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8月,首届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26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这是史无前例的。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并将评价过程及结果与课程修改结合起来,对社区教育课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努力达到市或国家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标准。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书院镇成人(社区)学校 蔡国荣

实施社区优质教育策略重在开发优质的社区教育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与教育质量的中介结合体,是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基本点。开发既符合社会需要又适合学员需求的社区教育课程,培育社区教育特色,从而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是一种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形态。课程建设目标具有区域性、时代性、灵活性和生活性等诸多特征。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就地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书院成校,紧跟时代贴近社区,成功开发一系列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对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一、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呼唤

人类进入21世纪,“社区”概念深入人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组织,社区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课程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是开展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毫无疑义地摆上了社区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重要的议事日程。今年8月,首届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26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这是史无前例的。

(一)时代进步呼唤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从北京申奥成功,到无与伦比的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从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博成功,到2010上海世博会;从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如今农村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加速推进……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时代进步无不呼唤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社区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不是一次性和一劳永逸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同时期对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具体需求必然会有所不同,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这些内容,明年就会变化,教材要更新,“多年不变”、“老面孔”简直是社区教育的一种悲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二)社区发展呼唤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某一群人在某一地域居住生活而形成的、与外部世界相对独立的人类群居地。为帮助本社区成员更好地适应社区生存与社会发展特点,同时为推进本社区发展而面向社区居民进行的教育,叫做社区教育。开展社区教育,应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建设与发展呼唤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一方面,社区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地理资源等自有其不可复制的特点,自然会影响本社区独特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另一方面,区域日新月异的开发建设,势必要求社区教育课程及时反映区域的这一变化,服务社区居民,推动社区发展。

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

(一)课程开发

1.课程开发与地区开发并进

编写本土化特色课程《港·桥·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概览》。制作课件,自编教材。从20页的白皮书到56页的彩印本,累计印刷教材3600余册,从纸质教材到DVD光盘,教学手段与媒介不断丰富。

2.课程开发与学员需求吻合

针对东南沿海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关心的台湾问题,在本镇老年学校“台海局势”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经历,制作《宝岛风情——祖国宝岛台湾观光印象》多媒体课件,很受老年学员欢迎。

3.课程开发与中心工作匹配

结合南汇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创文明城区·做文明市民——临港新市民讲坛暨“百万家庭学礼仪”辅导讲座》,讲座包括文明从礼仪做起,文明市民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从村民变市民(农民变居民)谈社会变革等三个部分,重点介绍临港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4.课程开发与社会要求同步

根据“奥林匹克进社区”、“世博知识进社区”社会要求,及时开发“分享奥运·喜迎世博”系列特色课程,编写制作《走进我们的奥运》、《奥运VS世博》,《EXPO:世博概览》、《2010上海世博会》等系列课程。

(二)课程实施

1.提供“菜单式”服务,自主选择,巡回演讲

2007年起,《港·桥·城》等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列入“我们的家园——南汇区‘菜单式’宣传服务活动项目资源库”。之后,又上挂南汇社区教育网“教育资源展示”栏,让社区居民自己“点菜”。《港·桥·城》出版教材,巡回演讲。在全区社区学校、文化中心、图书馆、机关、党校等多种场合累计讲座40余场,听众达5700余人次。

2.开设“新市民讲坛”,辐射基层、送教上门

以社区学校为据点,向基层辐射、全区扩展,实现课程资源共享。通过大范围、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特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学习需要,提升其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

3.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开展群众性评价活动

获取社区居民对课程更高的满意度,围绕“两个特”(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凸现“四个字”(喜闻乐见),使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有所突破。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并将评价过程及结果与课程修改结合起来,对社区教育课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努力达到市或国家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标准。通过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再建设的循环往复、不断完善,推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

三、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本土化特征是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特色课程必须体现区域特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性是特色课程最为关键的重要元素。《港·桥·城》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港口码头与港口城市,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并不稀奇,而“港—桥—城”一体的国际航运中心,世界却绝无仅有。小洋山港区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离岸式深水港码头。毫无疑问,本土化特征或者说地方特色,是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社会需求是特色课程建设目标与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特色课程必须体现时代特征。社会需求是特色课程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建设目标与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港·桥·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概览》、《走进我们的奥运》、《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活的现代气息和时代特征,顺应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洞悉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趋势并及时做出应变、调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成功开发社会认可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三)学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课程开发的源动力之一

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是课程开发的源动力之一。宣传奥运与世博、宣传国际航运中心,既是社会的需要,其实也是学员内在的学习需求。他们渴望了解新生事物,了解飞速发展的形势,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为社会所遗忘所抛弃。《宝岛风情》就是个最好的佐证。老年学校学员得知校长赴台消息时,强烈要求归来后给他们好好讲讲台湾,眼见为实的台湾到底咋样。社区教育因需施教,按需办学,才能满足社区居民提高生活情趣、改善生活品质的追求

(四)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是建设特色课程的有效手段之一

无论是港桥城、宝岛风情,还是奥运会、世博会,这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建设,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和手段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它综合了多种媒体介质从而达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为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社区居民所“喜闻乐见”:他们既能听、又能看,他们喜欢这种教学形式,同时给他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粉笔加黑板,老师一讲到底的呆板单调、枯燥乏味。现代多媒体技术是建设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和开展特色课程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五)实现“两个结合”是农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化。特色课程建设必须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农村开发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必须在农村社区教育实践中运用,并在实践中检验是否有特色、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得到学员的拥护和欢迎。不能为课程而课程建设,书编出来束之高阁,劳民又伤财;课程建设目的在于应用,使用的形式无非是教学实践。而课程建设工作者与课程教育工作者相结合,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有力保证。

(六)打造“一支队伍”是建设农村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的根本之策

社区教育的发展会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而这些困难和挑战又总会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其最为核心的部位——课程的开发环节上。农村社区教育课程问题尤为突出,能否开发出既符合社会转型与地区发展要求,又适合社区居民包括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农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培养和挖掘一批热爱社区教育事业、悉心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搞好特色课程建设的根本之策,也是当务之急。

主要参考文献

[1]《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郑令德主编:《和谐社会与社区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对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探索与思考》,高峰著:《社区教育的感悟》,《上海老年大学》2008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