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

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

时间:2022-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有很多研究将抗逆力看成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集合体。[3]抗逆力最早被描述为是一种用来保护个人免受危险和挫折的负面影响的特征和能力。研究者认为抗逆力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特征和具体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时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以在高速公路旁开的小饭店为生,饭店很小,但是颇具特色。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他自己发明烹饪的香酥可口的炸鸡,客人对这一道菜赞不绝口,吸引了更多客人前来品尝。几年后,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严重影响了饭店的生意,最后只好关门歇业。为了生计,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的炸鸡烹饪配方。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还不时有人嘲笑他。接连不断地吃闭门羹、被嘲笑,可想而知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经历这些时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挫败感。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未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之后,终于有人同意购买他的配方,从此他的连锁店——肯德基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人们为了纪念桑德斯上校,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了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品牌形象。

这位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可谓是拥有极强的抗逆力。你的抗逆力如何呢?不妨来做个测试,测试题如表2-1所示。

指导语:下表是用于评估抗逆力水平的自我评定量表。请根据过去一个月您的情况,从下面每条阐述中选出最符合您的一项。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表2-1 抗逆力测试[1]

续 表

将每个维度的得分相加,对照总和与评分标准,检验自身的抗逆力水平。若三个维度的分值普遍偏上,则说明抗逆力较好。得分越高,抗逆力水平越高;得分越低,抗逆力水平越低。

一、抗逆力及其相关研究

1.概念界定

抗逆力(resilience),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类似于“挫折承受力”“耐挫力”等概念,是指一个人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2]有学者指出,目前对抗逆力的界定有的是将抗逆力作为个体品质,有的是将抗逆力作为一种适应过程,有的是将抗逆力作为一种适应结果。也有很多研究将抗逆力看成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集合体。[3]抗逆力最早被描述为是一种用来保护个人免受危险和挫折的负面影响的特征和能力。抗逆力的形成往往与正面的结果相联系,如健康的精神状态、社会竞争能力、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研究者认为抗逆力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特征和具体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不是被看作个人拥有或者从来不曾拥有的特征,而是被当作人的生命周期中可以得到提升的健康发展的正常部分。[4]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时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

2.理论基础

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并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常见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优势视角、增能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等。以下对前两种理论做一简单介绍。

(1)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区别于问题视角的一种正向的思维模式。问题视角是以问题为核心,聚焦于问题和偏差,强调人的脆弱性。优势视角则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聚焦于人的优势和能量,认为人自身有着无限的潜能和力量,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等方式化解危机,解决问题。优势视角强调要发现人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进一步地呈现已经具有的能力和充分挖掘还未开发出的潜质,发现、鼓励、培育、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力量来整合个人、完善人际和解决问题。

(2)增能理论。“增能”(empowerment)一词是社会福利界的用语,又可称为“充权”或“赋权”,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我信心和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增能”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Solomon提出对被歧视的美国非洲裔黑人增能,从而把增能注入了社区社会工作的议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能已成为社会工作领域提倡的重要价值观念和工作模式之一。增能观点有以下几点基本假设:①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所以会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缺乏参与机会所导致,并非他们自身有缺陷。②造成失能感的根源有三个:一是个人层面,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二是人际层面,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三是环境层面,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③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④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⑤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可以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的压制,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能力,并能正常发挥其社会功能。

3.相关研究

对于抗逆力,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展开研究。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抗逆力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注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效应,而是侧重挖掘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身处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抗逆力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抗击逆境的潜质,人在面对危机和困境时,潜质被唤醒,生成为应对困难的力量。力量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符合常规、有的违背常规,有的甚至表现为问题。心理咨询工作者如果能够采取这种视角,透过问题看到抗逆力,从优势视角挖掘并扶持服务对象的抗逆力,将对服务对象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抗逆力提升技巧上,心理咨询领域的专家侧重于在咨询的过程中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杜绝消极示意,给予服务对象足够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抗逆力的应用表现为在优势视角的指引下,相信服务对象的价值与潜能,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同行的过程中,通过增能赋权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潜能,来改善其认知和行为,帮助服务对象悦纳自己、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在抗逆力提升技巧上,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抗逆力提升的训练中,除了训练个人的品质,还会改善服务对象周围的社会支持环境,内外结合地提升服务对象的抗逆力。

二、素养培育

1.要素结构

抗逆力的要素包括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等。

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有较高的自信心,且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相信自己具备完成某件事或某项任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往往设立较高的目标,并勇于尝试承担更具挑战的工作或任务,在实现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能给予自身更积极的暗示和评价,在积极认知的基础上努力程度较高,往往最终的工作绩效也较高。与之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采取回避态度,目标设定也较低,对目标的承诺也不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且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对生活的自控能力也很弱。

具备良好效能感的人,在日常行为上表现为:能够对自身有合理且正向的评价和认知;能够对自身的情绪和冲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与人交往中,沟通得当,不过于谦卑,也不狂妄自大,平等地对待他人,讲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在遇到困难时,善于请教别人,且能具感恩之心和合作能力;为自己设定合理且合宜的目标并努力实现。

培育效能感的关键在于一个“信”字,一个人失去自信,也会失去处理自己生命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对于低效能的人,可以从认知和人际互动等方面加以训练,具体可以采取介绍成功的经验、榜样示范效应、社会劝说、成立互助小组、调动积极情绪等方式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归属感

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一般说来属于文化心理层面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的认同程度,并与这件事物或这种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对于不同的对象,归属感的维度往往是不同的,这有以下几种含义:①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②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对于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是走向自我实现的关键环节。

大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缺乏归属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约束力差,容易放纵自我;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交往圈子和朋友有限;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缺乏兴趣爱好。反之,具有良好归属感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正向的关系,且能给予周边的人温暖和关爱;能制订明确的规则并执行,自我约束力强;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力和生活能力,且能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能够找到助力自己的人和组织。

建构归属感的关键在于一个“爱”字,只有在爱与被爱、信与被信的关系中,一个人的生命力才会得到正向提升。对于缺乏归属感的人,应该注重建设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各个场域中建立良好互动,给予其积极支持。

乐观感

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其理论核心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相信事件更有可能产生好的结果,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在压力情境下,乐观是调节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内部资源。[5]乐观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具有高乐观感的人,相信自己是值得别人喜爱的人;感觉到自己懂得关心别人,也有能力帮助别人;懂得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别人;认为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思维为主,有积极信念,相信凡事总有出路,不消极厌世,不抱怨环境,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建立乐观感的关键在于一个“望”字,这建基于对人性和世界的信念——虽然人性有阴暗的一面,环境变幻莫测,但人间仍然有“信”有“爱”,世界仍有希望,在逆境中仍然可以看见光芒! 对于缺乏乐观感的人应该帮助其减轻消极认知、调动积极情绪、扩大生活空间、增加生活乐趣等。

2.方法演练

抗逆力就是抵御风险、化解危机、克服逆境的能力。它的前提假设是所有人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人类的精神中包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抗逆力。人们不光是从顺境和成功中获取经验,还会从苦难和失望中获得成长的动力。当人在痛苦中挣扎时,人的抗逆力也在与逆境做斗争的过程中被感悟和打造出来。如何才能训练并展示出卓越的抗逆力,树立良好的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呢?

抗逆力的技能训练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对内进行自我认知和成长训练,达到自我认知、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获得积极的个人品质;对外进行社会支持网络塑造,增强良性社会链接,提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和适应性平衡。

技能一:自我认知训练——自我表白

通过技能训练,促使自我思考和自我对话,明晰自己的所思所想、价值观和认知水平。同时,认识人际关系中的“我”,从中映射出自己如何看待与周围不同人的关系,从而达到帮助个体分析自己人际关系模式的目标。

生命树绘画

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将一张纸划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绘画区域,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一幅画,这幅画将呈现你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态,画完后思考自己在绘画的整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并解释这幅作品。

镜中我测验

认真考虑后,在纸上写下自己在以下人物眼中的样子,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形式不限,但要能充分地解释其含义:丈夫/妻子眼中的我、孩子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邻居眼中的我、同事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现实中的我、理想中的我。认真思考后解释含义,并思考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印象。重点分析自己眼中的我和其他人眼中的我有什么不同,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通过训练,思考周围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如何,从中映射出自己是如何评价与周围人的关系的;思考与周围人关系的密切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别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眼中的自己是否一致;思考现实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是否一致。通过自我追问与反思,促使自己改善目前的生活状态,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

技能二:个人品质的完善——自我悦纳

在对自我进行了反观和认识后,还需发现自己身上的美德和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发自身潜能。

兴趣爱好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爱好是指一个人在兴趣的引导下,经常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活动倾向。拥有并投身兴趣爱好会使人精神振奋、情绪愉悦,因而表现得既自觉又积极。投身兴趣爱好是丰富生活、悦纳自己、享受生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一个人在对生活充满期待和憧憬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时,兴趣爱好的存在也是在痛苦迷茫之时的一方良药,可以抚慰心灵,增加化解危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青年培养一些兴趣和爱好,对其健康成长,乃至一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青年拥有一些兴趣和爱好,可以使他们热爱生活,适应环境。青年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成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在这种精神支柱的陪伴下,他们更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与美好。

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自学、报学习班、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融入该圈子中。定期参与活动,并记录兴趣爱好的成果和带给你的改变。

技能三:社会支持网络的夯实——自我拓展

一个具备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人,往往有更强大的抗逆力。当遇到困难或者困境时,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其提供心理支持、资源链接和方法引导等,能给予实质上或者精神上的帮助。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涵盖内容广泛,具体的构成因人而异,其中家庭系统是最基本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更能有效增强个人的内心能量和抗逆力。除了家庭系统以外,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也相当重要。

设置定期的家庭团聚时间,多和家人培养感情、交流心声

全家人不妨每隔一段时间,坐下来谈论一下各自的希望、目标和各种喜怒哀乐。这样可以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增进亲密感。家庭成员间的心灵互动可以从互相提问入手,如询问:你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最让你烦恼的事情是什么? 你有什么信念?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信念? 等等。交谈时,应当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并且不得有外人在场,同时,家庭成员间也要注重同理心下的换位思考。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家人,务必专心致志地倾听,切不可随意下结论或冷嘲热讽。

每周最好挤出一些时间,全家人一起享受一两次轻松愉快、丰盛可口的晚餐。一般说来,吃饭时间通常是一家人谈兴最浓的时候。怎样利用吃饭时间,争辩还是恳谈,训斥还是夸奖,可以作为衡量家人之间关系亲密与否的绝妙的温度计。

除了对话交流外,还可以开展挑战性的活动。最好是选择一些人人都喜欢、能参加的活动,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之各显身手,共享欢乐。不妨试试种植菜园、布置影集,或是学着烙饼等。

结交不同的朋友,真诚待人,有来有往

朋友是有效的支持力量,可发挥多种功能。友谊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乐趣,使我们感到快乐;友谊是我们受伤时的避风港,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友谊是两颗心之间的交流,是我们感情组成的一部分;结交朋友可以使我们进步,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当我们成功时,可以和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悦,当我们难过时,可以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友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是我们抒发情感的桥梁,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信赖且志同道合的朋友,真诚相待,且行且珍惜。

技能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自我实践

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在社会互动中保持主动地位。顺畅的人际沟通是对自信心的极大促进,在面对困难时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之道。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召集六人以上的群体完成相关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在其中参与活动,分享感悟,总结收获。

“默契双应答”活动

此活动可促使参与者思考消极话语带来的感受,以及不同的应答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沟通效果,使得成员反思沟通的技巧性,增进彼此理解。将成员分为A、B两组,每组内部每两人为一组(两人中所有站在左边的为a,站在右边的为b),让两组中所有站在左边者(a)在白纸上写出他们最讨厌做的事情,或者他们最讨厌的人。同时,给两组中站在右边者(b)发材料,看材料上给出的两份不同的指令(不让a知道指令)。

A组中所有b得到的指令为:当a描述他最讨厌的事情和人时,一定不要用语言回答同意或不同意,最多只能以点头表示你已经听到了他所讲的,或者说“嗯”“我明白了”。其主要工作是注意观察a的非言语表现,并映射其中比较普遍的动作,例如头向某边倾斜、一些面部表情、交叉手臂等。注意:不要立即映射他的行为,在他陈述半分钟后开始映射;不要完全复制,而是做相似的动作,如他交叉手臂,你将手臂叠放在一起。B组中所有b的指令是让其映射与a的非言语表现相反的动作,其余与A组一致。

彼此做好各自的准备工作后,a向b做一个3分钟的陈述,同时A组中的b开始同化a的行为,B组中的b开始异化a的行为。3分钟后,让a对b说:“能对你发点牢骚,我很高兴,谢谢。”彼此分享自己在诉说时和倾听时的感受,以及在看到对方的肢体回应时的感受。

活动中尽量使参与者的动作表情自然、生活化,注意控制和把握时间,注意客观因素的影响。活动目标是在参与中,使参与者领悟到消极话语带给周围人的主观体验,从而改变消极、唠叨、抱怨等不良习惯;使参与者领悟到不同的回应方式带给倾诉者的不同感受与倾诉欲望,促使其反思如何去倾听别人的倾诉,如何有效地回应沟通;理解周围人的抱怨和牢骚,善于发现和维护好的宣泄途径。

技能五:正确看待逆境

遇到困难时的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借用SWOT分析原理,对困境中的困难劣势和资源优势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如图2-1所示。

图2-1 SWOT分析模型

当你必须面对无数的挑战时,你是怎样设法生存下去的? 你如何看待困境? 当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 在你同这些困难做斗争时,你从自己身上和周围的世界中了解到什么? 哪些困难给了你特殊的力量、远见或者技能?你需要依赖哪些特殊的品质才能战胜困难? 你所追求的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 从外界获得支持,什么人给了你特殊的理解、支持和指导? 哪些人是你所能依靠的? 这些人给了你哪些不寻常的启发?

多使用积极词汇,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我们通过想象来坚定自我的表达方式。进行肯定的练习,能让我们开始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自我暗示可以默不作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更可以歌唱或吟诵,每天只要十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改变我们多年的思维习惯。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夸张的语言和概念,我们就越发能够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肯定可以是任何积极的叙述,它可以涉及我们愿意改善的任何方面。如“我是一个聪明、漂亮(或者其他能呈现自己优势的词)的人”“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我是能出类拔萃的”“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具有强大的行动力”“我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等。

技能六:历奇训练

历奇训练(Adventure Training)是一种较为专业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抗逆力。在此向大家简要介绍这一独特的抗逆力辅导方式。

说到历奇的起源,先要介绍有“外展训练之父”之称的韩建德(Kurt Hahn)。他1886年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源于实践,就如同学游泳和骑自行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所以会深刻得终生不忘。他首先提出外展训练(也称拓展训练)的理念。“外展”是一个航海术语,意思是一艘船驶离熟悉的港口,引申为人们离开熟悉的事物,勇于尝试,并随着挑战自己的能力而成长。其教育哲学的主旨是“你拥有的超过你意识到的”。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勇气、力量、潜能和善良。他希望创造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通过真实的艰险、自我怀疑、厌倦、受嘲笑、失败等经历,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并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历奇训练属于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范畴,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历奇活动和导师循序渐进的介入,让学员处于一个既陌生新奇又充满合作气氛的环境中,经历各种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体验解决问题、战胜挑战的成功感,并将经验整理、升华、转移、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达到教学与辅导目标的一套特定手法。研究表明,人们通过阅读和听只能学习到10%和15%的信息,而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则能学习到80%的信息。历奇训练通过导师的有效引导,能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的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参与者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帮助其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历奇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被参与者所接受,有利于培养参加者的自信能力、逻辑思维、领导力,团队精神、人际关系等。[6]

通过历奇训练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强抗逆力。一般的历奇训练可以自学相关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对于更为专业的历奇训练,需要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之下完成。

3.评价

“人在环境中”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提升抗逆力,个体要素和环境要素缺一不可。对于个体而言,要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向积极的自我认知,悦纳自己,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为此可以使用自我表白、自我悦纳、自信心提升等训练方法。对于环境而言,要与外界环境建立起正向连接,要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会归属感,这需要正确认识周边环境,整合周边资源,通过SWOT分析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参与支持小组等方法可以助益达到此目标。抗逆力的训练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自信、积极、乐观,抗逆力的提升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三、应用及注意事项

抗逆力是一种个人品质。抗逆力的培育和塑造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践行。只有将训练之后的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效增强个人的抗逆力,且实实在在地从内到外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

在训练提升抗逆力时,应认识到压力、困境、挫折在所难免,遇到不顺乃世间常事,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同时考虑向他人求助,在独立自我和寻求帮助间找到平衡点。

抗逆力的培养和塑造不是孤立的,应该和其他的个人优秀品质一起发展,相得益彰。抗逆力品质养成的效果与自信心、毅力、协作力等优秀品质的维护和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应在各方面努力做一个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给予周围的人温暖和快乐,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 参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拟制此测试表。

[2] 钟宇慧:“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及其启示——以‘成长的天空’计划为例”,载《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3] 王君健、薛小勇、董凌芳:“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抗逆力解读”,载《社会工作》2010年第5期。

[4] 乔倩倩、贾志科:“‘抗逆力’研究现状述评与展望”,载《社会工作》2014年第5期。

[5] 温娟娟、郑雪、张灵:“国外乐观研究述评”,载《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1期。

[6]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Hktip8upj E7v Yi9GDja Yj FS6xo1jc Stwg3v Q66Qqui_so-k7ZKMBwjz PHag5-2856FQXIo OSRcg9D6Dxs9H0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