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与意识

互联网与意识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互联网与意识2008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报道一个案例,一个人由于遭网络通缉,而内心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最终选择自首。新媒体所引发的深远影响已非一国政府所能扭转,西方学界提出变更传统学校教程,让孩子从小掌握新媒体技术,避免沦为未来“新文盲”的理论,值得重视。与此同时,则对其内容与参与者的复杂性感到爱恨交缠,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节 互联网与意识

2008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报道一个案例,一个人由于遭网络通缉,而内心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最终选择自首。这从一个方面说明网络空间与人的心理空间的相互影响。

每一个时代的变迁,总会诱发不同的应对态度。老百姓选择的应对态度会决定个人或家族的荣辱,组织所选择的应对态度可能影响它的成败,选择留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则要面对改朝换代的风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的互联网,伴随各种通讯、娱乐等产品,以日新月异的方式,片刻不停歇地更新和创新软硬件技术、产品设计与内容,让哪怕再迟钝的国家,都能感受到这是一股新的媒体革命浪潮,来势汹汹。这股浪潮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发挥到极致,而它带来的巨变将伊于胡底,还看不出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比起人类史上其他的技术/产业革命,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今可以确认的变化,就是它打破了平面媒体和传统电子媒体的单向化、喂食化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政府和资本家对主流媒体掌控的绝对优势。而这些变化的革命性就在于,它不只是在技术或传播方式或商业模式上的变异,更将引发政治文化社会、道德等全方位的变革。

全球化的浪潮与新媒体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人类朝向崭新的美丽新世界,还是更不确定的未来?新媒体所引发的深远影响已非一国政府所能扭转,西方学界提出变更传统学校教程,让孩子从小掌握新媒体技术,避免沦为未来“新文盲”的理论,值得重视。就像20年前不重视创意教学/普及教育,乃至以训练工人的心态办教育的国家,今天都面对一大群难以在新经济时代中转型的产业工人一样。今天如果还以为新媒体只要在资讯科技和传媒等科系中传授,而不是普及到所有学子,20年后,很可能又将面对一群无法自在融入新媒体生活,更不能从中找到创业或就业机会的“新文盲”。

然而新媒体的真正冲击,还不见得是未来的就业问题。新媒体的使用者和内容制造者像细胞分裂一样以倍数成长迅速扩大。当所谓小众成为恒河沙数般难以受个别政府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有效管制、统合乃至出现跨国界的联合力量的时候,其实就意味:

一,意见的垄断可能性越来越低;

二,传统意义上对媒体的控管方式和思维必须改变。

对开放社会的政府来说,这种变化不难适应,但对非西方的许多新兴国家,特别是相对保守的亚洲社会领导人,则是挑战宽容度、应变能力、智慧的大题目。

现代意义的媒体出现以后,一直在资本家和统治者之间摆荡。面对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般快速蔓延的新媒体,许多社会,无论民间或政府,都有措手不及之感。然而因为新媒体的形式已经在短时间内成为经济与商业的重要环节,唯有硬着头皮迎战。与此同时,则对其内容与参与者的复杂性感到爱恨交缠,不知如何是好。

控管不易的原因之一是它的跨国界与难掌握(如蓝牙),原因之二是形式的推陈出新及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否定内容就很可能也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很可能就否定了一种商业模式。

这么看来,“否定式”的排拒某一种新媒体,显然不是聪明的主意。于是,以既有的规范针对个别内容的控管,看起来就比较可行,这也是当前许多政府所采取的做法。然而,因为跨国界与难掌握的特性,执法上的挂一漏万就势所难免,也进而引发公平性等问题。

新媒体除了对政府是一大挑战,其实对比较保守的社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有的法律、道德乃至价值观,很可能再过不久,就将在面对新媒体时出现左支右绌的困境。就像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以及电脑时代开始的数码鸿沟问题,生于新媒体时代的新人类,对坚持以“前新媒体”时代的法律和道德观运行的上一两辈人,能遵礼奉行如仪乎?如果制度必须向前看,那共识的凝聚需时漫长,主政者更应该尽早打开胸襟,以开放的态度为不同世代的人群提供议论乃至争论的平台。

新媒体并不可怕,无论它的形式或内容,都将面临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的演变过程。它只是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而每一个时代的变迁总会诱发不同的应对态度。老百姓选择的应对态度会决定个人或家族的荣辱,组织所选择的态度可能影响它的成败。

一、互联网延伸了人的触觉空间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交往已经打破了空间的限制:QQ、Email、blog等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密切,心灵也更加贴近。网上海量的信息包括新闻等,已经使人们能与各种媒体形成互动,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看法。人们在这种不断的互动、交流、讨论之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心理认知等意识类的东西。也正因为这种交流讨论,使得人们的观点表述越来越准确,完善,但是也会使得人们的观点走向偏激。这样一种不断交流讨论的过程,不仅让网民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活动,也有可能激发网民的个人无意识,甚至集体无意识。

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空间,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空间连接在一起。对人类来说,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这个虚拟空间就像真实空间联系事物那样联系着我们。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可以居住、做事情、享受爱情、交流、构建社区、学习甚至结婚,实现人类社会化的进程。这个空间还可以作为一种治愈心理疾患、丰富精神生活、扩张精神和情感的工具。而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能,是因为它放大了我们意识的某些方面。

电话响起,女儿接听,远处传来妈妈的声音,“听说新加坡水灾,你们那儿受影响吗?”妈妈焦急地问。女儿说:“哪有水灾,我怎么不知道呀?”

弄明白了,原来是大雨后局部小淹水,由于在新加坡中国新移民多了,中国媒体报道了这则新闻,做妈妈的一听,新闻都报道了,肯定情况严重。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时代,信息传播之快。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发生的状况,当地偏远乡区可能还不知情,但全球各大都市已接到消息。

互联网不但被看做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容器,也被看做是一种广泛交流的渠道。信息,正如通常所认为的,是一种交流知识和智力的活动。事实上,在未来,互联网和虚拟现实将变成人类最好和最容易的交流平台。

虽然通过网络人们很难了解交流对象的个人特性,但是这种缺陷实际上也加强和训练了我们人类的内部知觉能力。这是因为通过网络,我们也许看不到交流对象,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嗅不到他的气味。要全面地了解对方,我们被迫延伸其他更敏锐的感知潜能,就像盲人有着极其敏锐的听觉一样,因为眼睛看不到,而它只能发展自己的听觉。另一方面,互联网能够放大我们的意识的原因在于它有穿越全球并接触各种人的能力。我们能够用网络进行创造和交流,在这个网络上,有我们越来越亲近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亲朋和同事,我们自身会感到有一种意识和心灵的膨胀影响,而这些会促使我们认识更多的想与我们交流的人。

在意识中,我们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一切。事实上,你仅能够在你的心灵所在的地方。我们能坐在那儿看电影,但当我们的心不在那里的时候,我们的真实存在也不在那里了。这表明我们的意识可以穿越时空去和当时感官上不在现场的人在一起,我们和电影中的人物命运息息相关,你仿佛也置身于主人公生活的场景和他同呼吸,共命运。这种作用在网络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使我们有能力跨越时空的限制,和那些在我们的意识中不存在的人在一起。在网络空间和朋友交流,即使远在天涯,也会在意识中觉得朋友就在身边。互联网使我们的意识无限延伸和扩展,放大了我们的意识。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意识空间,使我们的意识得到释放和放大。根据意识理论,我们都有一种独立于自己的身体的内在意识。有了网络以后,现在人类有条件比以前更多的发展这个自我,而且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需要这个自我。正如网络心理学家约翰·素勒(John Suler)所说,如果这种自我意识存在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通过真实接触和通过虚拟真实的接触之间就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了。

二、互联网成为人的意识的放大器

综合来看,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意识的放大器。有学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说明此论点:一是从个人意识的放大来认识意识的放大器;二是从群体意识的放大来认识意识的放大器。

个人意识的放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首先,从互联网本身来说,它是个巨大的信息包容器,包容很多的信息(信息是知识和智力的交流)这些信息是各个方面的信息。其次,互联网使人的意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到延伸,特别远程登录和邮件服务,使得意识超越了国界和时空,使千里眼和顺风耳不再是神话。再者,互联网也是人脑的思维的延伸,可以使用虚拟的模拟演播重现和构想人的思维意识,它使人的思维可见,思维具体化,扩大了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空间。最后,互联网还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的信息和思想得以交流,可以扩大人的知识和交流的宽度和深度,使事实能变成人们的直接视觉和听觉,通过交流可以扩大人们的知识和思维,可以使人们共享整个人类思维的成果。

群体意识的放大也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分析:首先,群体意识的范围更大,它超越了个人意识本身(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结婚是一种群体意识,通过结婚,我们个体开始依赖、扩展、延伸自己的个体意识),一个群体意识高于个人的行为,也超越个人的意识,互联网使得群体扩的更大,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几个国家和地区或者全世界。其次,许多个人意识的联合可以创造一种超人的意识,互联网上的论坛和信息交流就可以使很多人的个人意识冲突碰撞,然后产生超人的意识。我们的意识越多、实际行动越多、情感越丰富,我们就越能创造更多的群体意识。再次,群体意识是一种真实感情的表现,只有经过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意识才能表达群体的意识,才能符合更多人的利益,使社会领域无限扩大。互联网使群体的意识延伸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空间。

总之,互联网扩大了人们的意识和社会的意识,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习惯,同时也使得传播的信息达到了爆炸的时代。

三、互联网扩展了人的意识空间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空间之内,所有的个体都通过空间相互连接。对人类来说,互联网提供给人类一个新的空间,这个新空间与普通的连接万物的空间是相似的。但是在这里面它还有一个新的潜能,这个潜能即使是最熟练的网络使用者也看不到、不了解,那就是网络空间还被当作强大的工具在运用着,这个工具可以治疗心理疾患,可以使心灵成长,也可以使精神和情绪扩展。

虽然互联网被看作一个巨大的容器和信息的运送机,但在网络空间里,当我们在交流知识、思想时,我们怎样使自己这许多方面变成数字代码?怎样来爱?怎样将我们的感情或者是真实意思传递出去?事实是,在未来,我们确实有能力将互联网和虚拟现实变成为一个人类可以轻松交流内心的最深处、最脆弱的一面、最好、最容易的空间。

与他人在理性的层面上交流如知识、技能等,比完全真实的表达我们自己的真实思想要容易得多。但是当我们限制了人类意识里面的感性成分时,就有了什么可以传播、什么可以分享以及什么可以交流的观念,这样,人类之间的交流也就不是一种全身心的交流了。

实际上,互联网极具杀伤性的特性在于它扩大、增强和培养了人类一种固有的直觉感性能力。即使我们没有在线上,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意识已经触到了那些在网上我们结识的新朋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它为我们营造了新的生活空间,它使得我们的生活空间得以拓展,生活也将变得多姿多彩。

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现实的空间中,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在全球的迅速发展,虚拟现实开始在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虚拟现实是人的意识的一种放大,互联网把这种虚拟现实推进到了一个相当完善的程度,使之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内在现实。

互联网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将变得无法替代:它的力量在影响、塑造着未来,它的这种潜力实际上就是放大了人的知觉的某些方面。人的知觉能力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同时人的感知水平和悟性在不断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加强和训练人的感知能力,所以互联网之所以能在现实生活中迅速的发展,关键在于它将人的意识进行了放大。

从个人的接触范围看,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可以让人有能力接触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人,能够与更多的朋友和同事通信。这种扩展可以认为是头脑和心脏作用的扩展,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人的知觉数字化放大的具体体现。虽然互联网营造的新的生活空间是一种虚拟现实,但是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一个不能缺少并且越来越倚重的空间,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互联网将人的意识放大的结果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