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伤害及精神疾病等心理危机事件引起了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更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以便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有效预防的措施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校园恶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心理学认为,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准。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_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伤害及精神疾病等心理危机事件引起了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更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以便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种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自杀或更严重的伤害行为还会发生。建立和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有效预防的措施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校园恶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和掌握心理危机的发生规律,进行科学预防

大量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规律。

第一,从季节上,每年春季和岁末年初是抑郁症、精神疾病的高发期,易导致自杀率上升。

第二,从学年阶段看,第一年,由入学适应不良、专业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第二年,因学业压力、情感与恋爱、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引发的心理问题为多数;第三年,因就业压力、择业困扰、遭遇挫折引发的心理问题较多。

第三,从人群、地域分布上,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家境较好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第四,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诸如:①单亲家庭、孤儿、经济特困家庭学生,遇到患病、失恋、竞争挫折、考试失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情绪行为有无反常等;②关注有着人格缺陷、性格暴躁的学生;③跟踪关注心理普查筛查出的高危对象。④关注处于高自律、高压力的尖子生、学生工作骨干等等。

(二)细致观察大学生的情绪、行为、学习等反常表现,力求早发现、早干预,将心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

1.情绪异常。情绪是指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应,需要是情绪的基础。当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发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异常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淡漠、躁狂等。大学生的情绪突然改变、明显不同于往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意识范围变窄、忧郁苦闷、烦恼或喜怒无常、自我评价丧失、自制力减弱等消极情绪时,就有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恶劣的情绪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临床表象。

2.行为异常。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当高职大学生出现行为异常,如: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不讲究修饰、自制力丧失不能调控自我、孤僻独行等非常态行为时,就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危机问题了。行为异常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条件之一。行为变化也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必然导致行为的反常变化。

3.学习兴趣下降。如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早退,成绩陡然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听课。心理学认为,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准。当个体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学习这一功能时,就说明是心理状态发生了问题。

4.丢弃或损坏物品。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这也是十分典型的识别根据。如果高职大学生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平时很喜欢的东西随意丢弃或毁坏等,这意味着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发生了,而且是心理障碍达到危机的程度时,才会出现的情况。

5.自杀意图的流露。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或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有的甚至已经试图采取过某些手段企图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