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出特色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

突出特色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也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理论性强,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赖于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予以理论支持。

注重融合 突出特色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 ——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汪 涛

哲学社会科学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青少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也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工作、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全面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北大学作为陕西省省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一贯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央文件精神,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围绕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实践,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课程建设举措与成果

(一)优化结构,丰富内涵,构建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体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93年开始,我校就面向全校学生,每年开设大约100门左右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除自然科学外,还涵盖了文、史、哲、经济、管理、法学等各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门类。1999年,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全校公共选修课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这些课程大致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大板块,实行文理交叉选课。2003年,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我们按照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开设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与心理学、民俗伦理等方面的课程,逐步构建了由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大模块组成、学科齐全、内涵丰富的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的通识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有机结合,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示范性课程与教材建设

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陕西省高校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我校有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优良传统,有着一批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们利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突出重点,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示范课程与教材建设。以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为依托,充分发挥文博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系教师的作用,培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人文精神》、《中华儒家精神》、《中国通史》等一批以传统文化为主旋律的精品课程,形成了《自然辩证法》、《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等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类重点课程。以重点课程为基础,我们组织教师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唐诗美学》等一批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教材和学习丛书。部分课程和教材已经在陕西乃至全国高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深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改研究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理论性强,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赖于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予以理论支持。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利用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专项研究。在我校校级教改研究计划中,“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素质教育功能”等十多个研究课题获准立项,投入研究经费30多万元;2项教学研究项目被列入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计划”,11个项目被列入“陕西高校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陕西21世纪初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四)更新观念,注重创新,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我校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学生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实行主辅修制和双学士学位制。从1994年起,我校在全校共选修课的基础上,实行了主辅修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修读辅修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双学士学位。我们有意识地引导理工科学生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辅修专业的学习,鼓励学科交叉、文理结合,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实行大学语文水平测试制度。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过少、文学功底薄弱的现状,我们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大学语文水平测试,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知识,提高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

——实行“课外附加学分”制度。为了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我校实行课外附加学分管理办法,课外附加学分由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和其他等几个部分构成,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至少10个课外附加学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五)拓展层次,注重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社会实践环节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和西安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科技城这些有利条件,建立了一批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以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大量人文历史景观,对学生进行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主题的入学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爱国、爱校、勤奋、向上的精神;与陕西省健康教育研究所合作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素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工厂等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加强国情教育和实践能力训练。

第二课堂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和阵地,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我们积极调动院士、博士生导师等专家的热情,邀请校外学者教授、著名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知名人士,为学生举办了大量的讲座和学术报告,内容涉及文学创作、民主政治、道德伦理、民俗风情、当代科技发展前沿、中外思想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同时,学校每年组织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英语竞赛、计算机竞赛、汉语写作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将创新教育和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取得的成果

通过上述措施,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得到了深化和加强,有力促进了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形成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为主旋律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体系

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是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优势,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以针对性系列报告引导人、以完备的制度规范人、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影响人、以社会实践教育激励人”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工作,举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系列讲座,构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旋律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体系,凸显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极大的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一大亮点。

(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努力,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学风和校风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按时上课和课外自习成为一种普遍的习惯,文明礼貌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生活朝气蓬勃,每年均有80%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这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近几年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居94%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西大学生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后劲足,集中体现在“三实”,即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

(三)实现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促进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互促进。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人生起伏和奋斗历程,对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为祖国发展事业报效终身的精神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和舆论环境,营造出浓郁、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自觉充实个人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四)促进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除了教人求真,还引导人追求善和美。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教育,着重进行文理兼容的基础知识教育;设置跨学科课程,实现文理不同学科课程的交叉与渗透,使之融为一体。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讲理工科课程的教师要注重人文教育,讲人文科学课程的教师要注重科学教育,这些做法,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全面转变育人观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精神需求;注重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实践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组织,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当代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和谐社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