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社团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社团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社团的多与少、活跃程度与其校园文化存在着联系。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活动中最直接的组织者。社团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社团是否活跃显示学校的总体思想是否活跃,社团活动水平显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加强社团的管理,必然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建立校园文化的特色,同样亦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社团沉寂无声,其中原因之一是缺乏必要

加强社团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沈育良 展得鑫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学生社团组织一般是指在校学生基于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成立或由学校有关部门倡导扶持的学生群体组织。带有较强的自发性,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追求等需要为引力,以感情共鸣为纽带自发而成,有一定的内聚性。有的社团的形成跨系、跨专业、跨年级;有的因本专业的需要而倡导成立,以系为依托,有较强的专业性。

一、社团的分类

在各所高职院校存在着不同的社团,主要有如下几种:①扣住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术类社团,这类社团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例如:工商管理系的物流协会、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协会、涉外经济系的英语小语种话剧社等。这类社团有系的扶持,且这种社团发展得越好,则该系的学生工作越有本专业特色;②政治思想类社团,是基于探讨思想理论、政治信仰,思想政治议政而形成的社团,如各系的马列读书小组、学党章学习小组、知行读书小组等;③文体类社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学艺术类,如文学社、舞协、健美操社、话剧社等;另一种文娱体育类,如武协、乒乓球社、跆拳道、甚至羽协、网协等。从另一个角度亦可划分为几个类型如:①纯艺术型,“以艺为乐”的社团,如文学、美术、摄影、吉他等艺术门类的社团,其所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属较高层次。②自我实现型,是一种把自身的审美要求和娱乐相结合,以进一步自我完善为目的的校园文化组织,如健美协会、演讲协会、时装协会等。③放松型,紧张的学习之外,除较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之外进行调节性的活动,如球类、交际舞、棋类等。④流行型,受社会思潮、信息、观念、文化气候的影响而一时兴起的一些团体。

社团的分类从各个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社团种类的多与少,与学校的规模、专业设置有着较大关系。但社团的多与少、活跃程度与其校园文化存在着联系。

二、社团在学校中的地位

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活动中最直接的组织者。校园文化包含着硬件部分(校园环境、建筑、图书、设备、社团、教学、生活管理制度等)、软件部分(校风、校训、学风、教风、校园文艺活动等),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价值观。社团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社团是否活跃显示学校的总体思想是否活跃,社团活动水平显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加强社团的管理,必然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且,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几所高职院校的合并,或几所高职院校互相承认学分,跨校上课,将会削弱传统中的班、系的管理,将来维系、约束同学之间的群体组织或许更趋于是社团。社团的作用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将更显其重要性。

三、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1.社团发挥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育才功能、娱乐功能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产生有的来自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组织者是社团,社团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怎样的社团,就形成怎样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特定的社团造就特定的文化,怎样的文化造就怎样的人。社团的建设促进学生课堂外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丰富了校园生活,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陶冶了高尚情操以及培养了进取精神、增强成才意识。曾经有这样的调查:武汉的8所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各类文娱、体育、科普、学术等社团共有105个,参加人数为8076人,占这些学校学生总人数的29%,而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在2008年时有学生协会16个,会员1025人,占全校学生的25.4%,这几年社团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参与的同学将会更多,社团的建立与发展,拓展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其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沟通信息,把社会与学校对学生的成才要求,受力大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社团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三自”舞台,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根据自我所需而自我服务;第三,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社团的活动中,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寻求友谊、发展感情、自我尊重、自我体现、获得支持、赞同及成功等心理需求,有利于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动势。社团的成员在管理中、服务中得到锻炼,同时,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使自身的潜能在社团活动中得到激发,形成学生的特长,而特长在社团中得到展现、得到发展,从而提升成为才华,通过社团造就了一批批才华横溢的学生,社团成为了培养才华学生的沃土。这样,从另外一个角度,社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部分,是造就复合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2.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

校园文化内涵较广,而校园文化的产生,有部分来自于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大部分由社团来承担,毫无疑问社团对校园文化起到创造功能,每一所高职院校,必然有不同的社团,怎样的社团,就形成怎样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同的社团,造就不同的校园文化。要建立校园文化的特色,同样亦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

3.社团对校园文化起到承载功能

每所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需要长期的积淀、积累,这样才能成为自己固有的特色文化。如一些高等学府一走进去,就感受到它那不同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底蕴更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以社团等为载体继承与发展而形成。如果校社团不活跃,则各系活动过强,而各系如果没有社团来继承与发展曾经所创造的文化,而年复一年地创造。同样,当校内的社团凋零时,曾经创造的文化设法保留,就如建设楼房一样,不断地重复建基层,而无法在扎实的基层上,建设更高层次的东西。建设好社团才有可能不断积留现有的文化,因而只有社团的承载、积累,再加上历史的沉淀,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更具有底蕴。

四、一些高职院校社团存在的现状

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缺少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无法满足同学们的兴趣与需要,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因素是社团没有建设好。校园文化没有社团来承载,看不出留下的特色,没有社团的继承和积累,我们的文化缺乏载体,显得校园文化缺少底蕴,这里都与社团的建设有关。一些高职院校的社团:①没有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例如校系两级社团的规范管理、统筹,社团建立时如何申请,社团的联席会议制度,这些都需要规范的指引。②没有足够的引导。社团沉寂无声,其中原因之一是缺乏必要的指导,会员得不到足够的培训,人才凋零,社团缺乏凝聚力,社团显得散乱,社团的成员功利性过强。缺乏引导,社团的发展就显得有点盲目性、随意性,也就没有抓住重点,抓出特色,对学校来说更是没有赋予本校特色。③活动过多地依靠各系或指导老师,社团的自主性不强,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是社团,社团较少承担起大型活动,缺少活动的锻炼,就没法从面上繁荣起校园文化。④社团的发展空间较窄,社团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本校内,较少与外校的交流,作为青年学生,有较强的需要别人的认同要求,需要自我体现的机会,同样需要成绩的激励。学校为他们拓展空间的机会较少,从而社团在发展中缺乏动力与生机。

五、对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和学生社团自身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4个方面。

1.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制

社团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政策、学校的发展、同学的实际需要作统筹安排、具体领导,保证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对社团有序管理,必须建立完善机制。不然社团就会各显其能、各行其道,没有规范就容易导致社团各行其是,没有凝聚力。所以不妨订立诸如《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校、系两级的学生社团的隶属以及与一般社团的申请、审核到登记注册等一套规章制度。关于院系两级的社团的管理,要统筹安排。校、系各自的社团基于成立与发展的土壤不同,其参与对象亦不同,无可非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一些社团,如校、系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的宗旨、活动形式、内容等具有相同性,则就存在协调与统筹的必要,而学校的社团联合会,作为学校社团的统一管理部门,尤其重要。

社团活动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活动理应多由社团来承担,避免活动过多地集中在各系,削弱了各社团作用,社团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各系的活动对象局限于本系,活动的接触面不够大,且常有一定的行政指令性,活动不能充分地从同学的兴趣、爱好出发。社团是由相同爱好的同学走在一起,因而也是培养有特长、有个性的同学的土壤,由社团来组织活动,就能满足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活动才有同学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社团来承担起活动时,则学生管理人员可在宏观上调控、指导,也可多一点从事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实现协调与统一。但是一些专业社团也不妨依靠各系的专业优势,以各系的专业为依托,学生管理人员从事指导、调控,这样,把指导社团当作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加大投入

从政策、物质等方面保证,增大投入。投入的方向,多与少,体现学校的一定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对社团的投入,亦要“抓重要放次要”,多投入才有多产出。以政策、物质为依托,社团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社团本身亦应多方筹集经费,除上拨下自筹资金之外,应该多从社会上取得支持。

3.重视社团干部的培养

社团是否活跃,很大程度取决于组织者(核心人物)的能力,如果一个协会的组织者能力强,则整个社团就会活跃起来,活动搞得风风火火。抓好或者说培养好社团的干部,社团就可繁荣起来。无论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师资、专业的老师,还是自身经验的自我培训,校外还是校内,不同的社团有不同的要求。对社团干部的培训重视不够,这也是一些高职院校对社团重视不够最突出的体现。

4.为社团拓展活动的空间

社团是学生向社会文化联系的纽带。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不会满足于校园文化只局限于学府院墙之内,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同时亦在向社会文化学习,发挥自己向社会辐射的作用。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使自己接触社会,因而应该为社团向社会拓展空间。除此之外,多联系与外校的交流、竞赛活动,从而满足青年人的自我体现和认同的需要,通过成绩的激励,让社团在活动中注入更强的活力。

教育为社会服务,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亦需要不断地改革,因而社团的发展亦应与社会同步,与高职院校发展同步。今后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我们社会人才的需要决定了社团的发展趋势,社团的发展亦将会趋于多元化、社会化,对于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合并以及校际间学分的相互认同,社团的发展更应引起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