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出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突出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归纳科学精神内涵和科学道德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研讨了科学精神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指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突出科学道德建设。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研究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生自觉抵制学术失范、学术泡沫、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等违反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的不良社会风气。

突出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蒋 伟 肖春斌

【摘 要】本文在分析研究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和用科学精神陶冶情操为主线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在归纳科学精神内涵和科学道德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研讨了科学精神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指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突出科学道德建设。

【关键词】思想道德 科学精神 研究生教育

1979年,我校首次招收研究生。近几年,以加快“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学位结构、授予级别和层次日臻完善。学样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点,5个高校教师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约25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约350人,研究生数量已经占到全校在校生的3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研究生必须在德、才两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博、硕士研究生是从硕士生、大学本科生及实际工作者中选拔出来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基础;他们在学习方式等方面具有一些不同于本科生的特点;要从研究生的特点和思想情况出发,加强和改进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校研究生思想道德现状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要真正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正确把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大学生的特点,如构成情况复杂、思想认识水平差异明显、社会经历丰富等等。

重视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校的优良传统。20多年来,党委研究生部和研究生处始终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摆在重要位置;将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认真组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课的教学;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国情和形势教育;帮助和教育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总的来看,我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对保持我国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在思想的深层次上,还有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绝大多数研究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有极大的认同感,有一定的理想抱负,政治思想相对成熟。但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政治学习的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也有一些研究生缺乏远大的社会理想,政治观念淡漠,不关心国家大事。有的还认为“业务保险,政治危险”,从而远离政治,闭门读书,有非政治化倾向。

二是研究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他们追求精神高尚、品德完美的人生境界,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高效的社会,对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但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对社会变革滋生的各种现象,产生了道德困惑与迷茫,辨别是非与善恶的能力差,缺乏道德责任感,道德评价上采用双重标准,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少数研究生不注重用科学精神陶冶情操,个别研究生在学术与科研中存在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讲科学道德的浮躁情绪。

三是研究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不少研究生在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矛盾。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研究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研究生呈现出主体自我化、取向功利化、目标短期化、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反映在实际生活当中,首先是在义与利、个人与集体的问题上面临着困惑与选择,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

加强德育教育,进一步深化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涵

上述研究生思想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涵。

1.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理想信念作为执政党政治意识的集中体现,历来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帮助青年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加强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才有利于引导他们把科学理论化作确定人生价值导向的思想武器,把满腔豪情壮志化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研究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学生只有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推进者,做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才能够在成长进步、成才立业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够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以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用科学精神陶冶情操

积极倡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促进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把学风建设与科学素质培育结合起来,树立热爱科学、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克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讲科学道德的浮躁情绪。学术研究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更需要崇高的道德品质,坚持用科学精神陶冶情操也是研究生思想教育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近几年来,每个学期党委研究生部和研究生处都邀请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来校开办讲座、举办“博士论坛”,现身说法,阐述做人与做学问的深刻道理,突出新时代科学精神的内涵,不断感召和激励着广大研究生孜孜追求真理、爱国奉献、报效祖国。

弘扬科学精神,突出科学道德建设

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育,是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特点。

研究生从事着大量的科研与学术工作,要着力培育研究生探索求知、实事求是、批判创新、互助共进的科学精神,着力培育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与科研活动规范,积极倡导献身科学、献身人类、学术诚信的科学道德观。培育研究生自觉抵制学术失范、学术泡沫、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等违反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的不良社会风气。

1.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

到目前为止,社会对科学精神仍没有一个十分精确的定义和界定,也没有对科学精神的内涵作出精确的说明和解释。但我们从学者们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科学精神的观点中,找到其定义和内涵基本趋同的共同点,即: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这五点精神和一个学风构成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

2.学术与科研活动规范的基本特征

当今社会,任何学术与科研活动都不会是独立的,竞争和协同共同推动着学术的繁荣与科学的不断发展。个人、组织和社会在学术与科研活动中必须遵循共同的活动规范。这个活动规范可大致概括为:普遍性原则———一视同仁;公有性原则———成果共享;无私利性原则———为探索求知而从事研究;有条理的怀疑原则———基于理性的质疑。这五个原则构成了学术与科研活动规范的基本特征,是科学精神在社会层面上调整学术与科研活动各个关系方面的具体体现与要求。

3.科学道德的基本内容

它要求每个人在具体的学术与科研活动中,遵守共同的活动规范。西方学者如是说: Science without ethics is blind,ethics without science is empty.意译是:“没有道德的规范,科学变得盲目;没有科学的内涵,道德流于空泛”。我们应该遵循基本的科学道德:学术自由,尊重他人,善于批评,宽容待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聚焦于一个共同的目标。

对研究生来讲,科学道德还有其具体的要求:坚持严格遵守和维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健康安全;坚持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坚持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反对学术上的浮躁浮夸之风;坚持尊重合作者和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并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反对不属实的署名和侵占他人成果;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坚持发扬科技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国家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反对为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而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这“6个坚持”与“5个反对”构成了研究生科学道德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必须贯穿始终的重要建设内容。

加深理解,充分认识科学精神在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目前设置的13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及6个专业学位点中,工学类的学科仅占1/5,文学、艺术和社科类的学科占到了4/5。

培育广大研究生,特别是发扬培育文学、艺术和社科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遵循科研活动的共同规范,倡导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对做人育人、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提高培养质量,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的培育,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破除蒙昧和迷信,起着先导和核心的作用。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科学精神这一精神力量,才能够在我们面对未知、思考人生和认知社会的时候,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帮助;只有科学精神这一精神力量,才能够在我们应对文化思潮、异端邪说、迷信痴妄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只有科学精神这一精神力量,才能够有资格构成人类文化的深沉背景和坚实内核。

从政治思想教育角度上讲,科学精神至少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观和科学道德这三个方面。科学态度既指人们怎样看待和对待科学,也指人们是否能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事物。科学方法观主要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是否能坚持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道德主要指人们在具体的学术与科研活动中是否能够遵循共同的规范与要求。科学精神既不是具体的科学知识和这些知识蕴涵的科学思想,又有别于人们看待和对待具体事物采取的态度与方法,科学精神是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信念和品格。

首先,有了科学的态度,广大研究生在面对学习、研究、就业和社会纷繁复杂事物等诸多问题时,就不会迷信盲从,就能够自觉坚持非科学勿听、非科学勿视、非科学勿信和非科学勿行。其次,体现为在认识事物时对科学方法的坚持。再有,体现为对学术自由、尊重他人、善于批评和宽容待人科学道德的崇尚与坚持。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应学会坚持基于理性的质疑与批判精神,应自始至终坚持实践观点,谨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名言。理性质疑、批判创新、实践观点是人们认识事物时最根本的武器。

根据学校“十五”规划,从现在开始要用20年的时间,把我校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的国内外知名传播大学。实现这个目标,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要围绕“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加强全面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用科学精神陶冶情操”为工作内涵,并结合时事形势,深入、细致、有效地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04年10月14日电。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 1号文件。

3.吴清一:《试论当代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塑造》,《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1期。

4.彭定光:《高校德育的困境与提高德育效力的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5.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的省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6.陈凯旋等:《科学精神的缺失:研究生教育的沉重话题》,《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

7.刘国庚:《人格·品质:高校德育内涵的倾斜点》,《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8.胡大白:《新世纪高校德育的崇高使命》,《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