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之一。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指导教师、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1
——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为例

陈 青[2] 熊春华[3]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之一。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指导教师、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独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能力。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离开了创新教育,社会、经济、科技的创新将无从谈起,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逐渐引起了国内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部分高校也对创新教育的实践运作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国内关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对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明显不足。而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是其重要的标志,高职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形成一个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

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思想观念、素质教学、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均带有很强的传统高等教育的印记,学生学习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考”。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重专业知识教育、轻综合素质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创新能力培养是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通病,和社会需求不相符。

(二)教师本身的认识不足

目前,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对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趋向的深层次分析,且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素及其在相关工作岗位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导致了高职教育中创新教育的立足点不够清晰。尤为重要的是,高职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创新教育必需的教育观和师生观,很多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科研能力方面都亟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创新能力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创新精神,是指在创新活动中高度的劳动热情、自信心、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二是创造性思维,即创新过程中的思维,它是创新活动的核心;三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一切创新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把创新的思想变为现实。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扎实的知识和一般能力为基础,是从一般能力发展而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和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及有关能力相联系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一步培养的。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动机,是实践的指导思想,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没有先进的行动和成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逐渐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理念必须不断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面向的是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能力的具体化应用则是创业能力,如果职高院校毕业生具有创业能力,必定可以将其推入一个新的较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发展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高职教育的含义包含两方面:一是指高等教育;二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实施教育时,很容易偏重其中某一方面。例如,有的院校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而有的学校则完全倾向于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技术,不仅忽视了理论学习,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而且缺乏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实践工具微小的变化就会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新工具的顺利操作,导致原有的实践培训效率非常低下,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为了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必须改变现有的一边倒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注重学科课程教学,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包括本专业基础理论,而且还应包括相关专业基础理论,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如增设多种科研实训项目或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等。要准确定位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编写教材,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三)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责任。创新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教育者的素质和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的各种能力要素的整合和升华。作为高职教育创新人才的培育者,高职教师本身就必须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结构的养成,才能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挥最大潜能。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营造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其次,教师应建立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对象,提出自己的见解,确定具有特色的研究意识、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最后,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业务水平。教师本身的科研业务水平也是实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如果能从教学教育活动出发,结合自身专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提高教学质量,更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选取,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应坚持理论适度的原则,进行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改革,充分吸收本专业最新的成果,注重新技术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体现,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束缚,根据高职教学和学生的需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性、探究性、研究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在教学手段上,要学会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现代化和多样化,创设情景,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践环节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如实践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附属物的传统思想,树立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的观念。其次,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教学模式。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更新和增添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应改变现有的验证性实验为以设计性、探究性为主线的开放式实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改革了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即将验证性实验教学改革为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并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和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推广使用,发现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必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建立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建立企业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运用能力、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实践效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利用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并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高职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Silviaa P J,Wintersteinb B P,Willseb J T,Baronaa C M,Crama J T,Hessa K I,Martineza J L,Richarda C A.Assessing Creativity With Divergent Thinking Tasks:Explor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New Subjective Scoring Methods[J].Psychology of Aesthetics,Creativity and the Arts,2008(2):68—85.

[2]Weihua Niu,Dan Liu.Enhancing Creativity:A Comparison Between Effects of an Indicative Instruction“to Be Creative”and a More Elaborate Heuristic Instruction on Chinese Student.Psychology of Aesthetics[J].Creativity and the Arts,2009(3):93—98.

[3]王欣然,徐晓媛,姚文兵.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级人才[J].药学教育,2009(1):5—8.

[4]胡燕,李祖超.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比较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79—682.

[5]季敬璋,吕建新.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9 (1):70—72.

【注释】

[1]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编号:08N133-G)。

[2]陈青,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高分子流变学

[3]熊春华,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化工工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