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诚信文化铸金融学子之魂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诚信文化铸金融学子之魂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院以“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为基本架构,形成了鲜明特色的金院“三维文化”育人机制。结合“金融”的职业特性和“金融人才”的品质特性,“诚信”成为学院校园文化主题,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正式确立。

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诚信文化铸金融学子之魂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一所立足金融行业,面向经济金融市场,培养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以来,学院以“做学生欢迎之师、创社会满意之校、育时代有用之才”为基本价值理念,正确把握“传承行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培育实用人才”的办学定位,为全国金融系统输送了大批职业素质好、技能水平高的优秀金融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被誉为浙江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行长摇篮”。

学院以“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为基本架构,形成了鲜明特色的金院“三维文化”育人机制。尤其是根据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开展诚信文化建设,以提升学生诚信素质为抓手,打造诚信文化品牌,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一)诚信文化的建设思路

诚信是金融业的灵魂,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内外金融机构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诚信品格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为立足金融业办学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围绕高等教育“学会做人”的重要理念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学院将育人的视点从关注道德规范本身逐渐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上,将诚实守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底线作为这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关键和重点。

新世纪学院筹建之初,学校领导就在校友会年会上,与省内各家金融机构和部分企业的领导共同探讨学生素质问题,确立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达成了培养学生诚信精神的共识。2002年1月,随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正式建立,学院将学风清晰地定格为“诚信、明理、笃行”。结合“金融”的职业特性和“金融人才”的品质特性,“诚信”成为学院校园文化主题,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正式确立。

“诚信”即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学院的诚信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诚与信的规范和确立,通过组织保障、诚信活动、诚信研究等宣扬诚信文化,从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完善学生的诚信品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文化的育人功效。学院诚信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育诚信职业人格和熟练职业技能兼具的金融人才。

诚信文化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围绕自身办学特色,在正确认识学院办学定位、科学分析行业导向、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是对学校自身文化精神的深化与提炼,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

(二)诚信文化的实践推进

多年来,学院从组织机制、育人环境、活动开展等层面入手,广泛实践诚信理念,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让“诚信”理念入脑、入心、入行,推动诚信文化的建设发展。

1.完善组织机制,保障诚信文化建设

为使诚信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学院围绕诚信内涵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在信息技术系和国际商务系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强化诚信学风建设。学院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把诚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确定宣传部、基建办为诚信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的责任部门。

2002年,学院专门成立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研究所(2005年更名为“诚信文化研究所”),为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教育提供智力支持。研究所由院党委书记任所长,党委宣传部、人文社科部、团委、浙江众诚评估公司等部门的负责人为研究所的成员,其构架的完整性既保证了党的领导和在学生中的宣传发动,也有利于整合各部门的优势,并通过企业的介入开展实打实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和推广诚信文化奠定了基础。

2.加强诚信教育,丰富诚信文化内涵

(1)注重自我道德教育。2001年10月,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新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委要求师生以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准绳加强自身修养,教师尤其要讲求“敬业奉献”,学生要注重弘扬“明礼诚信”。2003年学院推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学生诚信公约》和《学生诚信誓词》,2006年开始进行诚信还贷宣誓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约束能力。2012年,随着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的诚信教育愈加彰显出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

(2)保持诚信文化育人的连贯性。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新生入学至学生毕业的各个阶段,在新生入学时扎实开展有关诚信方面的始业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在学生毕业时进行诚信就业等教育;平时进行失信后果教育,发挥警示作用;每学期都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考评,作为评优、信贷、入党等的依据。

(3)创新德育课程建设。将思政理论课、素质教育课教学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强调诚信观念、诚信约束力和诚信意义的教育;安排德育课程教师集体备课,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融入诚信教育内容和重点。2003年,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素材的方式,编辑出版了超过12万字的《诚信读本》,全校学生人手一册,成为学校当时诚信教育的首先教材。2008年,学院正式编辑出版《大学生诚信文化理论与实践》,力求深化教育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将诚信教育纳入全校“明理系列课程”,使德育课具有极强的职业感召力。

3.研究诚信文化,拓展文化建设思路

在确定学院年度院级重点科研课题时,学院通常将类似“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方法与创新问题研究”的课题选入其中,进行重点扶持。近年来,校内及学院思政研究会每年的研究方向和专题论文中都有关于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成为学院科研领域的特色。不少研究论文提出了诚信文化建设的新理论、新途径和新方法,开阔了学院诚信文化建设的思路,为深入发展诚信校园文化、打造诚信文化品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优化育人环境,渲染诚信文化氛围

(1)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学院倡导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尊重式教育”,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做诚信表率。2006年学院扩招,部分新生不能就近住宿,当时劝说学生住到较远公寓的老师随口答应帮助解决交通(其实新住宿点也就三四百米开外),后来学校就给这105位同学每人配了一辆自行车,可谓“一诺千金”。

(2)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在下沙新校区环境建设中融入诚信文化因子,在学校正大门的左侧,设立一块两米多高、镌刻着一个古朴“诚”字的巨石,注有《礼记·中庸》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在正对学生公寓的三号门前嵌一块汉白玉,镌刻一个“信”字,侧注为“民无信不立(孔子语)”——诚石(实)、信玉(誉)直观地阐发了“诚信”的本意,是学院对于诚信教育的一个彻底的理念宣扬。新校区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以我国古钱币代表——布币造型的主题雕塑“立”,上有“不诚无物”几个大字,其侧面呈方鼎形状,蕴含“一言九鼎”之意,无形中昭示着“诚信”的理念,引导学生立德、立言、立人品。纵贯南北的主干道命名为“诚信大道”,意味着走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就要在“诚信大道”上承担诚信之责。校园里的明理亭、笃行桥、精业馆、诚信讲学堂等建筑和场馆,都有对“诚信文化”的进一步演绎,园内的一些标志上也用名言警句、对联等反映“诚信、明理、笃行”的学风,使学生漫步校园间会不经意地得出某种警醒或启迪,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

5.开展多种活动,彰显诚信文化特色

(1)创新诚信活动形式。形式多样的诚信活动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诚信品质的有力助推器。学院将诚信与传统文化的“慎独”相结合,举办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检测和提升学生的诚信品质。2003年4月推出“诚信伞、用后还,诚信指数大家看”活动,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日常活动中领会诚信、实践诚信,用“诚信指数”对部分宿舍楼的学生进行“泛考评”。2010年在校图书馆一楼设立以诚信为证、自由借阅的“诚信书架”,方便同学读书学习。2005年,学院会计系率先探索设立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包含学生的考勤率、品德操行、为人处世等内容,档案跟随学生毕业,成为衡量学生品质的重要杠杆,为诚信状况良好的学生获得了更多发展、就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

(2)院系两级广泛发动。学院每年召开诚信就业教育大会,积极开展诚信还贷宣誓仪式和签约活动;货币金融博览馆常年开展反假币主题教育;金融系以“诚信·学在金融”作为系部文化理念,推出“诚信·短信”、点评“十大不诚信”现象等特色活动;保险系“诚信报栏”活动,以个人诚信投币行为作为诚信品质的量化反映;信息技术系开展“书写诚信”书画大赛,抒发诚信理想和心声;会计系的“诚信”小品大赛、经营管理系的失信惩罚机制等都通过不同层次的立意,诠释和推广诚信文化,极好地印证了诚信文化的广泛性与参与度。

(三)诚信文化的建设成效

学院的诚信校园文化主题鲜明,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运行状况都较为稳定和规范,在彰显学校精神、强化育人效果等方面显示了初步成效,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06年1月,学院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2005年度浙江省高校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单位”,2014年被中共浙江省委授予劳动模范集体。

1.诚信理念广泛认同

通过诚信教育推动了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和提高。2001年,学院敏锐地抓住当时证券市场突显的诚信缺失问题,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使学生对于“财务报表的完整”“信息披露的真实”渐渐有了课本之外的道德层面和法律意义上的认识,对诚信有了专业上的认同。2002年1月上百件应征学风用语的师生稿件中,绝大多数都选用了“诚信”(或“诚”)一词,显示了学院师生对“诚信”的高度认同和深刻感知。2003年,我院学生积极参与《诚信读本》素材征集,亲身辨别诚信的本义、张力和处境,522名同学(占在校生人数的28%)向学院提供了580篇关于“诚信”的素材,总字数达40多万,从侧面展现了学生对诚信观念的重视和认可。

2.诚信风尚校园飘香

诚信言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校园里处处开满诚信之花。首次“诚信考场”迎得300多名学生自愿报名,踊跃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最终35个班的120名同学参加4场诚信考试,考场黑板正中央“以自己的良知监督,以自己的人格承诺”的一行大字取代了监考老师,取得了零作弊率的效果。近年来,学生诚信考试成功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学院选样2006级素质教育课两个试点班的期末考试,只发现两人有作弊嫌疑。同学们相互监督彼此言行,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诚信作风,“诚信书架”“诚信伞”和“诚信报栏”等诚信指数均在85分以上。2009年始,学院每年评出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十佳大学生”,其中就有“诚信之星”。2012年开学初,来自贫困家庭的国际商务系学生严晓静,正在为昂贵的学费而困扰,却意外发现自己的缴费账户突然多出来7700元。“肯定是哪位同学的家长误打了,这该有多着急啊!”严晓静第一时间竟忘了自己的困扰,专心为他人着急起来。她主动找到班主任老师说明情况,后又花了77元手续费,将钱全部取出,还给了误打钱的学生家长。

3.诚信就业有口皆碑

诚信文化建设贴近办学实际,贴近学生思想,使学生诚信品质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与学校开展产学合作的单位也日益增多。以“订单班”为例,订单班的班级数和学生数从2003届1个订单班、12名学生发展到2012届的45个订单班和上千名学生,诚信就业率接近100%。如“泰隆班”就业时,面对高职学生“走俏”中等城市的现状,12位入选同学以“职业金融人”的操守坚定信念,诚信就业,无一临阵换岗。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学生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院诚信文化建设的突出成效。

4.诚信校园愈加和谐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诚信言行的履行让浙金院的校园活泼多彩,充满和谐,愈加稳定,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校内平安有序,各类突发事件极少发生;师生间教学相长,关系融洽;同学间礼让谦和,共同成长。2005年,学院顺利入选浙江省首批“平安校园”,2007年获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连续三届的金融理财博览会、多年的动漫节等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金院学生宣传诚信理念、提倡诚信人生的身影。同学们将诚信理念传播给家人、朋友,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发地向市民群众进行宣传,教授反假币知识和技巧,弘扬诚信文化。

5.诚信文化备受肯定

近年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诚信文化建设的成果、诚信教育的良好成效获得了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及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多种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对学院创新育人机制、建设诚信文化给予了报道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诚信教育的优良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内外许多兄弟院校在与学院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无不例外地都对学院诚信文化建设在理念教育、机制建设、环境布局、主题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给予赞赏和好评。学院的“诚信文化”品牌荣获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称号。

(四)诚信文化的深入发展

诚信文化建设始终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加强经济金融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自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以来,学院加大了诚信文化的建设力度,在保持原有建设构架和教育内容的同时,依托示范性院校建设平台之一——“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项目的建设,积极构建以诚信文化为基本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格局,不断提升诚信文化品质和水平。在示范性建设进程中,学院开始筹建“诚信指数观察站”,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诚信评价系统,对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等进行观测,形成浙金院诚信指数,便于学院在教育和管理上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

2007年底,学院出台《全面构建“三维文化”育人体系的若干意见》,把坚持“诚信文化”育人作为“三维文化”育人体系的首要内容、文化之魂,而把培育职业能力的“金融文化”看作是学生的立身之本,营造工学交替、产学合作生态的“校友文化”作为开放办学之链。在此基础上,学院提出了弘扬诚信文化理念、加强诚信文化课程建设、完善学生职业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和意见,尤其是2009年、2011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代会分别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与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为新阶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诚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为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指出了新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