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科技创新研究状况

国内科技创新研究状况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创新管理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对科技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向: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研究;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研究;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由原来单纯技术创新领域向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科技创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
国内科技创新研究状况_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活动自古代那些具有“好奇心驱动”的个人爱好,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国家的事业。

科技创新管理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科技创新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最早的“二位一体”原始管理阶段经历了集体研究阶段、“软”专家管理体制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专家集团管理体制阶段,其理论和思想对科技和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重视。现代科技创新管理是指按照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一系列现代管理手段为基础,组织和运筹各项科学技术活动,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它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把一般管理学的原理、方法、手段运用于科学技术管理的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创新,上升为理论和方法。科技创新无论在实践还是在理论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目前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管理、R&D投资管理、创新系统管理、政府科技管理、科技人员培养及管理、科技成果管理、技术市场管理以及制定科技法规和政策等方面。

对科技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向:(1)区域创新系统研究;(2)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研究;(3)政府科技创新管理研究;(4)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科技创新的研究领域有了新的拓展。由原来单纯技术创新领域向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科技创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二是研究学科由经济学、管理学向科技哲学、创新哲学、区域创新系统等多学科视角的转换。

【注释】

[1]WORTH M C.Science,non-science pseudo-science.Burwood,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6:11.

[2]刘大椿.科学哲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徐辉.20世纪中国科学观的演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4]肖峰.现代科技与社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51.

[5]刘大椿.科学哲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9.

[6]陈红兵,陈昌曙.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4):18-19.

[7]张华夏,张志林.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2):31.

[8]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90.

[9]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3-74.

[10]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98-99.

[11]STONEMAN P.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8.

[12]ROTHWELLAND R.Technology.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47.

[13]罗伟,等.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

[14]尚勇.当今世界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

[15][英]特雷斯·威廉斯.技术史:第6卷(上)[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37.

[16]MUESER R.Identifying technical innovations.IEEE Trans.On Eng.Management,1985.

[17]罗伟,等.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

[18]傅家骥,等.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9]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16.

[20]傅家骥,等.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3.

[21]陈文化.腾飞之路:技术创新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5.

[2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236237.

[23]汤世国.技术创新:经济活力之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13.

[24]罗伟,等.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13-14.

[25]冯鹏志.论技术创新行动的环境变量与特征:一种社会学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4).

[26]范乃柏.城市技术创新透视:区域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2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8-20.

[28]陈九龙,刘奇.关于科技创新理论体系化建构的设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0).

[29]吴永忠.科技创新趋势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9):73-75.

[30]申汉,等.澳大利亚与知识经济:对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1-22.

[31][澳]M.道格森,R.罗斯韦尔.创新聚集:产业创新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4.

[32]谢勒.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6.

[33][英]特雷斯·威廉斯.技术史第六卷(上)[M].93.

[34][澳]M.道格森.R.罗斯韦尔.创新聚集:产业创新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5.

[35]ROSENBERGE.Inside the black box:technology and economic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195.

[36][意]G.多西,等.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383-3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