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问题探讨

中国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分期,政治学界通常将其分为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董仲舒的政治学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系统的政治学说的形成。但董仲舒的政治主张,也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定儒家为一尊”和“万流归儒”的局面,给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中国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的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和发展较晚,是在近代以后受到西方政治学的影响才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分期,政治学界通常将其分为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

(一)古代政治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1840年)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主要是阐述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们集中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的见解上,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家、法家、道家这三派的政治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政治学著作。儒家学说的核心是“礼”、“仁”、“德”,“礼”指理想的政治秩序,“德”指做人的行为规则,“仁”指施政精要和核心,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德主刑辅”,通过施仁政来赢得民心。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期望通过消极退让,减少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来消解矛盾,实现社会稳定,达到保守的小国寡民的清心少欲的社会政治局面。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韩非。法家政治思想强调严刑峻法,依法治国。韩非更是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强调君主“不养恩爱之心,要增威严之势”,形成了一套霸道理论。

儒家、法家、道家三派政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各领风骚数百年。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更为各国君主所欣赏。汉初文、景年间,道家的政治思想成为统治者的国家意识形态。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的政治思想成为法定的国家意识形态。董仲舒根据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家的“法、术、势”集权思想和阴阳家的“五行说”,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起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观”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系统的封建政治学体系。董仲舒的政治学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系统的政治学说的形成。但董仲舒的政治主张,也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定儒家为一尊”和“万流归儒”的局面,给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近代政治学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一些志士仁人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纷纷引进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和政治学说,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政治思想和主张,产生了一大批政治思想家,使中国的政治学由古代政治学发展到近代政治学。

中国近代政治学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的政治思想,谭嗣同的发展资本主义政纲,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政治观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主张以传统的皇权为本,部分吸收西方的政治理论,通过变法维新,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孙中山则通过吸收西方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思想,结合中国特点,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的政治理论和“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宪政大纲。十月革命以后,他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加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