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的范式,政务不公开要追究责任

新闻的范式,政务不公开要追究责任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新闻以连续图像的演示叙述一个事件,最能说明这一范式。下面则是一条没有“构图”感的新闻,与其说它是新闻,不如说它是一则条例的公告:政务不公开要追究责任据《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2月7日报道,近日,重庆市制定了《关于违反政务公开行为的处理规定》。《规定》要求,如有违反政务公开的行为,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新闻的范式

显示新闻属性的表达方式,称为新闻范式,是对世界的一种图式化再现。新闻是一种图式,以一幅幅画面再现外部世界,让人们认识千姿百态的生活。正如李普曼所说,新闻是“世界图像”[8],报刊对生活的反映形成拟态环境,导引人们对世界的感受。新闻把现实生活中的若干画面连续不断地注入人们的脑海,许多画面包含着世界的一束动向,人们从不断积累的画面获得经验和知识,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新闻展示的图景,由记者的叙事形成一个个小的构图,构成片断性的外部世界。这种范式给记者一个统一的表达规范,具有库恩所说的“范例、范型、模式、模型”的意义[9]电视新闻以连续图像的演示叙述一个事件,最能说明这一范式。新闻图式体现在叙事之中,多帧画面的组接在于显示某种意图,不可避免地形成图式特征。记者的报道由构图过渡到拼图,把人物和事态的交互作用、情节和细节的融汇互补,纳入事态变换的延伸。叙事文本从一个时空移往另一个时空,演示了外部世界的崭新变化,不同事象显示出不同的态势。叙事将外在世界浓缩,对事件的展示和分析就更有意味,这样,记者通常把几个相互连缀的事象画面一一展示出来,整合事件的全貌,从而完成新闻的拼图。如下例:

奥地利议员异国重逢耄耋生父

新华社电:一名62岁的奥地利维也纳市议员近日与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散的希腊籍生父重逢,在当地传为佳话。

几十年来,福尔克马尔·哈尔瓦内格经常向母亲询问自己的生父,但直到1995年母亲去世,他才得到了第一条关于生父的线索。哈尔瓦内格今年8月在希腊科孚岛度假时,接到秘书的电话,得知失散60多年的生父地址。几经辗转,他终于在希腊北部城市塞萨洛尼基找到了自己的生父乔治·庇特尼斯。

“我太激动了,从昨天开始我就高兴得吃不下饭了。”和儿子重逢的庇特尼斯说。哈尔瓦内格表示,他首先要了解的是生父这几十年是怎么度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庇特尼斯被德国占领军抓到奥地利做苦工,在那里认识了哈尔瓦内格的母亲伊丽莎白,并于1944年生下哈尔瓦内格。德国战败后,庇特尼斯被遣返回了希腊。后来,伊丽莎白改嫁他人。庇特尼斯则迄今仍然独身一人。直至1957年,庇特尼斯和伊丽莎白还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后来哈尔瓦内格正是通过这些书信才找到自己的生父。[10]

这则新闻展示了如下几幅图景:(1)“几十年来,福尔克马尔·哈尔瓦内格经常向母亲询问自己的生父,但直到1995年母亲去世,他才得到了第一条关于生父的线索”(回忆的图景);(2)“哈尔瓦内格今年8月在希腊科孚岛度假时,接到秘书的电话,得知失散60多年的生父地址”、“‘我太激动了,从昨天开始我就高兴得吃不下饭了。’和儿子重逢的庇特尼斯说”(现实的图景);(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庇特尼斯被德国占领军抓到奥地利做苦工,在那里认识了哈尔瓦内格的母亲伊丽莎白”(历史图景)。正是这些不同图景,展示了一则漫长的历史事件,图式系列真实地反映了在法西斯迫害下人们的痛苦经历。

下面则是一条没有“构图”感的新闻,与其说它是新闻,不如说它是一则条例的公告:

政务不公开要追究责任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2月7日报道,近日,重庆市制定了《关于违反政务公开行为的处理规定》。《规定》要求,如有违反政务公开的行为,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该《规定》指出:对政务公开工作,未纳入本地区、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组织领导不力,或者避重就轻,只公开一般事项,不公开重点事项,致使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到位、走形式、走过场的;不按规定的内容、时限、程序进行政务公开,又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改正的,要对该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有关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要使其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免去其所任职务,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规定》强调:在政务公开中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应公开而不公开或经责令限期公开仍拒不公开的;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欺骗群众和上级组织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即使公布《规定》,也可以写出事件,以构图的范式表达。比如,这个规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在什么地方发布的?发布的背景是什么?都可以人物或机构的图式介绍,再现几幅画面。上面这样报道这条消息,没有体现出新闻的本性,实际是文件内容的缩写,不是新闻。

新闻必须是一个事件,是一个图示构造,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跨度。麦茨曾指出,叙事的功能之一在于根据某种时间架构(即事件时间)创造另一种时间架构(即叙事时间)[11]。一条新闻的表达范式是如此,多条新闻的构图则更能再现较大的宏观图景。这时,构图就像一张张图画凝聚了宏大叙事内容,时间减缩了,内容紧缩了,接受者经过阅览多条新闻重建了客观世界。许多常看电视新闻和读报的人,虽然没有到过北京和天安门,但他们知道天安门广场的建筑布局、人民大会堂前的宏伟壮阔。这是无数条新闻在他们头脑中积累的图式效应。新闻构图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人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的再现。记者的新闻拼图同人们头脑里拥有的任何图式一样,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始终是开放的,后继新闻不断补充甚至改变旧图式,世界面貌的变化便逐一展现出来。

受众无法亲临事件的现场,越是宏大和遥远的事实,越无法亲自感受,他们只能从新闻媒介的窗口观看世界。在媒介发达的时代,媒介真实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生活真实,人们借助媒介了解生活环境,借助事实把握世界。受众接受信息虽有所选择,但他们无法放弃媒介眺望社会;受众接受新闻虽有所偏好,但他们最关注媒介提供的重要内容。受众在每条新闻中得到的虽然是零星的生活片断,但这些片断的不断积累,在他们的头脑里拼成一幅完整的世界画面。

新闻通过特有的范式记录了具体生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再现了具体生活。人们正是面对这条连续展现世界的“画廊”,体验人类生活的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