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武术社团表层文化建设

武术社团表层文化建设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社团表层文化建设一 武术社团表层文化建设本文主要是从武术社团名称、宣传手段和标志上剖析清末民初中国武术社团的表层文化建设。又如国强武术研究社,意为研究并发扬中国国有之技击术,以此来强兵强民强国。这些武术社团及其分会的建立,使得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张严密的武术组织网,极大地加速了武术的传播。大部分的武术社团除了原来开办的学员班外,都定期举行武术培训班,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武术教学。

武术社团表层文化建设

一 武术社团表层文化建设

本文主要是从武术社团名称、宣传手段和标志上剖析清末民初中国武术社团的表层文化建设。

(一)武术社团名称

名称是对一切事物给定的标签,以便区分不同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个体。一个事物的名称是该事物给人的最直接的印象,同样社团名称也有着这样的作用。

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武术社团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单一的家传、宗教传,或仅在一个秘密结社中传授的状况,而是面向社会,公开地采用团体与个人传授并举的方式传授各门各派的拳术,社团也改变了过去派、门或流等的命名方式,在命名上更加科学化。精武体育会、中央国术馆、中华武术会、武术学会、中华国技研究会、武术研究会、俭德会国术社、北京体育研究社、中华尚武学社、北京武术体育会、中华国技武术研究社、国强武术研究社、四民武术研究社、天津中华武士会、天津武术学会、天津进德武术会、天津道德武术研究会、四川武士会、青岛中华武术会、山东武术传习所等社团的名称都是从武术的研究或传播出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www.guayunfan.com)并且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社团名称都有其深意所在。如精武体育会从开始的精武体育学校到精武体操学校,再到最后的精武体育会,其名称因为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也在改变,最后取精武体育会之名,意为“运用武术以为国民体育,一则寓拳术为体育,一则移搏击术于养生,武术前途方能伟大”。中央国术馆的创始人之一张之江先生申请将武术改为国术,意为“中国武术”,将其发展成为国之技术,并设立中央国术馆,是想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发扬武术,以此来增进国民健康。中华武士会的创建人叶云表是中国同盟会的会员,该会自成立起就赋予了极深的革命的意义:命名为中华武士会,意为反抗外敌侵略保卫国家,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华武士。又如国强武术研究社,意为研究并发扬中国国有之技击术,以此来强兵强民强国。此外还有很多武术社团的命名,都使我们感受到当时社团的创始人的思想、精神,并且能够想象到他们当年为了发扬武术而做的努力。

(二)社团的宣传手段

一个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好的宣传手段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扩大社团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清末民初的武术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形式各异的宣传手段。在对史料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下面几条各社团都共同采用且效果好的宣传手段。

1.建立分会

建立分会是发展和宣传社团,推广武术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武术社团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积极筹备建立分会。如上海精武体育会除了在上海设立三个分会,在绍兴,武汉,广州,佛山,汕头,厦门等地都设分会,后又在东南亚华侨聚集的地区设了分会;中央国术馆在地方各级市县都建立地方国术馆;四川武士会在重庆建立分会;天津的中华武士会在日本东京建立分会;致柔拳社先后在苏州、广州等地设立分会。这些武术社团及其分会的建立,使得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张严密的武术组织网,极大地加速了武术的传播。

2.武术教学和培训

武术教学和培训是培育武术人才的快速途径,也是宣传武术社团的好途径。大部分的武术社团除了原来开办的学员班外,都定期举行武术培训班,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武术教学。如北京体育研究社就设立了高等研究班、普通研究班、专修班和民众练习班。上海的精武体育会、中华武士会、致柔拳社、中国太极拳社、中华体育会等组织,都会在暑期开办“国术训练班”,或称“国术研究班”,参加的除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外,还有职员和工人等,传播人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播的范围逐渐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著述书籍刊物

著述书籍刊物是武术理论的传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清末民初的武术社团在理论传播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出版的武术著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如精武体育会除了创办《中央杂志》(后改名为《精武杂志》),还编辑出版了各类武术书籍教材数十种。出版各类武术著作与刊物是中央国术馆的一个重要活动,该馆还专门成立编审处负责出版武术论著。除了创办《国术旬刊》(翌年改名为《国术周刊》),出版了多种书籍外,还应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编辑完成40多种教材。北京体育研究社也出版过《体育》月刊,另外也编著了一些教材。致柔拳社先后整理出版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答问》等著作;上海中华武术会创办会刊《武术》。

4.组织表演和竞赛

组织表演和竞赛是提高知名度和宣传的好手段,清末民初的一些武术社团就是积极采用这种方式来传播武术。当时的武术表演和竞赛内容丰富,规模惊人。据史料记载,1920年8月29日中华武术会举行了武术表演大会,有潭腿、查拳、六合拳、红拳、查刀、六合刀、春秋大刀、对打棍、峨眉刺破单刀等几十个项目。四川武术总会每年春季都举行打擂式的“武术比赛”。中华武士会1912年秋在天津河北公园举行盛大的武术表演。致柔拳社于1929年在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开幕式上表演了集体太极拳。

(三)标志

标志是能够被组织内部成员所共同接受的、代表某种意义的符号,如社团内部的仪式,社团的旗子、图案、歌曲、标语、口号等。

如:精武体育会的会旗为白色的长方形,斜缀红蓝黄三色,取平等、博爱、自由之意。且配有青莲色三角小旗,精武二字为黄色,上横为黄色,三星也为红蓝黄三色,这种小旗是为各会员提供的,挂于住宅之中,以示晨夕不忘。另外还做了徽章,徽章为盾形,“意取正常防卫也,而身而家而国而世界,咸若此焉”,盾外为绿色,盾内为略深如玫瑰的红色,中有黑色的精武体育会五字,间嵌白色的三颗星,盾的周围间着一白线。徽章分四种:一种是盾后有插针,一种是盾后有袖针形,这两种是给男会员使用的;一种是领扣式的,是给女子模范团使用;第四种是做成戒指形状,男女会员均可使用。(24)精武体育会对会员的制服也作了规定,具体到用什么衣料、纽扣怎么安排等等。并提出了“以技击为根本,以武德为皈依”的口号,注意会员的武德培养。

上海中华武术会的会旗为长方形,上有上海中华武术会七字,字下面中间位置是中华武术会的徽章。该会的会徽设计似人字形,且形似蘑菇叶,中间有英雄结,刻有红心和武字。其具有深刻的含义,人字形表明发挥人道主义,使得每个人都遵守这个宗旨,用以谋取自强之幸福,世界之和平。英雄结表示高尚的观念及勇敢的状态,中间嵌有红心和武字表示良心之作焉,谋国民体育之健康。形似蘑菇叶—蘑菇叶的前尖而后面的形状如锥,意欲会务锐进无退,为章之生生不已也。(25)

中央国术馆的馆旗中间取国字与术字相合而成,置于圆中,寓武术为吾国国粹,倡于国,藏于国,用来巩固国防的意义。字放在旗帜的中央,为中央设馆、倡明国术之意。旗帜为方形,因国术变化无穷,归于动静中,所以以方形象征静,而外围泛以圆光,昭其动,动而有耀,于是光射向四面八方。圆外加二十八条光芒,象征全国二十七个省以及蕃属各地。旗帜没有边缘,寓智圆行方之意。旗帜去国民党的颜色青白色,且置国旗于斜上方,意为以术卫国,以党治国之精神。(26)中央国术馆以“术德并重,文武兼修”为馆训,以“强种救国,御侮图存”为口号。前者要求学员明确学习武术的目的不是恃武逞强,不要光练武术,还要修身养性,学武也要学文。后者教育学员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重,指明了中央国术馆的目标。此外该馆还制定了“早起歌”、“吃饭歌”、“国术同志歌”等歌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