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过程及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过程及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

时间:2022-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提出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明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地区优势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存在极大的差别,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快于西部地区,区域差距日趋扩大。从经济总量上看,1980年 ~2002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 50. 20%增加到 57. 86%,上升了近 8 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相应下降。20 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距扩大趋势加剧。人均 GDP 方面,1980年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 数高34% ,2002年高 53% 。同期,中部地区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88% 下降到 75% ,西部地区从 70%下降到 59%。区域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十大关系问题,其中就包括了东西部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前,为了缩小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国家总体上采取了以内地为重点进行投资和建设的均衡式发展战略。自 20 世纪 80年代开始,邓小平提出了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和到一定程度沿海地区再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的思想。“两个大局”的思想成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经济差距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提出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明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进入 21 世纪,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至此,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格局。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西部大开发战略总的战略目标是: 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 21 世纪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业发展、人民生活、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教育等方方面面。2010年 7 月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 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 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一是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按15% 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二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西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 中央投资项目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把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六盘山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强西部大开发活力。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支持西部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是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西部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增加对上游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等。五是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综合交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发展,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发展,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 “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

第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是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振兴目标: 经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东北三省总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亿多,是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被誉为新中国的 “工业摇篮”。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东北经济的崛起,有可能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后的内地经济的 “第四增长极”。

第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中部崛起”这项战略涵盖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个省份。中部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和能源基地,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 40%,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中部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压力,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中部地区的产业层次虽然高于西部地区,但总的来说仍然不高,存在着经济结构趋同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非国有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国有企业困难重重,因此,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中部地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和资金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工业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四,鼓励东部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东部地区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输出产品、拓宽市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落实,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将呈现 “西部加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带动中部”的良好局面。

思考与练习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5. 怎样才能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6. 怎样才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