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宁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武宁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宁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薛智韵一、武宁县经济发展现状(一)武宁县经济发展总体特征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2642万元,同比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91452万元,第二产业222677万元,第三产业1085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19.7%和18.1%。表1 2007-2009年武宁县生产总值情况表财政收入继续攀升。
武宁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_学林探赜(第2辑)

武宁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薛智韵

一、武宁县经济发展现状

(一)武宁县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2642万元,同比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91452万元,第二产业222677万元,第三产业1085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19.7%和18.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64∶52.69∶25.67。人均实现生产总值11304元,同比增长13.4%。2009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3.83亿元,同比增长23.1%;完成总产值61.74亿元,同比增长20.4%;完成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税收2.38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5.4亿元,同比增长25.6%。

表1 2007-2009年武宁县生产总值情况表

(数据来源:2006—2009年武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财政收入继续攀升。2009年财政总收入40073万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62万元,同比增长3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615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教育支出16324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2615万元。

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增加。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24221万元,比年初增长38.7%。各项贷款余额190030万元,比年初增长7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4263万元,比年初增长29.1%;人均储蓄存款8138元,同比增长26.5%。

(二)武宁县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武宁县遵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带动的原则,培植发展工业体系,着力打造了玻璃钻石、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矿产化工、纺织服装、医药胶囊六大产业。

汽车配件产业:武宁县充分利用土地、人力、水电等资源丰富优势,设立面积达1000亩的汽车配件产业园,园内以特优的政策扶持汽车配件企业发展,目前有13家汽配企业落户园区,力争通过3-5年努力做成重要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玻璃饰品产业:玻璃饰品是一种新型产业,已有6家浙江温州客商在工业园投资该项目,计划在2-3年内把武宁建成全国玻璃饰品生产基地。

矿产化工产业:武宁充分利用土地、人力、水电等资源丰富优势,建成生产面积达1000亩的矿产化工产业园,目前有中国五矿集团等8家矿产化工企业入园。

电子电器产业:紧凑型高效电子荧光灯即节能灯,是国内推崇的“绿色照明”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企业配套要求容易形成,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目前已有4家企业入园,共招收员工1200余人,发展势头相当强劲。

医药胶囊产业:武宁县现已有九江昂泰药业有限公司、九江昂泰胶囊有限公司和林全胶囊有限公司三家医药、胶囊生产企业。九江昂泰药业有限公司已通过国家GMP认证,是一家集西、中成药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两家胶囊企业属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点生产的专业厂家,也是江西省科技厅授予的省民营科技企业,年产药用胶囊120亿粒。

纺织服装产业:武宁县目前已有8家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产业链基本配套形成。为了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园,武宁成立了招工办公室、服装培训学校,为企业招收和培训员工。力争通过2-3年努力把服装园做成江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

二、武宁县产业发展布局

(一)第一产业发展布局

武宁县农业产业主要围绕水产、蔬菜、家禽、果林等主导产业展开,形成若干个特色产业基地。

柘林水库渔业区:该区范围系柘林水库,有可养殖水面24.22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的库湾25处,面积7.09万亩,重点发展经济效益显著、经营集约化、市场信息要求高、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加强苗木花卉、水产品基地和市场的建设。

修河谷地中部重点农业保护区:该区位于县中部,即修河两岸和柘林水库周边,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区。具有山、水、田、林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这里是农业重点发展地区,区内发展农业条件好,已形成相当的基础,重点发展在有利于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重要经济作物有积极意义的农业,以及适当地特殊环境的优势农业。

九岭山脉林、粮、牧区:该区位地县南部,属于用材林区、东部副区的发展杉木和茅竹等用材为主,南部副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加强棉、粮油、三竹、药材、果林、无公害蔬菜等特色种植,结合猪、鸡畜禽的饲养,形成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的生态农业模式。

幕阜山脉、油菜、用材林、粮区:该区位于县西北部,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以盛产油茶著称,西部副区以产油茶为主,油茶面积占全县的72%,北部副区以用材林为主。改善林业品种结构,发展以长速生用材林、竹类、经济林、果林为主导的经济林区,加强这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在山间平原适当发展水稻和油茶、特色家禽,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农副产品等特色蔬菜,但在坡耕地则需限制发展。

(二)第二产业布局

工业布局受到资源、区位、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表明:工业生产的相对集中既能产生很强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又有利于污染物集中处理,同时能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分工,因此,生态工业的布局应向着相对集中的方向进行。依照武宁县现有的布局和分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错位竞争,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工业向规划区域内集中,武宁县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在有利于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环境保护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形成“江西武宁工业园区”、鲁溪镇“百灵头工业小区”、石渡乡“盘溪工业小区”三个开发区现已端见规模,发展势头强劲。

除以上园区规划外,清江、石门楼镇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船滩、鲁溪镇重点发展大理石加工业,具体见表2。

表2 武宁县第二产业布局导向

img11

(三)旅游业布局

以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全力打好“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三位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功能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把武宁建成武汉、长沙、南昌等周边大中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后花园”。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四个景区”。“一个中心”即武宁山水园林城游客接待中心,“四个景区”即柘林湖武宁景区、武陵岩景区、鲁溪洞景区和九宫山南景区。

三、武宁县区域发展阶段判断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方法,我们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轻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5项指标对武宁县区域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和判断(详见表3)。

表3 武宁经济发展阶段指标分析

img12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10》和江西统计信息网)

2009年武宁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55.1美元(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按1∶6.83折算),三次产业比为21.64∶52.69∶25.67。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为55.6∶23.8∶20.6。城镇化水平达到39%。

根据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武宁县农业劳动力从业比重和人均GDP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虽然超过第一产业比重,但第一产业比重尚未达到低于20%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标准。城市化水平虽然高于初期阶20%的标准,但与中期阶段50%左右的水平相差甚远。这表明武宁县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现在仍然肩负着工业化的重任,还有较长的工业化发展的过程。

四、武宁县区域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武宁县不仅属于江西省重点发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而且是承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三个经济区辐射理想之地的组成部分处武汉、长沙、安庆之中心地位,处于江西省会城市南昌以及景德镇、鹰潭、上饶3个地级中心城市的近距辐射,武吉高速横贯南北,明显的区位优势为武宁承接南昌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交通日趋顺畅

随着将建成的武吉高速、即将开通的永修至武宁高速以及宋通一级公路和316国道改造的建设,同时武宁港综合码头建设,这些便捷的交通条件给武宁带来蓬勃的发展机会,有利于武宁县加快与长珠闽地区的对接。

3.资源丰富

武宁县境内高山耸立、群峦起伏,境内各种资源丰富。武宁县工业原料和矿产资源较多。境内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盛产优质稻、中药材、果竹、商品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为发展资源加工型企业和建材工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材料;矿产资源中金属矿种有钨精、锑、钒、铝、锌、汞、铜、钼、锡、铁、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石灰石、硅石、煤、磷、花岗岩、瓷土等20种。森林公园有九岭山森林公园,有“千鸟湖”之称武宁湖,有被称为“百里芙蓉帐”的武陵岩,有吴楚关隘之称的九宫山,有佛教圣地凤凰山弥陀寺和夏柳丹霞地貌等;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构成了利于农业、工业、和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天然条件。

4.生态环境良好

武宁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山地、丘陵、河谷等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有机结合形成了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除朝阳湖外水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地表水国家II、III类标准,植被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8.2%。这些都为武宁县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初步奠定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武宁三竹、油茶、果木、节能灯产业在全省占有较大的份额和影响,为相关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提升了武宁经济增长的竞争力和后发优势。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社会正处在结构转型,不少产业将向中部地区转移,具有较好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的武宁,无疑将得到更多的产业升级改造和经济发展的机遇。武宁县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经济部门,提高传统经济部门的科技知识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发掘与培植,构建有竞争优势的武宁特色经济。

(二)劣势

1.工业主导产业不明晰

工业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区位及人才科技结合不够紧密,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尚未建立,高新技术信息化改造资源产业步伐较慢,支柱龙头产业只有节能灯产业一种。武宁县的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工业化正处于初兴阶段,工业园区也尚处在起步阶段。至2007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只有63家,产品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仅有6家,在各个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和全部增加值每年都在增加的情况下,其所占GDP的比重反而有所下降。这些不利的因素构成了武宁县目前还未形成明确的工业主导产业,且支柱产业较为单一。

2.生态环境良好,但局部有下降之趋势

农业田侵占、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林区过量砍伐,森林质量下降较为普遍。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功能有所减退,陡坡开垦以及交通、矿产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侵蚀较重,导致水土流失。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综合治理能力相对薄弱

武宁县环境基础设施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治理能力仍相对薄弱。城市污水收集网络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乡镇未建设水处理设施,影响地表水水质安全,未建成规范的危险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所,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简陋,未能达到无害化填埋要求,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

4.科技含量低

武宁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新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缓慢,新型制造业发展缓慢。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进步主体,高新技术产品较少,新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特别工业制造业程度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资源效率低下,企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虽然生态农、林业重点工程不断实施,生态农业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农、林业总体的技术含量还是比较低。

5.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武宁县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人才、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管理队伍力量薄弱。此外,武宁县法规不完善,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工作不畅、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措施落后、管理基础数据缺乏及不准确等问题,不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机遇

1.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之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武宁只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前景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综合投资成本不断上升,而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外资在我国的产业转移呈现由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延伸的态势,这为武宁经济的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目前完善的产业基础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将是武宁实现经济结构转变的最佳契机。

3.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相继进入产业结构升级阶段,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周边生产成本低的地区转移,武宁若能在沿海产业转移之际,顺应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作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定能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

4.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提出十一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要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党在农村的工作重心。武宁县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和农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的农业大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时期,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面临较好的机遇。

(四)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武宁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外需萎缩,出口受阻,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影响武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

2.区域经济竞争加剧的挑战

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提出后,中部各省都在为率先崛起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想方设法吸引各类资源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由于中部省份之间,特别是江西省内各设区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比较明显,因而,在招商引资、扩大出口、争夺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对武宁的发展也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3.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

武宁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来看还比较低,集中反映在一产所占比重还较大,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在二产中,一般加工型产业所占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在当今产业升级加快的新形势下,这样的产业层次不仅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统筹城乡发展的挑战

武宁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破解这一矛盾,既需要庞大的投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项建设,又需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更需要创新社会管理等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任重道远。

五、武宁县经济发展对策

(一)支持主导产业建设

根据武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重点支持的产业主要包括:矿产采掘加工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电器业、医药产业、竹木加工产业及旅游业。要使武宁县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合理规划其布局。扶持壮大主导产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外向型和税利型非公企业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努力形成具有我县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重点发展培育服装(鞋业)、医药胶囊、节能电器、矿产、电子汽配工业。同时,要选择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特别是科技高效型、出口创汇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培育和发展一批工业龙头企业。

按照“园区式、低污染、高效益、技术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和投入产出比例较大”的要求,高起点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加强园区建设规划和项目布局规划,优化园区结构,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规范和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园区高效、便捷服务机制,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和产业群体,充分发挥各类工业园区的产业承载和集聚效能,培育发展汽车配件、玻璃饰品、矿产化工、电子电器、医药胶囊、纺织服装等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好矿产采掘加工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电器业、医药产业、竹木加工产业这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1)矿产采掘加工产业。矿产采掘加工产业是武宁县实力雄厚的传统产业。江西巨通、武宁煤矿、明星锑业、华源锑业等骨干企业,为该县工业经济财政税收贡献大户。全县矿产企业已达27家,投产22家,在建5家,待建2家;工业总产值137906.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7665.3万元,从事矿业人员达2103人。武宁县应营造良好的矿产资源投资环境,为全民创业拓宽门路,积扶持矿业发展,形成钨、锑、大理石采选加工为一体的矿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支撑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电子电器产业。武宁县在抓产业经济发展中,坚持强化工业园的载体作用,不断推进园区内的企业实行产业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电子电器支柱产业。在节能电器产业方面,开展以商招商,把量做大。2003年第一家节能灯企业——江西晨阳灯业有限公司落户武宁工业园,武宁即把它作为节能灯的龙头企业进行培植扶持。到2010年,预计园区节能灯管总产量可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5%以上,将成为国内节能灯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武宁应遵循产业特点,做大做强产业链。

(3)医药产业。医药产业是武宁的重要产业。武宁应抓好医药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材GAP种植、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及卫生产品和生物医药等,进一步扩大武宁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加快武宁中药产业化体系建设。

(4)竹木加工产业。竹子具有再生繁殖快、成林周期短、用途广泛等许多优点。大力发展“三竹”产业,是山区县振兴林业、发展林区经济、促进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最可行、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近年来,武宁县竹林面积稳步扩大,竹材产量不断增加,竹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武宁县经济建设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领域之一。武宁县政府应大力竹产业,振兴竹经济。

(5)纺织服装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是武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县内纺织服装产业链基本配套形成。武宁县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园,力争通过2—3年努力把服装园做成江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

(二)旅游业发展与布局

把旅游业当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以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全力打好“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三位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功能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把武宁建成武汉、长沙、南昌等周边大中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后花园”。到2010年,实现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年均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3亿元,年均增长20%,使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全县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乐活旅游品牌,优化投资环境,为武宁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提供助力,形成工业和以旅游业为首的第三产业共同支撑地方经济大局的格局。

以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全力打好“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三位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功能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把武宁建成武汉、长沙、南昌等周边大中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后花园”。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四个景区”。“一个中心”即武宁山水园林城游客接待中心,“四个景区”即柘林湖武宁景区、武陵岩景区、鲁溪洞景区和九宫山南景区。

(1)山水园林城游客接待中心。按照“城市即景区”的理念,打造特色鲜明、风格别致的旅游城市,增强其对游客的吸纳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及县内其他景区游客的接待中心和集散地。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旅游新城区,对建筑物的风格及色调进行协调管理。高薪聘请高素质、高水平的规划管理人员,严把旅游新城区的规划布局关、建筑风格关和功能配置关。把湖滨路、协和大道、宋溪沿湖地带建成山水园林城市的亮点和游客住宿、购物、娱乐的重点区域。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建成开放步红度假村、五星级步红国际大酒店、巨通休闲疗养中心、四星级县旅游宾馆、三星级景山宾馆、华澳山庄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接待设施;开辟县城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风味小吃城等购物和饮食市场;完善影帝娱乐总汇、苏亭山庄等娱乐设施。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县总接待床位达5000张以上,使武宁县城成为赣北地区仅次于九江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城市。

(2)柘林湖武宁景区。支持配合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抓好武宁景区的规划建设,把武宁景区打造成大庐山旅游圈内一个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功能突出的亮点景区。以平尧生态农庄、新光生态农庄、罗坪金天生态农庄为基础,按照生态经济要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全力打造武宁“农家乐”、“渔家乐”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国防教育基地、豫宁公园、古艾博物馆、浪琴岛度假村、古艾风情园、生存岛、幕阜亭度假村、红豆杉植物园等项目建设,完善观音岛、观湖岛、茶岛、艾园、九岭狩猎休闲中心、长墅源峡谷漂流、协和娱乐园等景点建设,引资开发百湾迷宫、墨斗山等岛屿,发展水上娱乐运动、豪华游轮观光、沙滩游乐等旅游项目,开发柳山,恢复柳山书院、柳浑精舍、涌翠亭等景观。

(3)武陵岩景区。通过招商引资整体开发武陵岩,进一步完善神雾山、武陵岩峡谷漂流、武陵岩山庄、九岭山森林公园等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游憩项目,拓展旅游接待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整合旅游资源,统一包装,统一对外宣传促销,做响“武陵岩”品牌,把武陵岩景区建成在省内外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重要景区。

(4)鲁溪洞景区。打通鲁溪洞后洞,加快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兴建宾馆、茶楼、休闲别墅和小木屋、庙宇等,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成鲁溪洞旅游接待休闲娱乐功能区。

(5)九宫山南景区。以九宫山南坡避暑度假区、上汤温泉保健疗养区、小九宫奇石秀水风景区为开发重点,引资兴建大型的温泉山庄、避暑山庄,建成九宫山南旅游接待中心,开挖人工湖泊,发展温泉疗养、生态保健、山地休闲健身、人工滑雪等旅游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功能性旅游景区。把太平山道教文化旅游作为九宫山南景区的一个宗教景点,使其相互补充、融为一体。通过招商引资维修太平山佑圣宫,恢复和重建万寿宫、万福宫、万禄宫、一天门、炼丹亭、巡山殿等景观,发展宗教朝觐、养生保健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国家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2]武宁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wuning.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