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作品欣赏,难而不难

文学作品欣赏,难而不难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欣赏,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启示。多数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较丰富,因此,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读出作品的主要感情倾向,从而深刻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也就是获得相应的教育和启示。重视情境和形象描写是文学性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就是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特别是叙事性的作品更要重点把握。

23 文学作品欣赏,难而不难

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初中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呢?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阅读”部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下面以一直入选教材的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为例来具体说明。

一、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是根本所在,因为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要求初中生“能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难点在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阅读欣赏。

1.读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要从情感体验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首先要指导学生从作品中找到情感表达的内容,才谈得上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如通读《藤野先生》后,可指导学生根据作品所写的时间地点转换来分析作品的情感表达。主要有二:一是在东京时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二是在仙台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及对部分日本人的不满。

2.结合自身进行情感体验。如果理解欣赏作品只停留在找到情感表达上还较肤浅,能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来思考才更深刻,更准确。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藤野先生》时,一方面要根据作品的描写来理解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另一方面可以回忆思考自己在与老师和同学相处时或者在社会上与其他人相处时的情感体验,如成绩不很好的受到其他同学的冷落,也可能受到老师的鼓励,其情感态度自然不一样。如果能指导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的这类情感体验结合作品内容来思考,效果自然会更好。我们在阅读作品或观看影视作品时与作品共同悲喜不正是这样吗?

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内涵即内在的涵养,初中生可以理解为作品内容和主题,即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等丰富含义。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欣赏,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启示。

1.读出作品的内涵所在。前面所说的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也属作品内涵,这儿说的是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就是要通过作品的内容分析,从不同角度来读出作品的内涵所在。如《藤野先生》所写的内容丰富多彩,自然表达的内涵也是丰富多样的:“我”在东京时看到清国留学生的言行而厌恶,在去仙台途中对家乡的想念,在仙台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指导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受到部分日本要人的奚落而不满……学生只从不同角度读出这些还不够,还要指导他们从这些内容分析出作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即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分析理解作品内涵的主要原则。前面说的要抓住作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是重要原则,特别是内容丰富的作品更要注意这一点。如《藤野先生》中表达作者弃医从文的转折是次要的,当然这也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方面。另外,四种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藤野先生》是散文,我们就要通过表面散乱的材料来抓住主要线索来把握,如果读小说则要抓住人物形象来分析,读诗歌则主要从抒发的思想感情来把握。

3.结合内涵总结有益启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目的不仅要读出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欣赏,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启示,其实总结出作品获得的有益启示才是真正的收获,当然,这种有益启示可能是多元的,作为初中生最好从主要收获来把握,结合实际来把握。如在总结阅读《藤野先生》的有益启示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学校生活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来总结,也可以放大到社会上来总结。如从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解剖图,除了总结出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外,还可以从中看出他的严谨治学等。

三、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要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指导学生从作品中读出情感表达的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但未做出评价,如果能指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评价,对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将是一个更大的提高。对此,课程标准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中表述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查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

1.读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所谓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主要是通过作品内容的分析理解,读出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多数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较丰富,因此,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读出作品的主要感情倾向,从而深刻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也就是获得相应的教育和启示。如我们在指导学生理解《藤野先生》的丰富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主要倾向来阅读欣赏,至于作品中所表达的敬重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这个思想感情倾向,则可放在总结有益启示方面。

2.有机联系,恰当评价。主要方法有三:一是如前面所说的指导学生把作品中的内容、思想感情倾向和自己有机联系来做恰当评价;二是指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做出恰当评价;三是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作品所反映的各个方面有机联系而做恰当评价。评价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主要从指导学生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方面来评价。如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藤野先生》时,可主要联系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指导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根据资料所知,作者所写的事情发生在1901年,即清朝没落时期,因此作品中描写的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也正因为清朝的落后,才有作品中所写的部分日本人的民族偏见,这也和藤野先生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收获,如通过对清国留学生和部分日本人的民族偏见的评价,激发学生为热爱祖国和民族而更加勤奋学习。

四、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和前面所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理解而得出自己的体验。

1.准确把握作品的情境和形象。重视情境和形象描写是文学性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就是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特别是叙事性的作品更要重点把握。如指导学生阅读《藤野先生》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作品中所写的东京美好的景色下的清国留学生的不相称的情境来理解作者到仙台的目的,从而通过对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安于享受和“我”的一心救国的对比来理解人物形象。

2.结合情境形象表达自己的体验。正如前面所说,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内容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阅读欣赏作品。如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藤野先生》中所写的“看电影”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那个特殊的情境来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假设当时自己在场会是什么感受和举动来思考。通过学生结合作品所写的情境和形象表达的体验,学生自然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五、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准确理解词义。这是基础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词义自然谈不上品味语言,特别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品中的词语的意思更要注意准确理解。虽然课文可能对相关词语做了注释,但这只是对一般而言。因此,我们不仅要根据课文的注释来理解,还要把阅读中拿不稳的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来理解。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中“寒颤颤”就不大好理解,课文没注释,查工具书也没有对这个词语的解释,怎么办,可以查“寒颤”解释为“寒战”,即“寒噤”之意,但这并不恰当,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为“寒酸”。

2.根据语境分析表达作用。前面说的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寒颤颤”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义,在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如在指导学生理解作品中“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一句时,不仅要指导学生根据注释知道为什么朱舜水是明的遗民,更要根据上下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即从“我”和朱先生同处异国他乡而触景生情来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

3.修辞分析。多数文学作品都重视修辞运用,指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是一举两得,既能加深语言品味,又能指导学生加强对修辞的学习理解。如《藤野先生》的第一段的修辞大家都较重视,其实,作品中的“精通时事”仍然以反语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细心品味,可谓意味深长。

4.多角度揣摩品味词句。文学作品的语言较复杂,可指导学生多角度来揣摩、品味,如作品中描写藤野先生询问中国女人裹脚“偶尔使我很为难”,从“我”的角度理解是民族的耻辱,但换个角度则表现出了藤野先生治学的严谨。(原载山西《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案》20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