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各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在北大和清华,学生的社团活动都非常兴盛,并且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社团活动与人文教育课程相交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使社团这个自主自发、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学生集合体有机地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成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基地。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_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2005年1月13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5]蔡元培在初任北大校长时,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统计显示,在大学里,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有40%来自课堂,而有60%来自课外的各种活动。不少研究者认为,学生社团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接触更多的社会信息,巩固所学知识并开拓视野。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还可以锻炼各种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观念以及其他良好品质。学生社团还能够培养学生角色规范意识,进行基本知识技能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因此,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增加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补充途径,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人文知识。

在各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在北大和清华,学生的社团活动都非常兴盛,并且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在册的学生社团有九十多个,山鹰社、爱心社等已经发展成为北大的品牌社团,其影响已经超出校园,向社会辐射。

基于此,理工类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成立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一、社团的类型

(一)文学艺术型社团

主要形式有三类:

1.文学类

在大学校园里,文学是永恒的主题,文学是大家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人文学科,因此,文学类社团是最适合用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社团。古今中外,众多作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所处年代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状况,也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的评价与看法。因此文学社诗歌协会、戏剧社、朗诵协会等社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文学大家的作品,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挖掘作品的思想。

2.音乐美术类

音乐美术类包括如大学生艺术团、钢琴协会、吉它协会、舞蹈协会、书画协会、漫画协会等。这类社团主要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艺术才能为目的,可以充分展示大学生艺术才华。如吉他协会,可以把学校中对吉他感兴趣的同学聚在一起,弹奏他们喜欢的歌曲,这不仅对吉他文化的广泛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吉他音乐的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还有校园歌曲创作协会等,让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创造能力的培养、情操陶冶三者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和亲身体验,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3.其他艺术社团

如摄影社、影视协会、口才协会、文艺爱好者协会等,社团成员将专业与大众化相结合,把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在社团活动中,往往更能自发的产生较好的活动成果。随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各类人才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使校园舞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这些艺术社团的成立,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理论学习型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以哲学、史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典型代表,由理想信念、志趣相同的大学生组建而成。如哲学与历史协会、法律咨询社、经济研究协会、心理健康协会、文化协会等。社团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主要结合社会形势和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经常以学习、讲座、沙龙等形式畅谈感受、交流心得、探讨有关学术问题,以提高自身修养、提升素质。

(三)学术科技型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以自然科学和科技知识为背景,结合各自的专业学习,为提高学术水平和实际能力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如无线电协会、网络爱好者协会、计算机协会、数学普及协会、科技创新协会等。社团中有一大批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致力于科技的创新和科研课题的攻关,有些科研成果还因为其实用性强、使用面广而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推广。

(四)公益服务型社团

如爱心服务社、青年实践协会、勤工助学协会、外语培训中心、法律援助社、家教协会等,社团成员经常性利用节假日、周末、课余时间走上社会,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三下乡”等活动。这类社团的活动主要是无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通过积极开展服务活动,使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经常化,拓宽与社会息息相通的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五)兴趣爱好型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是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组织起来的,如排球协会、篮球协会、围棋协会、象棋协会、武术协会、健美操协会、舞蹈协会、登山协会、自行车协会、钓鱼协会、动物保护协会等等。爱玩好动是大学生的特点,在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中,大学生可以尽情展现才华、彰显个性,既是体魄的锻炼,又有助于思维方式的改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也充分满足了自身兴趣爱好方面的需求。

当然,除了上述五种社团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它类型的社团活动都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只不过上述几类社团能够最直接、最快速地实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社团活动作用

(一)沟通课外活动世界与课堂教学世界,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

教育的真实性在于建立起课堂理论与课外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社团活动课程践行“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打破教室、学校的界限,使学生不仅从现成的科学体系中、从教师的传授中获取理论知识,更在“探究”、“实验”、“创造”等实践活动中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经验、体验和感受生活,锻炼、培养和发展能力。社团活动与人文教育课程相交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使社团这个自主自发、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学生集合体有机地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成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基地。

(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形成学生学习共同体

“社团是以社团成员的兴趣为维系的,从应然上来讲,社团非常尊重其成员个性和兴趣的独立发展,也拥有十分多样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权益表达渠道,方便成员表达自身的利益需求和兴趣需求。”[6]学生在社团老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课程目标、内容、过程、方式、评价,并根据课程目标聘请指导教师、设计实践环节、决定结果呈现形式、确定考核方式,自主地对教学和实践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同时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学生凝聚在一起,为了实现共同的社团愿望,共同热情地投入主题活动,或者共同努力解决社团问题,从而在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发展了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客观上也形成了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学生往往会积极主动寻求学习机会,谋求发展,而且团队学习能够将个人的知识显性化,有利于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社团共同体的知识,提升社团组织的凝聚力、知识分享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社团活动有利于实现人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离不开群体性生活。学生社团从组织生成到各种活动安排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参与学生社团避免了由于专业教育所带来的师生互动的人际结构的狭窄性。学生通过对学生社团以及活动的自主选择,建立起自主的人格,同时,学生通过与社员建立互动关系,对自己产生正面肯定,与人群建立起正向关系,与社团、学校产生休戚与共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理工类高校对社团的管理

(一)加大投入,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保证

在思想上,理工类高校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使社团活动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有力的延伸手臂;在政策上,要予以支持,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经济保证,在鼓励社团向校外寻求资金的同时,给与更多支持。社团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和组织社团活动,所以,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大型的、有特色的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二)加强管理,优化学生社团的组织形象

学生社团是由一群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爱好和目标的同学组织起来的团体。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决定了社团的形象和活动能力,所以,首先要做好社团的内部管理。每个社团,无论大小,都要制定本社团的章程和管理条例及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促进社团活动的规范化,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社团内部的管理外,还应通过校团委等机构对全校的社团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三)积极引导,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

现今学校社团,从结构上看兴趣爱好型社团较多,为切实加强社团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社团的发展,应以“大力发展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鼓励公益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促进社团的规范管理,引导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加强教师有效指导,建立师生合作机制

有责任心的教师是社团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和评价,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的专业教师积极担任社团导师,并使其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协助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主动承担起社团活动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一起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社团活动的引领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