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心理和动机

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心理和动机

时间:2022-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大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各类社团,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兴趣,还存在许多其它的社会心理和动机,具体表现为:1.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进入大学后,新生面临多方面的选择和诱惑,而这时各个学生社团都大力进行宣传并进行纳新活动。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社团的质量和发展前景,高校社团的管理者应该做好引导工作,防止学生加入社团的盲目性。鉴于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带来实际利益的诱惑,个别学生便带着功利心理去参加社团。

当代大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各类社团,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兴趣,还存在许多其它的社会心理和动机,具体表现为:

1.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和团中央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繁荣校园文化和拓展大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团组织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身个性和才华的广阔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使习惯于高中应试教育学习方式的大学新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课外,把课外领域的社会实践当成培养自己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参加实践的同时,一方面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更快地熟悉大学生活的规律以及社会的需要,从而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适用于社会。为了提高自身能力而加入社团的社会心理,在大一、大二学生身上表现的并不明显,他们多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从众心理加入社团。随着年级的增长,思考的问题日益丰富,同时也面临走向社会的压力,他们对于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越来越强,渴望在社团中提高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学生在社团中要面对人际交往和处理具体的事务,他们学习了沟通技巧,积累了实际经验,学到了课堂和书本以外的知识。

2.人际交往的需要

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脱离了父母,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和应试教育的氛围,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他们交往的空间扩大了,交往的自主性增强了,交往的内容丰富了,社会气氛影响大了。另外,社会的现代化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同时又需要在竞争的情况下周密合作。大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交往的需求增强了,交往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参加社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结识更多的朋友,也希望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大学生的交际欲望促使他们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群活动,希望通过这种社交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与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从而发展、完善自我。

3.从众心理的影响

在高校,大学生加入社团有几种情况:“自己主动参加”“同学介绍加入”“随大众一起加入”“被宣传加入”。从众心理多表现在新生身上,他们一半以上是“随大众一起加入”和“被宣传加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指出,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从众现象非常多,参加社团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种从众现象更多地表现在新生身上。他们正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折时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转入到一个陌生的生活氛围,一切都变了。进入大学后,新生面临多方面的选择和诱惑,而这时各个学生社团都大力进行宣传并进行纳新活动。社团成员们的潇洒谈吐,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活动策划、讲座,让新生在欣喜之余产生从众心理,不自觉地加入了社团。从众心理使学生缺乏自主性,没有从自身的特质或素质考虑问题,颇有盲目的成分。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社团的质量和发展前景,高校社团的管理者应该做好引导工作,防止学生加入社团的盲目性。

4.功利心理的驱使

功利心理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目标的心理状态,在功利心理的影响下,个体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衡量行为的价值。大学生社团本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学生团体,旨在发展参与者的能力、素质。高校社团开展活动,吸收新成员,也是为了将本社团的宗旨传承下去。但是,依然存在个别学生为了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利益而参加社团的现象,如为了“入党”,为了“评优评奖时可以加分”,为了“找工作时多个资本”等目的而加入社团的。鉴于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带来实际利益的诱惑,个别学生便带着功利心理去参加社团。这种现象完全背离了社团的宗旨,同时,这种功利目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抱怨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社团的发展。所以,功利心理对高校社团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毒瘤,应该从根本上铲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