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言难尽说功臣

一言难尽说功臣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一言难尽说功臣刘基洞如果登上钟山的头陀峰,沿着巨大的摩崖前行,就可以看到一堵黛青色的巨岩,上有“刘基洞”三个朱漆大字。这六座功臣墓在2003年随着明孝陵一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一种猜测认为徐达之死与朱元璋晚年猜忌群臣有关。李文忠墓占地约19公顷,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李文忠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置于功臣庙,位列第三。
一言难尽说功臣_钟山文化之旅

第七节 一言难尽说功臣

刘基洞

如果登上钟山的头陀峰,沿着巨大的摩崖前行,就可以看到一堵黛青色的巨岩,上有“刘基洞”三个朱漆大字。传说朱元璋登基之后,便开始大肆杀戮功臣。有一次,他在功臣楼设宴款待功臣,私下里却命人炮轰功臣楼。刘基预测到了朱元璋的计谋,遂藏身此洞,这才保住了性命,而洞也因此得名。刘基洞外的石雕“对弈图”,描绘的就是刘基隐居钟山与童子悠闲弈棋的情景。洞口为石块遮掩,宽度仅容—人侧身而入。洞顶为穹隆形,如天幕般青碧而冷峻;洞底则平整如天然石床,可容二人坐卧,阳光自洞前方狭窄如一线的罅隙中洒在石床上,使人恍有昨日重现之感。刘基洞下还有一座刘基庙,完全以山石建成,庙门悬有写着“养心屋”三个大字的横匾,庙中则供奉着刘基的石雕坐像。

img54

刘基像

img55

徐达墓神道碑

朱元璋在钟山之阳建造了明孝陵作为自己的陵寝,然后又将那些与他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们赐葬在钟山之阴,形成“山外群峰列侍臣”的格局,拱卫着明孝陵。史书上记载这些功臣墓共有十二座,即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汤和墓、吴良墓、吴桢墓、顾时墓、王志墓、杨景墓、孙兴祖墓、吴复墓、梅思祖墓。其中汤和墓近年来已在安徽凤阳县发现,说明史书记载有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是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吴良墓、吴桢墓,以及史书没有记载的仇成墓。这六座功臣墓在2003年随着明孝陵一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徐达墓

徐达墓位于太平门外板仓村附近,是诸功臣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徐达22岁时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因其英勇善战,逐渐成为朱元璋的得力战将。后又率军北伐,攻克元大都,为彻底推翻元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封他为魏国公,在其死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北麓,配享太庙,肖像置于功臣庙,位列功臣第一。关于徐达的死因,正史虽然记载的是病逝,却挡不住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一种猜测认为徐达之死与朱元璋晚年猜忌群臣有关。当时徐达生了背疽,据说这种病最忌讳吃鹅。而他病重的时候,朱元璋却赐他蒸鹅,徐达只好当着使者的面将蒸鹅吃了下去,不久即去世。

来到徐达墓,最先看到的是高大的御制中山神道碑。这座碑立于洪武十九年(1386)。碑高8.95米,宽2.2米,厚0.7米,下承龟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座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神道碑竟比明孝陵四方城的神功圣德碑还高出0.11米。虽说徐达在功臣中位列第一,但他毕竟只是臣子,这种现象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碑上的碑文也是奇闻一件。碑文为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撰写,共约2100余字,记载了徐达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功绩。让人称奇的是,碑文竟然标有句读,实属罕见。究其来历,一般认为是碑文由臣下代笔,怕粗通文墨的朱元璋读来不便,加上圆圈断句,交付工匠镌刻时,因是皇帝“御制”,只得依样画葫芦,故留下了标有句读的碑文。

神道碑后就是长达218米的神道。由于长了许多的杂草,只能依稀分辨出石板铺成的神道。两侧的草地上依次排列着石马及马夫、石羊、石虎以及文臣武将各一对。再走700米左右,就是墓冢了。冢前立着清光绪年间徐达后裔立的墓碑,上书“明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徐公、夫人谢氏之墓”。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在太平门外白马村。常遇春,字伯仁,回族,安徽怀远人。他自幼习武,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这次战役不仅让朱元璋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洪武二年(1369),常遇春奉命出塞,在凯旋途中突发疾病,暴卒于军中,时年四十。噩耗传来,朱元璋大为震惊。当常遇春的灵柩抵达时,朱元璋亲往祭奠,追封其为开平王,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并在功臣庙中排位第二。

常遇春墓周围是苍翠的竹林,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像掩映其中,共有石柱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这些石兽雕刻工艺精湛,神形兼备。武士则双手抚剑,顶盔贯甲,威武雄健。神道尽头是高2.4米的常遇春墓,墓基周长约29米。墓前的碑是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重修时由其后裔所立,上面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几个大字。

img56

常遇春墓

img57

李文忠墓前未雕成之石马

李文忠墓

李文忠墓在太平门外蒋王庙附近。墓前尚存神道碑、石虎、石羊、石马、控马侍、文臣武将等。文臣像后有一块石碑,上刻“明岐阳王神道”,是其后裔所立。李文忠墓占地约19公顷,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后,南京市文物部门多次拨款维修墓园,种植了许多松柏,砌造了围墙,铺设了神道,还整理了墓包,兴建了陈列室及山顶小亭。2001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又对李文忠墓的享殿台基进行了整理和复原。

李文忠墓的神道石刻中,有一匹已经雕出轮廓但没有雕完的石马。至于为什么没有雕完,据说与李文忠忤旨拼死劝谏有关。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初的开国功臣之一,战功卓著。洪武二年(1369)北征,俘获元顺帝及后妃公主等数万人,缴获宋元玉玺、玉册、图书等珍宝无数,受到朱元璋的嘉奖,封为曹国公。李文忠为人忠直,经常劝朱元璋少杀人、减宦官等。然而朱元璋非但不听,反而迁怒于李文忠身边的门客,认为是这些门客撺掇着李文忠,就下令将他家中的门客全部杀了。李文忠受了惊吓,遂一病不起,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卒。李文忠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置于功臣庙,位列第三。因此,人们说可能是由于李文忠的直言进谏触怒了朱元璋,引起了他的不满,所以对李文忠的丧事办得比较草率,以至于一匹石马未能雕刻完就被弃置一边。

吴良、吴桢墓

img58

吴良墓

img59

吴桢墓

吴良、吴桢墓都在板仓南京电影机械厂内。吴良,原名吴国兴,元至正十三年(1353)与弟弟吴桢等跟随朱元璋起兵,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开国功臣之一,被封为江国公。病逝于洪武十四年(1381)。吴良墓前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及龟趺一座。这些石刻中尤以石羊、控马侍雕刻精细,技艺高超,堪称杰作。吴桢,原名吴国宝,也是开国功臣,被封海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病逝。墓前有石羊二、石虎二、石人二。

仇成墓

仇成,皖国公,其墓位于常遇春墓北侧百米左右。1965年,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文物。2002年,经过中山陵园管理局的整治,目前仇成墓已经基本恢复,但神道往南迁了20米。神道上的石刻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着石人一对以及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

img60

仇成墓

明代文化游推荐路线

明孝陵(下马坊遗址公园、大金门、四方城、神道、陵宫区)——明东陵——刘基洞——明功臣(常遇春、仇成、吴良、吴祯、徐达、李文忠)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