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互联网看大众传播媒介

从互联网看大众传播媒介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信息流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双向和对等的自由传播理念。特别是某些对于互联网具有高度兴趣的“黑客”,破坏别人的网站或以移花接木的方式来散布不实消息的目的只是为了磨炼技术或挑战自己。上海的麦当劳网站就曾经被黑客入侵,移花接木到黑客所设计的网站,结果网民搜集的优惠信息,其实都是黑客所发布的,造成了很大的纷扰。

5.4 从互联网看大众传播媒介

传统上,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的界限十分明确;大众传播媒介虽然传播效果强大,但是只能对匿名大众进行传播,且无论信息是否真切,也不论接收者将如何解读,同一媒介只能以相同的信息向所有的接收者发送信息。相对于此,人际传播媒介的传播能力虽然远不如大众传播媒介,却能够以特定人士为对象进行传播行为,同时也可以进行对称式的双向互动,因此在针对性及个别性上较大众传播媒介为佳。这两种传播方式各有所长,也难以兼容并蓄,因此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其传播功能。这种壁垒分明的状况由于互联网的问世而被颠覆。基于其平台的特性,互联网不但可以同时呈现各种类型的信息(文字、声音、视讯、动画),而且可以通过数据库和各种软件协助使用者迅速地接收、搜寻及发送信息,完成工作,与人沟通和休闲娱乐。就是在这种强大的功能下,以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和手机结合的传播机制已经大幅度地盘踞了人们的生活[20]

就传播能力而言,互联网在对象上,既可以与匿名大众,也可以针对个人进行传播;在信息上,既可以发送单一信息,也可以根据对象的要求专属订制;在反馈上,既可以作为统计调查的管道,也可以进行追踪响应;在拥有权上,至少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既是传播者,也是接收者[21]。然而,以互联网为中心所建构的这张无所不在又密不透风的信息网,虽然将人类的信息生活带到了一片新的高原,但是却并非没有隐忧。

就信息流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双向和对等的自由传播理念。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在浩瀚如海的信息中,来自政府、媒介和各类组织的信息只占了很小的部分,而绝大多数的信息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商业信息和背景各异的人们的即兴之作。这些信息可能十分专业,也可能只是心情抒发,甚至可能是小道消息和危言耸听,或是毫无目的的恶作剧。对于生活异常忙碌的现代人而言,面对各种对其背景毫不了解甚至是匿名的来源所发出的信息,更难判定其真伪和信息质量,因此互联网的开放性反而可能制造更大的社会纷扰。特别是这些非专业性的信息发送者的动机,往往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与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差异颇大。互联网上,除了网友外更有许多专业人士为了兴趣和分享,以无偿的方式,根据其专业知识对各种重大社会事件或现象提出看法与建议。这些专业人士既没有截稿压力,也不需以此为营生,更不需要借此建立声誉,也不必接受来自政府或组织的压力,并且往往比专业的媒介工作者对该事件或现象更具备专业素质,因此其发布的信息往往质量很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期间,就有许多医生在互联网上为文,对病症及自我判断进行介绍,并且告知社会大众如何预防和提供在线问诊等服务[22],发挥了罗伯特•莫顿(Robert C.Merton)所说的“社会守望功能”。

但是,也有许多网民,在匿名的保护伞下,任意制造谣言,散布不实的消息;且有时候这种恶意运用根本没有目的,只是为了好玩或恶作剧。特别是某些对于互联网具有高度兴趣的“黑客”,破坏别人的网站或以移花接木的方式来散布不实消息的目的只是为了磨炼技术或挑战自己。上海的麦当劳网站就曾经被黑客入侵,移花接木到黑客所设计的网站,结果网民搜集的优惠信息,其实都是黑客所发布的,造成了很大的纷扰。至于基于利益或目的,通过互联网对他人甚至国家进行的攻击、抹黑或非法行为就更不可取[23]。因此,在以互联网成为传播主流的时代,政府除了对各种发布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中的信息必须加以注意之外,对在互联网上所流传的各种信息更应该加以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