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第二学段开始,《课程标准》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因此略读课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略读课文教学是架设课内外阅读的一座桥梁,其教学价值不可小觑。关于略读的评价,《课程标准》要求“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教材的大意”,崔峦老师也指出:……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略学丰 精略有致——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与方法初探

宁波市江东区朱雀小学 杨柳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例,从二年级下册起,教材中便开始出现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略读课文篇目编排比例呈不断递增趋势,从三(上)的25%,上升到六(下)的52.3%。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略读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对略读教学讨论的展开,教师们也开始认识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关注略读教学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学习借鉴的资源,许多一线教师也只能凭借课标中对略读的教学要求,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摸石过河”。笔者发现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

误区一:变“略读教学”为“简略地读”。教师过于放手,忽视学法的引导、总结,退让一边让学生读,再任其自由地交流。看似以生为本,实则是“教而不教,读而未读”。这样的略读教学形同虚设,影响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误区二:变“略读教学”为“课外阅读”。有的教师认为把教学时间花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才有价值,所以理所当然地忽视了略读教学,而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精读课文的讲读上,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精读课文中没有指导学生开展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略读课文又放任为“课外阅读”。

误区三:变“略读教学”为“精耕细作”。教师面对文质兼美的阅读精品,难以割舍,用一课时来教学,意犹未尽。于是将略读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精耕细作,与精读课文如出一辙,于是一课时变成两课时、甚至三课时,完全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如何根据略读课文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来用好略读教材,教好略读课文,实施有效的略读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着、探索着。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一)目标定位

从第二学段开始,《课程标准》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教材中,精读与略读两类课文既有着一致的语言学习目标,但在功能与分工上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的任务,适宜于学生进行“精细”的阅读;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运用阅读方法,逐渐将“知”转向“行”的载体。因此略读课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二)方法定位

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自读自悟,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也就是说,略读教学是学生粉墨登场,教师退居幕后。不过,“放手”绝不是“放纵”,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和点拨。

(三)价值定位

略读课文教学是架设课内外阅读的一座桥梁,其教学价值不可小觑。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评价要求,逐步向向学生的独立阅读延展。根据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延伸、拓展,最终成功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领会内涵 把握尺度

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的要求要高于内容的要求。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间上给予保证;要重视方法的习得与运用,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时要注意把握尺度,综合考虑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如学段特点;学情;编者意图;文本特色等。

(二)注重预习 培养能力

略读课文的预习应体现增量。从三年级起可安排课内预习,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参照“导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四年级可引导学生读文质疑、领会表达方法;五六年级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预习,用“审题读文、查阅资料、摘抄积累”等方法进行独立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读文的效率,赢得“掌握方法、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

(三)整体入手 因文而异

关于略读的评价,《课程标准》要求“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教材的大意”,崔峦老师也指出:……课堂教学结构要“简”;课文作为“例子”,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指导:一读,整体入手,初知大意;二读,学做批注,欣赏体会;三读,交流收获,习得方法。三是改“圈养”为“守望”。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要重视授“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要循法用法;四是要“略”中有“精”,辩证处理教材。

(1)精简结构,块状推进。与线型教学相比,以块状推进的方式进行教学,更符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减结构,关注“生成”,采用诸如“初步感知-自读自悟-交流点拨-积累拓展”的板块设计方式组织学习活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历练,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视学情定教学内容,根据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惑、交流点拨,才能把语文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2)略中有精,合理取舍。“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之”,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安排而宜少而精。教师只有选准训练的着力点,精讲品读,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时,从“语言形式”入手,探究语言如何承载内容表达意义,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理解、欣赏语言、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

(3)研读交流,多元评价。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说,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他们关注语言、关注方法、关注运用。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对于学生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要鼓励、指导他们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多元的评价与交流,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适度延展 积累运用

一是延伸阅读。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是写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设计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震撼人心的资料;课后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再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新课程标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机会的平台,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可让学生当“导游”,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欣赏(学唱)带藏族民歌风味的歌曲《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让学生改写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当一回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声情并茂地进行演讲……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积累语言。纵观人教版新教材,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老舍)、《祖父的园子》(萧红)、《桂花雨》(绮君)、《松鼠》(布封)、《珍珠鸟》(冯骥才)、《慈母情深》(梁晓声)、《学会看病》(毕淑敏)……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发现并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运用做读书卡、读书笔记、讲述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积累。

四是习得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授学生以渔,更应引学生发现“渔场”,进入“渔场”。课堂教学要设计有侧重于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指导的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跳读、浏览、探求性速读法、品味性精读法、类比读书法、读中联想记忆法等),又要在阅读实践中运用积累的方法。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可以“我为拯救黄河献一策”为名,引领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黄河变迁”档案,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设计

要使略读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是前提。因为教学预案是指导教学实践的蓝本,教师唯有依托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虽然“教无定法”,但还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概述几种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文学赏析法:以“文学欣赏”为主要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对课文进行自由的、多元的、个性化的赏析。欣赏的内容可以是故事情节,可以使人物描写,也可以是写作方法。此种方法在美国的国语教学中颇为常见,近几年来,在国内也有所呈现,基本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出现。如五下《金钱的魔力》、六下《鲁滨孙漂流记》等名著均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赏读。

比较欣赏法: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旨在为学生创设比较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较探究中锤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此种方法,是“主题阅读活动”的一个分支。如五(上)以“走近毛泽东”主题单元的两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作家赵丽宏的两篇文章《与象共舞》、《山雨》选择这一方法展开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质疑解疑法:让学生初读文本,找寻“疑”点,由“疑”生“问”。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筛选、归并问题,并以此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问题。此种方法引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借助自主阅读,达成问题解决”的过程。质疑解疑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任务驱动法:教师在教学导入时,根据文本特点,有意创设学生都喜爱参与解决的问题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文本的兴趣。这种方法,对于提升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达成问题解决”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如四下《牧场之国》、六上《蒙娜丽莎之约》等略读课文运用上述方法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学增量是明显的。

总之,“教略学丰,精略有致”,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认识略读课,上好略读课,架设起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才能把学生引向浩如烟海的墨香世界,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