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薛纯良[1]李定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地方医科大学,也是我国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我们坚持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重点学科已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全校85.4%的在校博士生在重点学科中培养。

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薛纯良[1] 李定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地方医科大学,也是我国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有了明显的发展,1994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有权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导师(当时在医科大学中只有医科院、北医、上医和我校四个试点单位)。与10年前的1985年相比,博士点从19个增至目前的31个,博士生导师从28名增至目前的100名。具中有4位导师新近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校研究生数从277名增至现在的633名,其中博士生从35名增至目前的247名(与硕士生相比接近4暶6)。现报考我校研究生的生源逐年增加,报名与录取之比为硕士生7~8暶1、博士生2.5~3暶1。毕业的研究生75%在高校、科研机构和省级以上医疗单位发挥学术骨干作用。我校入选上海市跨世纪人才工程“启明星”计划的15人次中93%是我校毕业留校的研究生,我校历年破格晋升中70%是毕业后留校的研究生。这10年的变化和进步,正好是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学改革及科技体制改革的10年,而重点学科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研究生的重要基地。因此我们坚持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我们的做法主要抓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重点学科并非单纯根据水平和学术地位而定,而是在博士点的基础上,根据以下原则布局和设置:

(1)具备该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对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有重大作用;

(2)全面考虑,合理布局: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合理布局,基础学科内部和临床学科内部合理布局;

(3)优先选择生命学科中的前沿学科,并且能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受益覆盖面宽的学科;

(4)建立国家、市、校、院四级重点学科的动态机制,调动各级积极性。

经审批确定我校临床学科中的内科(消化、内分泌心血管、血液)、外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骨伤科、普外科、烧伤科)、口腔科和儿科,基础学科中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及实验核医学成为我校的重点建设学科。

二、明确研究方向,精心组织重大研究项目

学科建设的诸多内容中,科研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科研可带动学科的发展,因此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十分重要。我们按下列原则确定各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根据各学科的实力优势、特色和原有工作基础;

(2)根据相关学科的水平及可提供的合作条件;

(3)根据本学科领域内危害人类健康中的重大问题;

(4)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明确追赶目标,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各有关重点学科集中1~2个主要研究方向,并有重大项目进行研究以落实奋斗的目标。例如儿科以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器械研究以及围产医学为主攻方向;血液学科以白血病诊治和人类基因组研究为主要方向;烧伤外科以烧伤创面愈合机理研究为方向;免疫学科以H LA的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为方向;分子生物学以肿瘤的分子基础的DNA诊断学为研究方向;组织胚胎学以男性生殖生物学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为主攻方向。围绕已确定的研究方向,各重点学科都有“863”项目或国家攻关项目或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或多项面上项目等在进行的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15个重点学科在建设期间共获各级纵向课题486项,鉴定成果207项,获省级以上正式的科技成果奖135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培养人才的能力

重点学科建设是落实科教兴校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也是科技和教育的结合部,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科研和教育的实践来实施的,其中学科带头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本学科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学术梯队中的杰出学者,是教学和科研的领头人,他们要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善于组织协调教学科研队伍,有立志为本学科不断创新发展的积极奉献精神。我们要求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主要起以下方面的作用:①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领导制订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②挑选和培养接班人,招收和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③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渠道;④多渠道筹措学科建设的经费;⑤把握全局观念,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辐射作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对青年人不能过于苛求,也不能捧得过高,应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学科带头人必须严格要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要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自然涌现、在前沿拼搏中成长,要比业绩、比水平、比素质、比奉献精神。择优支持的对象必须德才兼备,择优支持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良好环境,给予必要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结构合理的梯队支持。

此外,在梯队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梯队成员与梯队集体的关系。没有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能动性及奉献精神,不可能有整体的成就,没有梯队集体的配合,也不可能有个人突出的成绩。

1996年被评为我国杰出科学家的王振义院士由于能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所以能取得举世闻名的科技成果,也正因为能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才能出现像中科院院士陈竺等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现在15个重点学科已全部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第一批7个重点学科已完成了学科带头人的新老交替,学科带头人平均年龄下降11岁。第二批8个重点学科中6个学科已培养出新的中青年博士生导师。15个重点学科的博士生导师由10年前的22名增至现在的64名。重点学科已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全校85.4%的在校博士生在重点学科中培养。优秀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

四、加强课程建设,改善实验设施

研究生的课程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重点应是拓宽知识面,较系统地打好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扎实基础,掌握必要的新技术,熟悉国内外发展新动向。设置研究生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五个方面的能力:①外语阅读和书写能力;②科研选题、设计、实施和文献检索的能力;③计算机操作和运用的能力;④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及表达的能力;⑤掌握和运用医学基础或临床新技术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加强了对重点学科的课程建设。主要抓两件事:首先是确定要重点建设的两类课程,一类是医学生物学领域内位于学科发展前沿,覆盖面宽并能带动大批相关学科发展的主干课程;另一类是近年来有突破性进展的基础和临床学科中的新领域。然后就是要抓课程建设计划的落实,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性质、内容、负责人、建设周期、面向专业、授课对象、教学时数、实施计划和目标、验收指标和经费预算等。近年来,我们用40万元对基础和临床领域内的10门课程,进行了以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为主要目标的重点课程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①编写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理论与技术水平的教材350万字;②编写出版适合研究生用的《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疾病》、《现代免疫学》、《医学生殖生物学》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等高级参考书;③编制了用于课程教学的长达375分钟的实验操作、临床诊断和技术示范的教学录像片和6 500张教学幻灯片

研究生既是科研的主力军,又是当前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对象,而实验室就是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和管理好重点学科的实验室对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有直接的重要意义。为此,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必须遵循下列3条原则:①实验室的功能与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相适应;②实验室的人员和设备等配套措施必须有利于开放,特别是有利于向研究生开放;③集中力量装备处于学科发展前沿、受益面宽的实验室,故我校将重点学科专项经费中近90%的经费和多渠道筹措的经费全部用于装备实验室,15个重点学科共添置2万元以上设备近500台,新建和改(扩)建总面积达24 000m2的实验室73个,建立实验新技术105项,“八五”期间重点建设了医学分子生物学等5个生命学科前沿的基础重点实验室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已初步形成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开放实验室群,向全校、全市和国内外开放,并且采用多种形式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研究以及为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开放服务。例如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每年可为50~60项研究生课题开放服务;30学时的免疫技术实验课和80学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课,每年都有30名至60名研究生参加。有的实验室还可接受西方学者短期来校工作,因此在培养研究生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刊于1997年第1期)

【注释】

[1]薛纯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