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也称文化素质,素质有多种,但从教育学上看,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下形成的。
广义的文化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文化素质。在这里特指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素质,是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
1.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欣赏等,它们有自己的特点。
1)诗歌的欣赏
诗歌欣赏,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和形式特色。古今中外的诗歌,不仅形式上各有特点,而且各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因此,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和其形式特色是诗歌欣赏的先决条件。
(2)要品味出诗味。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品诗要做到:一是要认真细致地思考和回味;二是要力争在一个优雅的环境和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三是要善于联想,从自身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感受;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理解。
(3)要进入意境。进入意境的最好办法是朗诵,诗中那慷慨激昂的情感、铿锵有力的音调、明快活跃的节奏,或者是情调的缠绵悱恻、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会在一起,从而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为之感动,不知不觉地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4)要提高欣赏情趣。诗歌的意境格调有高下,欣赏诗歌也有一个情趣、格调的问题。要注意选择高雅的诗歌作为欣赏的对象,对于那些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要善于鉴别和批判。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思想上受到波动、事业上受到挫折、心理波动较大时,更应该注意欣赏的情趣与格调。
2)小说欣赏
小说欣赏要掌握三个方面。
(1)要掌握一些文学理论常识和小说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在小说的创作上,如体裁、题材、主体结构、形象、描写;在小说流派上,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在小说史方面,如小说发展的历史概况、重大的文艺思想、重要的作家及代表作、作品风格等。
(2)要了解小说的特征。一般来说,小说有三个特征:一是以艺术去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三是有具体的环境描写,以衬托人物,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3)要灵活运用欣赏方法。常用的欣赏方法有类比法、撷取法、系列法、横断法、信息法等。
①类比法是将题材、主题、结构、风格等某一方面相近或相同的小说放在一起,对比、联系起来欣赏。或者将不同的文艺体裁、文艺类别中某些有相似之处的两部作品联系起来欣赏,通过类比,找出异同,比较优劣。
②撷取法是随需要和兴趣去欣赏。偶尔发现一本小说,随手翻翻,结果被书中情节所感动,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种方法偶然性较大,缺乏系统性,但自觉性较强,最好将读与思结合,避免泛泛而过。
③系列法是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学史,以文学史为纲选择代表作欣赏。这种方法既全面系统又有所侧重,便于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选择作品,但这种方法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耐心和韧性,连续去阅读。
④横断法是截取一国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小说进行欣赏。对于这一阶段的小说集中欣赏时,可以发现其中的特点和问题,便于进行研究以取得更高的艺术欣赏效果。
⑤信息法是听了或看了某种传播媒体的介绍,获得了某部(篇)作品的信息,然后再去欣赏,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了解新动向,但比较被动。若与系列法结合起来,则可以相互扬长避短。
3)戏剧和影视的欣赏
(1)戏剧欣赏。
戏剧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于一身,由语言、动作、场景、道具等表现手段,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努力,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集中,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之上,给人们带来美感,使人们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
在戏剧欣赏上主要注意这两个方面。①了解戏剧知识。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戏剧常识、了解一些戏剧发展史上重要作家的作品,帮助你选择欣赏对象,高效地欣赏戏剧佳作。②选择合适的欣赏角度。根据不同剧种、剧目、戏剧流派的特色以及不同演员的演出风格和特色,选择合适的欣赏角度,寻找相应的欣赏方法,让自己随着戏剧矛盾的发展进程“入戏”和“出戏”。“入戏”是指进入剧情,同剧中人物共享喜怒哀乐。“出戏”是指从戏剧矛盾中摆脱出来,依靠理智经验、知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其艺术得失。
(2)影视欣赏。
影视是戏剧与科技的结合物,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更贴近现实生活等特点,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引起观众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但戏剧与影视一样,是一种综合艺术,同时其声、光、色的要求更强烈,因此欣赏影视,同样要了解影视方面的一些知识。尤其是影视类的种类有历史片、故事片、戏曲片、时尚片等。影视的基本概念有蒙太奇、焦点、色调、特写后景、内心独白、本色表演、性格表演、镜头叠化、甩镜头、切换等。
2.历史知识
历史是时间的科学,是过去的沉淀、现实的展现、未来的预示,上下存在着因果联系和继承关系。作为大学生,不了解历史,数典忘祖,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但史籍浩繁,以中国史为例,五千年文明史,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因此,学习历史知识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1)要了解历史文献的体裁分类
历史文献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典志体、会要体和类书等。
(1)纪传体。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文献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典型的代表如《史记》。
(2)编年体。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文献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如《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文献是以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发展和终结为基本的文献。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特点、详于记事。第一部纪事本末体文献是《通鉴纪事本末》。
(4)典志体。典志体文献是以通计的典章制度为主的文献。《通典》为第一部典志体史书,为唐人杜佑所撰。
(5)会要体。会要体文献是以历史时期的典章制度为主的文献。
(6)类书。类书是辑录各种书籍中的有关资料,分门别类编排而成的工具书。它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按取材的范围可分为综合类和专门类两种。综合类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专门类有《册府元龟》、《三才图会》等。
2)要了解中国的历代官制
奴隶社会制度以后,中国就产生了官制。随着中央集权的建立,官制逐步完善,并且历代都有所发展。每个朝代都有较为详细的官制记载资料,如汉书中有百年公卿表,因此人们把官制、年代、地理、目录一起作为史学研究的“四把钥匙”。历代官制的书籍有《历代职官表》、《清代职官年表》、《秦汉官制史考》等。
3)要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
(1)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都称祖的。隋朝以来,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表示文治武功和德行的谥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指臣属或晚辈在用语作文时要避免直呼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如必须用这些字时,要避讳,即采用改动本字的方法来表示。其方法有:①换字法,是用同义或同音字来代本字;②缺笔法,是同本字而缺笔画;③空字法,是遇到本字空而不写,或画“□”,或书以“~”等或直书“讳”等。此外还有改姓、改名、改官名、改地名、改年号、改干支等。避讳固然给人们带来了麻烦,但据此有助于考证文献著作的年代和版本源流,弄清事实。
3.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包括音乐欣赏、美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欣赏和摄影艺术品欣赏等。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前两种。
1)音乐欣赏
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欣赏音乐,必须具备必要的音乐知识。音乐知识包括三类:一是乐理知识,即关于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的知识;二是音乐体裁和形式的知识,音乐大致可分为声乐、乐器两大类;三是音乐史知识。学习音乐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音乐的内容,懂得音乐的结构,感悟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自己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
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在欣赏时还要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充分发挥音乐的思维能力。音乐是通过听觉欣赏的艺术,任何文字和语言都不能代替音乐。在感受到悦耳动听的音乐时要富于想象、回忆和联想,以达到感情上的欣赏,然后上升到理智上的欣赏,对作品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曲名、作家、时代背景、艺术特点及作品的内容,能记住旋律音乐等。二是要积极从事音乐实践。可以参加一些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实践活动,还可参加一些演唱、演奏活动,可以参加一些培训班,也可以参与学校文工团、艺术团等。通过这些,有意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来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2)美术作品欣赏
美术作品欣赏是复杂的精神活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具体的作品有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所以很多场合只能意会,不能求共鸣。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包括其他多个方面,如对哲学的学习等,我们这里没有列出。但学习哲学对大学生是十分有益的。对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的吸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科学地处理问题。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来讲,需要合理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使之能较全面、平衡、协调地发展,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