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议事性报道的议题设置

新闻议事性报道的议题设置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议事性报道有计划地设置话题,连续向受众发送倾向鲜明的报道内容,诱导受众树立某种观念。议事性报道是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说服受众的独特作用。

五、议事性报道的议题设置

议事性报道的主题称为议题,议题设置即议程设置,以多种同类事实围绕一个主题向受众传播新闻,以影响受众的思想为目的。议题设置可能包含若干客观性新闻,但大量新闻具有对事实的分析,用记者的观点引导受众形成特定的立场。在议题设置方面,遵循反涵化规律能够收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议题在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大量存在。1999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一项研究发现,20年前,“昨天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事件性新闻,在媒介报道中处于支配地位,而今天,新闻更青睐议题式报道。1977年,52%的内容为报告事件发生的硬新闻,而1997年,此类报道在报道的总量中只占32%;1977年,传统式新闻与软新闻(名人特写、丑闻等)数量之比为32∶15,而20年后,其比例颠倒为25∶40。这一变化的大部分发生在1987~1997这最后10年中[20]。该项研究显示,美国许多新闻媒体热衷于生活方式、著名人物、娱乐和名人犯罪及丑闻的报道,早已逐渐远离政治和国际事务等传统的硬新闻领域。在我国,机关报类媒体和市场化媒体在议题的设置上各有旨趣,前者的报道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占据新闻报道的最大信息量;后者则常常以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以及社会问题等大众话题为主。

议事性报道有计划地设置话题,连续向受众发送倾向鲜明的报道内容,诱导受众树立某种观念。在现代社会,媒介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判断。议事性报道是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说服受众的独特作用。这种报道方式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可围绕同一议题,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相关信息整合或分列,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传播的集约化。

1968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传播学者麦库姆斯(McCombs)和肖(Shaw)对北卡罗来纳州查珀西尔(Chapel hill)地区尚未决定投票意向的选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证实了媒介议程与受众关注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议事性报道作为影响受众思想的报道形式,是媒介有目的、有计划的报道行为,在报道内容安排上总是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议事性报道应该防止“填鸭式”的灌输倾向,尤其需要注意受众的信息反馈,把信息单向直流改变为双向对流,重视报道的针对性。传统的宣传式报道内容单调、充斥说教,无法吸引受众。议事性报道并非用说教和宣讲的办法,而是集结事实加观点的报道,常用不同的事实说明同一个观点,吸引受众的注意。随着新信息的增加,思维不协调的状况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受众改变原来的立场。一旦议事性报道忽略人们的接受能力,期望人们在短时间内实现认识上的倒转乾坤,就可能促使受众拒绝新闻的议题。

议事性报道仍然传播大量事实,以事实说服受众。通过选择某些同类事实,使受众对相关议题产生深刻认识,其关注度就会明显提高。在通常情况下,社会事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因为受众的关注而增多,也不因为受众的忽视而减少,但议事性报道由于集中了更多的同类事实,就能使受众改变对事态的关注程度,进而形成某种认知判断。

【练习与思考】

1.记忆黑体字的概念。

2.新闻有哪些特征,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这些特征?

3.如何理解新闻是对世界的构图?

4.新闻时效的意义是什么?

5.新闻表现媒体的立场都有哪些方式?

【注释】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0页。

[2][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86、385页。

[3][美]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4][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6页。

[5][美]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苏金琥等译,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第17页。

[6]张隆栋、傅显明:《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4页。

[7]Desmond R(1978),The Information Process:World News Reporting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Iowa:University of Iowa Press,1978,P.137

[8]Desmond R(1978),The Information Process:World News Reporting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Iowa:University of Iowa Press,1978,P.137

[9][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52页。

[10]李辉凡等译:《巴赫金全集》第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59页。

[11]载2003年8月8日《参考消息》。

[12]载2006年10月25日《北方新报》。

[13]李普:《记者甘苦谈》,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4]《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75页。

[16]《哲学大辞典》,第790、1710页。

[17]管翼贤:《新闻学集成》,(伪)中华新闻学院,1942年刊印,第2页。

[18]转引自[日]和田洋一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

[19]转引自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20]刘薇:《变化中的新闻内涵———美国主要媒体20年来新闻报道的变化》,载《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