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超级媒介的承诺与幻想

互联网:超级媒介的承诺与幻想

时间:2024-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地讲,互联网是一种媒介,是传播的技术手段。有人据此认为互联网是超媒介,是吞噬其他媒介的巨人。卡斯特勒不满足于混淆技术和社会,他还把网络等同于社会,可实际上网络只是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之一。

互联网:超级媒介的承诺与幻想

在切实成为普遍应用的传播工具和媒介之前,互联网曾让人浮想连翩。它的伟大潜力,让所有希望通过新技术建设“网络王国”和“地球村”的人把它当成了乌托邦,以为自由、智慧、实时、友爱、无界交流的网络空间从此可以梦想成真。互联网让人与人沟通,实名可,匿名也可,社会等级就此完结,集体智慧得以发展,以电视为象征的、让个体沉溺于被动状态的大众文化的束缚不复存在……关于互联网的话语,就这样沉浸在异想天开的进步论当中,美国学者和社会中间层的想法倾向于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法国知识分子则表现为空想社会主义(法国有工程师之间社会连带关系的传统);同时伴随着对普通人所担心的风险的批判,如色情可肆意接触、基本自由被侵犯、个人信息被过滤、社会只由联网者组成因此碎片化,等等。

狭义地讲,互联网是一种媒介,是传播的技术手段。[1]更确切地讲,它的广阔可能性来自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特征:只要让电脑联上网络,就能传递和接收文字、音乐、图片和活动影像,还能查阅数据。根据认知能力的自然特点发明的“超文本软件使浏览更便捷。人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建立联系进行的,网络软件也按照模块和合成的思路运转,由此带来了真正创新的信息搜索设计:互联网,一种可以运用共同语言获取不同资源的体系。有人据此认为互联网是超媒介,是吞噬其他媒介的巨人。它普世、灵活、传输方式独特、使用成本低,它是独霸天下的未来媒介。互联网不是已经对书写和视听构成激烈竞争吗?因为它能随时随地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的文字和图像?它不是也已经对图书、报纸,甚至电视这些极度缺乏与公众互动的老媒介构成了威胁?它会不会作为技术大汇总的成果,最终吞噬其他所有媒介?将来用电视能上网,图书电子化,电视频道和广播节目全都网络化?西方国家的链接指数递增,也可能在几年之内推出家庭整体技术,与知识和与娱乐的新关系将被普及:这种关系说到底是个人主义的甚至是分裂成极小单位的,它介乎游戏和学习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互联网让人既能觅寻所爱,又能公开个人创作;它一方面打破了严格的学者分析型思想的独裁,另一方面也超越了大众媒体文化和被动性的暴政,不愧为自由媒介和媒介之王。

曼纽尔·卡斯特勒(Manuel Castells)的网络海市蜃楼

曼纽尔·卡斯特勒比同时代的其他预言家更好地体现了因“新技术”赫然出现而问世的技术至上的社群乌托邦观点。1996年至1998年间,他出版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著作(英文),当时正值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大谈“信息高速公路”,欧盟委员会也计划建设“信息社会”。卡斯特勒是研究社会地理出身的,他的思想带有马克思和图雷纳的印记,同时也承认受到麦克卢汉、伊尼斯、鲍德里亚等人的影响。他认为一个建立在“信息资本主义”和“虚拟文化”基础上的“新社会”即将出现。其推理过程如下:在全球化时代,流动(尤其是金融流动)的作用日益显著,资本主义因此受到影响;信息与传播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关系不再为等级所困扰;多媒体文化成为时代的基础文化,实现了人们对平等的网络世界的愿望,对现实和他人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样一个世界没有官僚主义,也不为大众所控制,一切以个体为中心,这样的世界很诱人,因为它满足了研究反思社会学学者在当代文化中观察到的某些期盼。但是,在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完结说的传统理论面前,上述说法并没多少新意。它的主体显而易见是技术决定论:社会不被视为被信息与传播技术塑造、加工而造成的复杂互动,而是被简单等同为信息和传播技术(“技术即社会”)。卡斯特勒不满足于混淆技术和社会,他还把网络等同于社会,可实际上网络只是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之一。这种观点是对社会的单维再现,结果是抹杀差别,它既有启蒙时代的民主解放梦想,也有价值和政治选择被掏空的冰冷的理性主义。事实表明: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质疑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一直就是按照劳工市场分工的原则运行的,有的市场运行良好,受过培训的知情者组成网络,有的市场运行得差些;对大多数人来说,占有、使用信息与传播技术并不容易;信息不是知识的同义词;虚拟不是一个形而上的实体,可以让人从此进入摆脱了社会重力的世界……三十年前谈论“消费社会”的时候,人们以为那样的社会是自成一体、自行发展的魔鬼,研究已经证实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如今谈论“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又有人重蹈覆辙,以为这样的社会兀自存在,不是把它奉若神明就是将它贬为尘泥。这类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它反映出来的唯一真实,就是某些传播手段在社会和物质方面格外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