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应注重教研重心的转向、活动形态的创设和催生新型的管理模式。校本教研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实施校本教研的核心形式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

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实践与探索

诸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章富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诸暨市城区几所学校开展新课程下校本教研的调研总结,探索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应注重教研重心的转向、活动形态的创设和催生新型的管理模式。教研重心的转向要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以一体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活动形态的创设为团组式教研形态、松散式教研形态和互动式教研形态;催生新型的管理模式是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改革备课制度和改革开课听课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 校本教研 人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以本校教师在课程实施和教学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对诸暨市区几所学校开展新课程下校本教研的调研总结,谈些粗浅的探索性经验。

一、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应注重教研重心的转向

(1)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教研的内容不仅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关注教什么、怎样教,而更多地去涉及教研的对象、课程评价、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关系,关注学什么、如何学,研究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2)以一体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传统的教研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是领导或权威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正如滨江小学一位优质课评比获奖老师所说:“这节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校本教研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学校教科研负责人由检查为主变为合作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3)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一是重视个人反思,反思是教研活动的基点。通过让教师写教后记、记即时案例,让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二是重视同伴互助,通过组织型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三是重视专业引领。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对话、评点、指导。专家们采用讲座、听课、评课、论文修改、个别交流、上示范课形式引领教师。城区100%的小学和部分中学都通过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作小专题研究,梳理教学中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首席发言的形式,引起问题争辩,搞活校本教研。

二、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应注重活动形态的创设

实施校本教研的核心形式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滨江小学、新世纪小学等以教研组为抓手,突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而逐渐形成了比较适合本校情况的团组式教研、松散式教研和互动式教研的教研形态,通过这样的校本教研形态创设,推动了学校的新课改,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团组式教研形态

以学科为单位分教研组,在规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进行团组式教研活动。

(1)相互检查。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进行常规工作的检查交流,如新世纪小学的做法是:教师教案设计的检查,教学随笔的经验介绍,学生作业练习设计的交流,还有学生作业练习本的检查,等等。常规工作的检查有利于时时督促教师,重平时和教学过程,同时也提醒教师,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专题学习。事先安排一位老师根据专题安排好学习的内容,围绕专题根据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交流,各抒己见,畅谈感想。如:滨江小学有一个学年中学习最多的专题是“在课堂中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从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教育生活等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专题学习与讨论。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相结合,提高了专题学习的实效性。

(3)问题交流。教师的成长路上会碰到许多困惑,教研时间就是为教师解决困惑的时间。暨阳小学在每次集体教研活动前,每位教师写好一张信息卡,上面记载着近段时间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困惑,把它贴在信息栏供老师浏览。对于信息卡上的小问题,主持的老师花较短的时间当场解答,并提出解决策略、操作细节,还会演示。这样的形式方便简洁,效果极佳。

(4)小课题研究。把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如信息卡上出现的一些共性话题,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滨江小学、浣纱初中、滨江初中等几所学校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基本单位,组成研究小组,吸纳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进行轮流上课和研讨,逐步形成课例成果。或是在多人同课研修中,每个教师选择自己的研究点进行分析诊断,并通过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预设,逐步形成小课题成果。整个小课题研究过程,教师有大量的实践作为研究材料,又有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研究猜想,还有其他教师提供的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见解,研究过程真实、丰富,实效性很强。小课题研究还可转化为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解决了专业发展的提升问题。

(二)松散式教研形态

针对教师工作繁忙、教研伙伴集体碰面的时间有限的实际,可开展分散式教研活动,即教研活动中偶任何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中。教师们从实际问题、课堂问题、真实问题着手,无时无处都在教研中。

(1)办公室内的教研。浣江初中以年级组为单位编排办公室,使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在课前课后能很方便地进行话题的交流、闲聊,如:学生背书背不出怎么办?这道题目应该怎么解答?等等。这种看似闲聊,实是解决教师小问题时效性最快的途径,同时还在办公室逐渐营造出一种“学习成需要,研讨成习惯”的良好教师职业文化

(2)阅览室内的教研。城区几所学校均设立了“教师阅览室”。教师们能自发地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进行学习,各个学科、各个年龄阶层的教师都会在这里不期而遇。大家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相互研讨,产生思维的碰撞,迸出交流的火花。这种教研活动在探索学科整合上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校园网上的教研。打破了教育时空的隔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开展课后交流、观点报告、教育叙事等“虚拟”教研活动。暨阳小学这一点做得尤为突出,95%的教师每天能在网络进行交流,网络上大家往往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各种观点、想法呈现在一起,能促使大家更广、更深地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共同建设教研资源库的有效阵地。

(4)三级梯队的教研。根据不同特征的教师特点,开辟初职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的“三级梯队”教研载体。江东小学和大侣小学根据教师各自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梯队”,找准他们各自的发展着力点。同一梯队的教师往往更有利于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研内容的亲和力。同时,各级梯队的教师相互影响与作用,也能促使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三)互动式教研形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研组也越来越意识到“教师成为合作者”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发自己,加强教师、专家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与同伴互动。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几所小学内教师间已流行了一句话“××老师,下节课欢迎你到我教室来听课。”邀请者热情,被邀请着乐意,课后大家进行交流与反思,都有长进。为了使自己的课上得更精彩一点,与众不同一点,城东小学和荷花小学内教研组长、课题负责人或优秀教师们经常会拿着教材主动请教普通老师,聆听他们对教材的“说三道四”,倾听他们对教学环节的出谋划策。进行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进行学科之间的研究交流,由此产生了引领的作用和可以借鉴的优势。

(2)与专家互动。专家引领是校本教研中很重要的一环,充分运用校内外优秀教师组成的导师团资源。浣纱初中、浣江小学、暨阳小学等几所学校外聘了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若干名。他们不仅带青年徒弟,而且深入蹲点到每个教研组。专家可随时听课评析,教师可随时咨询、请教,开展零距离的接触和深谈。专家的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专业咨询,其实质是帮助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进行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新构建。

三、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应注重催生新型的管理模式

新课程下校本教研需要变革学校管理的旧方式,即催生新型的管理模式,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按照“人本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的治校方略,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管理变革为主线,逐步完善人本管理,创新了一些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城区几所小学都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让教师的成长档案袋记录每位教师成长的足迹。教师的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包括:个人发展计划、教育信条、知识与技能鉴定(学历、职称、外语、计算机水平等)、进修学习记录、荣誉称号、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成果记录、课题研究、论文、精彩教案、作品、学生获奖情况及其他个性化内容。教师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反思自己的过程,一步步明确自己前面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实现了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终结性向过程性的转变。实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双赢。

(二)改革备课制度

提倡教案撰写形式的多样化。浣江小学要求六年教龄以下的教师每篇课文都写详案,旨在把主要精力花在备课上;优秀教师允许写简案、提纲、批注,不必每篇课文写详案,旨在把主要精力花在创新上,其他教师必须有1/4以上写详案,旨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更新观念,揣摩教法上。提倡用电脑备课。各学科每单元要自备一课书(一节内容)的精品教案上送学校进行交流评比,逐步建立教案资源库。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变检查程式化的备课为检查教后记。提倡写“教后反思”,记录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提倡“作业设计分层次”,如设基础题、提高题、拓展实践题等等。

(三)改革开课听课方式

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和邀请式听课。如浣江小学的做法是: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这样既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把这些机会当作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让教师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邀请式听课在检查与尊重之间做到了平衡。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约,邀请领导、教研人员深入自己的课堂。领导多以学习交流的面孔出现。教师们掌握了主动权,积极性得以激发。

总之,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要以广大教师为主体,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选用适合本校情况的教研形态,这样的研究才是名副其实的校本教研,才能推动新课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