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报对事件性新闻的主流化报道

市报对事件性新闻的主流化报道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县市报应充分利用事件性新闻的可读性,挖掘其潜在的社会意义,进行主流化报道,增强报纸的可读性。笔者以《慈溪日报》的探索实践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于是,在报社的组织下,一个以“关爱女孩”为主题的募捐活动迅速掀起。这组报道最后引起了浙江省委和中宣部领导的重视,以及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随后,中宣部又组织中央10多家媒体对马家富的事迹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市报对事件性新闻的主流化报道_转型中的传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思考( 一)

◎胡守华[2]

“主流化报道”,就是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时,努力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县市报应充分利用事件性新闻的可读性,挖掘其潜在的社会意义,进行主流化报道,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相对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而言,鲜活、生动的事件性新闻更具有故事性,贴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新闻价值更加突出。这类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除了可读性之外,还能通过人际传播形成舆论热点,因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县市报由于版面偏少,传播效果受局限,因而如何充分利用事件性新闻的可读性,就成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笔者以《慈溪日报》的探索实践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从事件本身挖掘人性之美

大多数事件性新闻往往带有偶发性,事件本身并不引人注目,有时甚至比较琐碎。如何将看似普通的事件“巧线穿珠”,使之体现高尚的情操、人性的光辉,就十分考验一家报纸的策划能力。

2006年3月,家住浒山街道太屺村的17岁女孩岑璐菁突然晕倒在课堂上,后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父母东挪西借,但治病的钱很快就用完了。女孩的同学和浒山街道得知了这一消息,向全社会发起了“拯救花季少女岑璐菁”的倡议,一些群众自发捐款数万元。慈溪日报社记者闻讯后,很快以《为了挽救花季少女的生命》为题,于3月16日对岑璐菁的不幸遭遇和这一捐款热潮进行了报道。报社编辑部了解到,这虽然只是一起普通的社会捐助事件,但由于岑璐菁是一个生长于农村的独生女,其父母为了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已不打算再生育,时逢慈溪市计生部门正在进行针对农村的“关爱女孩”宣传活动,如果将“关爱女孩”行动与救助岑璐菁的行为联系起来,无疑能大大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于是,在报社的组织下,一个以“关爱女孩”为主题的募捐活动迅速掀起。报社除了在显著位置刊登倡议,还对社会各界的救助情况、网民的关注热议等进行追踪报道,先后发稿20余篇,颗颗爱心,份份善款,也从四面八方随之涌来,仅仅一个月,就有5 000余市民踊跃捐款,社会各界捐款总额达26万余元。尤其可贵的是,慈溪5 000位市民爱心接力“关爱女孩”的行动从2006年3月一直延续到2009年2月,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慈溪市民为岑璐菁共捐助善款40余万元。由此,岑璐菁得以成功换肾,战胜了病魔,还于2009年2月被提名为全国十大自强女孩候选人。《慈溪日报》与此相关的报道后来还被省内外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一个关爱女孩、奉献爱心和反哺社会的大合唱就这样体现出人性之美,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动人乐章。

在事件背后诠释重大主题

每一则值得报道的事件新闻,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事件;媒体的责任不仅是给读者提供信息,还要将事件的本质呈现给读者,把事件与读者相关联的一面揭示出来,为读者提供参照和帮助。

2006年8月,时值盛夏,慈溪日报社一名跑社会新闻的记者向报社领导汇报了这样一条信息:近日,周巷镇湖塘村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因患白血病去世。这位叫马家富的村支书去世后,村民悲痛万分,许多与马家富非亲非故的村民,争着去帮忙搭建灵堂;晚上,大家又争着为他守灵。出殡那天,自发赶来为马家富送行的队伍长达3里。当时,这名记者请示是否将这一事件作为普通的社会新闻来处理,写一则动态消息,发在综合新闻版。但是,一名普通干部在患病去世后怎么会如此牵动群众的心?一位默默无闻的村党支部书记,以什么来获得老百姓的爱戴?带着这些疑问,《慈溪日报》编辑部经过探讨,决定将这个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再视情况而定。为此,报社选派一名副总编辑带队,先后在马家富所在的村、镇政府召开了4次座谈会,走访了湖塘村的多家农户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对马家富的领导、同事、妻子、朋友等深入采访调查。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编辑部发现,马家富作为一个创业能人,舍小家为大家,23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建设成为省级文明村和小康建设示范村,终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在他身上,体现了三种精神:一是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新创业精神;二是以人为本、心系百姓的群众情怀;三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这不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好典型吗?这个典型体现了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价值,而且他立足本土,能够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为此,《慈溪日报》编辑部对报道作了精心策划,首先在头版以一个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立在百姓心中的丰碑》,全面展示了马家富的感人事迹,之后又以3篇小通讯对马家富的人生观、群众观、生死观作了多角度的解读,一个全心全意带领村民奔小康的优秀村书记形象跃然纸上。随后,又连续刊发5篇评论员文章,揭示了典型人物的现实意义。此后在慈溪掀起了学习马家富的高潮,宁波市委作出了向马家富同志学习的决定,并组织了马家富同志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对此,《慈溪日报》又及时跟进,连续刊发了20多篇报道,扩大了马家富这个典型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这组报道最后引起了浙江省委和中宣部领导的重视,以及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中宣部部长在有关材料上批示,说这个典型值得宣传。随后,中宣部又组织中央10多家媒体对马家富的事迹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马家富“创业富民好支书”的典型就这样深入人心。

突发事件强化舆论引导

县市报由于生存地域狭小,在一些负面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受到种种报道限制,有时还会出现“有闻不录”的情况。但是,由于县市报具有信息灵通的优势,面对突发事件往往可以争取新闻的第一落点,只要自己主动出击,就有可能争取新闻发布的主动权。

2008年10月,慈溪市体艺幼儿园的部分家长怀疑该园给孩子食用的油品有问题,很可能是“地沟油”,随后分别把孩子送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有200个孩子出现“肠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一时流言四起,孩子的家长情绪激动,形成了冲击政府部门的事件,当地卫生局的两间办公室被愤怒的家长砸坏,部分家长准备进京上访。时值三鹿奶粉事件在海内外闹得沸沸扬扬,慈溪事件发生两天后,省内外多家媒体也齐聚慈溪,准备就此进行炒作。为此,《慈溪日报》采访此事的记者通过报社主动向慈溪市政府汇报,建议政府主动发布权威信息,以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当地政府采纳了这一意见,立即组织卫生部门积极介入,并在事件发生两天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家长和媒体关心的食用油检测结果、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了发布。随后,《慈溪日报》和慈溪市委、市政府通力合作,在近10天的时间内,坚持每天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一篇消息,就事件的最新进展进行追踪报道,内容涉及幼儿园事件经过、专家的意见、政府的态度、检测和处理的结果等。根据网上查阅的资料,《慈溪日报》是对这一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报道最及时、最充分的媒体。按照“查明真相,妥善处理”的指示精神,卫生部的专家专程来慈溪对患病的孩子进行了体检,结果表明,“肠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幼儿常见的疾病,与食用油的质量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自此,这起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舆论逐渐平息。虽然《慈溪日报》对这个事件的报道仍稍嫌迟缓,但从总体来看,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突破。县市级的党报从以前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哑然失声”或淡化处理,到主动介入、率先报道并全程跟踪,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正面传播效果。

【注释】

[1]市级的党报从以前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哑然失声”或淡化处理到主动介入、率先报道并全程跟踪,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正面传播效果。*作者简介:胡守华,主任记者。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结业,从事新闻工作20年,现任慈溪日报社副总编辑。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县市报对事件性新闻的主流化报道》发表于《新闻战线》,获中国城市党报论文一等奖。

[2]县市级的党报从以前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哑然失声”或淡化处理到主动介入、率先报道并全程跟踪,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正面传播效果。*作者简介:胡守华,主任记者。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结业,从事新闻工作20年,现任慈溪日报社副总编辑。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县市报对事件性新闻的主流化报道》发表于《新闻战线》,获中国城市党报论文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