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培育及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培育及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指导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良性互动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富有成效,在2005年5月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得到专家视察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建议推广。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培育及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目标

针对土建类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的特点,根据“培养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为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更好地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毕业设计这个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性和总结性教学环节中,以工程为背景,面向生产实际,结合本科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改实践,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产、学、研”合作网络,精心培育和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强调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系统工程,实现“五个结合”,全过程质量保障,全面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当前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技术—工程之间联系脱节、科学研究与应用脱节、设计题目与工程实际脱节、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动力不足、机制不配套的问题。

(2)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毕业设计校外实践难度大、缺乏稳定的基地、经费不足,毕业设计选题面窄、过于理论化和单一化,难以进行以现代大工程系统为背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3)如何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将科学研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因长期身处学校教学环境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质量保障机制,如何克服这方面的矛盾,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在东南大学蒋永生教授负责、本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的“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和江苏省教委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东南大学近期通过的新一轮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设的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着重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深化研究。课题重点研究以下方面的内容。

1.积极探索和进一步完善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实现指导教师在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报考研究生、就业指导、专业课学习等方面提供咨询帮助,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提供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将毕业设计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精心培育和建立稳定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产学研结合,借助社会力量,开拓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的新路。

搞好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课题将依托广大教师多年来建立的庞大的、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精心培育组成相对稳定的、机制灵活的、可跟踪最新技术、学以致用、热心支持学校教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观念,有利于克服教学经费不足、实践教学难度大的困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了解国内外工程实践中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增强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3.探讨与研究以工程为背景,以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究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新方法。

21世纪倡导的新教学理念是: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转变。这一新的理念应该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如果其指导观念带有创造性,并与时俱进地锐意改革,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指导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由于知识结构、学校环境及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校外实践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难度相当大,无法提供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和条件。而没有以工程为背景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就无法真正落实。此外,指导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良性互动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依靠社会力量开展毕业设计、紧密地联系实际、具备现代大工程背景的基础上,课题组实行“五个结合”,体现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三元教学模式,采取三阶段全过程质量控制和保障,即选题具有真实性,设计与科研兼顾;指导方式校内外联合,优势互补,及时到位;能力要求与毕业设计答辩标准的统一性。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实现理论向实践、传授向学习、学习向创新的转变和升华。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

1.全面实行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学生提前参与各科研课题组,听取专家的讲座和学术报告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撰写小论文,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资料文献搜集和阅读,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实现与下一阶段毕业设计的“无缝接轨”。近两年的实践表明,这是十分成功且独具东南大学特色的举措,切实可行。

2.提出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毕业设计的新思路,通过产学研结合,培育和建立一批稳定可靠、机制灵活、互惠互利、涉及土建类各领域且代表当前国内最新技术水平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强大的社会办学力量,以工程为背景,优势互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富有成效,在2005年5月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得到专家视察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建议推广。

3.毕业设计始终坚持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快从“教学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毕业设计强化“五个结合”,体现“三元”教学思想,建立“三阶段”全过程质量保障机制,开拓了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的新思路,效果显著。

四、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课题研究的思路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以掌握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针对土建类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的特点,根据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紧紧扣住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的思路是坚持以现代大工程为背景,以“研究型”教学方法为指南,秉承产学研结合、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新理念,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培育和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精心整合毕业设计中的各个环节,明确要求,加强考核,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机制,以达到提高素质、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增加技能、锐意进取的实践性教学的目的。

2.方法

本课题将在遵循总体研究思路的前提下,按照研究与实践并举、实践基地的培育与壮大同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灵活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与全过程质量保障机制相匹配的方法,探索土建类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五、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舒赣平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

img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