定经费给予资助,切实为研究生进行跨地域、跨校际、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创造广阔空间。高校还应鼓励研究生参加短期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更广泛的学术思想交流。高校还应重视研究生实践式学术交流,与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实践基地,让研究生积极到实践基地中进行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学术与实践结合能力。

(三)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应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在积极营造研究生学术氛围的同时,高校还应制定相应政策,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确保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定期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改进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实施办法,引导研究生学术活动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通过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励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及参与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必须从导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入手,对研究生而言,参与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应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建立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评估制度,积极探索将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比如组织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列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必修环节,其学分列入培养方案总学分,同时作为申请学位、学年评奖评优、学术之星评比、优秀毕业研究生推荐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研究生学术活动的有效性,应对不同层次研究生求学期间主讲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作出明确的数量要求。由专家、导师填写《研究生学术活动评价表》对研究生主讲的学术报告给予成绩评定,研究生还应写出参加学术活动的总结报告。另一方面,院系还应建立研究生学术活动奖励制度,对在学术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研究生给予各种奖励和表彰,并为他们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国内和国际学术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提供更多的支持。对于导师而言,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年度计划范围内做学术报告或介绍项目进程的,应计算其工作量,激发导师指导或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使研究生更广泛地接触多学科前沿领域。

(四)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要建立良好的服务保障机制

服务保障机制是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1)活动经费保障。场地及活动经费对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组织开展所需的经费按照研究生院和院系的年度计划进行筹措,以保障学术科技活动的经费支持。例如,在校、院财务预算中应当列出专项经费用做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专款专用。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社会和企业的赞助。(2)场地保障。学校和院系应提供专供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并安排导师指导研究生开展经常性的学术讨论活动,指导研究生组织学术会议。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也应对研究生开放,保障研究生在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时能及时查阅文献,与其他专家学者及时沟通。(3)建立研究生科研课题基金和学术交流基金。结合当前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实际,建立研究生科研课题基金和学术交流基金是相当必要的,通过学生申请、专家评审,研究生可以单独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同时可以获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五)高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要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

工作运行机制是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1)建立良好的组织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的关键在于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全体研究生能配合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一方面要成立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咨询机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主要由研究生院和院系两级机构组成,按照研究生院对学术科技活动的工作安排,结合院系实际,负责制定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年度计划,形成稳定的联系沟通平台,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保证学术科技活动顺利稳步开展。专家指导咨询机构的组成应包括院系所有学科门类的专家学者以及科研、教学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发展的方向,研究和解决学术科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科研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生自身组织机构如研究生会的建设,要充分调动研究生干部及研究生学术科技骨干分子的积极性,使研究生干部有兴趣投入此项工作,使研究生学术科技骨干有很高的热情参与此项活动,从而使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真正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局面。(2)制定和完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几年来开展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我们深有体会地认识到完善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保证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比如我们制定了《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教师指导和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工作量计算办法》、《学术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研究生参加学术科技活动及科研立项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高校开展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既有助于研究生知识内化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组织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让他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储朝晖.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理念及运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

2.杨从印.加强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对策分析[J].理论月刊,2009(2).

3.白曌宇,张广军.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22卷增刊.

4.宋梅.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培养创新人才[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