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设计中的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中的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要体现育人价值这一理念,目前已经得到所有学科和教师的认可。那就是实践,让育人价值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得到落实。音乐自身就是和美育联系在一起的。早在中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乐教”思想,重视雅乐,排斥郑卫之音。因为他认为雅乐是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使人正而不邪,有助于养成“仁义”的高尚道德品质,而不会去作悖礼违义的事。

谢燕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当下的教师,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是从学生终身的发展去考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查询到。因此,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知识的教授。那么,现在的教育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发展思想,让教师转变了传统教育的思想理念,开始把教育重心放在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培养的方面,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如何生存,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在教学中要体现育人价值这一理念,目前已经得到所有学科和教师的认可。可是,怎样把这个育人价值落到实处?每个教师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在众多的方式中,寻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那就是实践,让育人价值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得到落实。

一、在听赏实践中,落实育人价值

音乐自身就是和美育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作品含有一定的情感表达,人们在感受音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情感影响或共鸣。早在中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乐教”思想,重视雅乐,排斥郑卫之音。因为他认为雅乐是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使人正而不邪,有助于养成“仁义”的高尚道德品质,而不会去作悖礼违义的事。西方的柏拉图也指出美与丑是与音乐紧密相连的,好的音乐可以进入人们的心灵深处,听好的音乐会使人变得温文有礼,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而坏的音乐会使人堕落,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传闻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著名世界级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听阿炳先生演奏的《二泉映月》,要跪着听。这些都证明了音乐是可以在听赏中,潜移默化地让听众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获得育人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选择优秀的音乐素材,用最好的音质、最佳的视听环境让学生通过欣赏,得到美的提升。当然,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一方面在一个课时中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充分地听赏实践体验的时间。这个时间最好能占到课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要筛选作品,提供最佳作品、最佳的版本给学生进行欣赏。例如,在介绍京剧内容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欣赏类似梅兰芳等大师级的代表作品,而少用戏歌;在欣赏中国的古代音乐、传统音乐时,就多给学生欣赏地道的中国传统民乐,而少用新民乐;在欣赏芭蕾舞作品时,就要多给学生欣赏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和马林斯基芭蕾舞团表演的芭蕾舞版本等。总之,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接触最佳的版本,在美的视听体验中,顺其自然地得到美的提升,将作品的育人价值落到实处。

二、在活动实践中,落实育人价值

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有这么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那还是比较浅薄的,很难把握知识的真谛,很难真正理解知识中的深刻道理。读书人必须亲身去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知识的精髓。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绝对放开对课堂的牢牢的掌控力,给学生一片自由体验的天空。日常教学中可以充分地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知识。例如,利用哼唱旋律,感受乐曲旋律的走向和韵味;利用给静声的画面配音乐,来感受不同的音乐与画面的情绪、节奏的一致性;利用学生讲述音乐家的创作背景,来感受音乐家们艰辛的成长历程中所包含的非凡勇气和超常智慧;利用小组学习演奏器乐小作品,来感受作品的同时,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意义。笔者有一节中国打击乐学习课的设计中,就安排了学生滚动真实的核桃,在实践体验中来感受绛州鼓乐《滚核桃》的音色、节奏、演奏技法的特点,体会其中的丰收喜悦之情。在乐曲《西班牙舞曲》的欣赏中,安排男生体验斗牛士抖动红布的动率,安排女生穿上长裙,体验甩动大裙摆的动率,在这个体验的基础上,感受作品《西班牙舞曲》中的典型的西班牙音乐的节奏特点。

以上的教学设计理念是让学生懂得,知识的获得和提升更多是要依据实践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内涵,学会作品中暗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音乐教学让育人价值在活动实践中落到实处。

三、在创作实践中,落实育人价值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具体表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由此可见,音乐创作在音乐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那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怎样进行创作呢?很多教师因为担心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创作。其实老师要放好心态,放低要求,放宽思路,大胆让学生进行创作。当然学生的创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就的,先是需要教师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笔者尝试的创作活动设计中,认为有几点比较重要。一是,最好要使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创作。例如,在节奏创作中,让学生设计情境,如:跳远、早上上学、做操集队或大自然的春雨、春雷等等,在某个情境下进行创作,这样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创作是离不开生活情境的。二是,创作要融于欣赏活动中,不要单纯地割裂开来,例如讲授中国作品《春江花月夜》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尝试从节奏和旋律等层面做“鱼咬尾”的创作练习。在介绍《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变奏手法时,让学生试用节拍、节奏的变化进行旋律变奏的写作。三是,教师要非常清晰地明确创作实践环节的目的与意义,不同的创作实践环节会产生不同的创作结果。教师要明确哪一种创作目的对学生来说更有长远的意义。例如,在绛州鼓乐《滚核桃》的创作活动设计环节中,笔者改变了最初的学生学习《滚核桃》乐谱的目的,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一把核桃和簸箩,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滚核桃,然后用学到的节奏、各种音色的演奏技法、力度变化将滚核桃模拟出来,最终创作出学生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滚核桃》作品。反思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不再是学生单纯地学会《滚核桃》的乐谱,而是能够真正把握绛州鼓乐的内涵,对该乐种做到真正的传承。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文化是在创新中、在新鲜的血液中得到传承。

中国的教育一直是被所有教育相关人士广泛关注着,很多的教育研究人士在反思中国教育弊端的同时,也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扎实给予了肯定。笔者一直在思考音乐教育价值的问题,个人认为音乐的教育也不能一味排斥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学习,学科育人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说教,而应该强调在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实践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在音乐的实验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落实育人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